前言:本文為綜合了《日經亞洲》雜誌四篇報導的重要資訊所寫成,在台積電的亞利桑那新廠剛舉行設備裝設完成慶祝典禮,美國總統和美國晶片業兩大巨頭超微和輝達的台裔CEO都親臨現場發表賀詞時,在這場重組全球晶片供應鏈的無硝煙戰爭中處於落後的前冠軍日本、從零開始的新玩家印度還有原本在過去十年急起直追卻接連被兩任美國政府大棒伺候的中共正有什麼動作想在這場戰爭中攻下各自心中的山頭呢? 下面為四則報導的連結:
A) 談中共半導體廠如何應對美國接二連三的制裁,特別是華為
B)日本八家公司在十一月正式成立Rapidus公司 預計在2027年生產2奈米晶片
C)印度最大企業之一塔塔集團接受日經亞洲雜誌訪問證實塔塔將投入半導體製造
D)日美合作成立晶片研發中心
一 日本: 新合資公司和美日聯合晶片研發中心
日本11月12日宣布要成立新的高端晶片製造國家隊,一家名為Rapidus的公司,預定在2027年量產。這次有八家公司會參與其中,包括豐田汽車和NTT(日本電信電話,其他六家公司是Sony、鎧俠、NEC、軟銀、電裝、三菱UFJ銀行)而之前其他政府支持的計劃都不幸失敗了。日本把晶片生產看成是對於經濟安全至關緊要的議題,因為都依賴台灣的話會有地緣政治風險。而上一個十年日本對於這個日本曾經獨領風騷的行業沒有足夠的投資。
Rapidus的總裁小池純義表示這是最後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他之前是擔任美商記憶晶片製造商西方數位(Western Digital)日本公司的總裁。西方數位日本和鎧俠(Kioxia,前身為東芝記憶體,是世界第二大NAND記憶體製造商)合資的NAND記憶體工廠非常成功。
Rapidus預計在未來十年投入360億美元在資本支出和其他投資上。八家參語的公司一共會投入73億日圓的資金,政府會提供700億日圓的補助。這家新公司會聚焦於生產相當於自駕車核心的半導體以及其他應用在人工智慧的晶片。預計在2027年生產2奈米的晶片(台積電和三星目前已經能量產3奈米的晶片,並預計在2025年量產2奈米的晶片)。小池很有信心的表示五年後日本會有世界頂尖的晶片製造廠。東京電子前社長東哲郎則是擔任這家新公司的會長。
小池淳義總裁(手在胸前者)和會長東哲郎
日本在政府帶頭的努力下,曾有像是NEC、日立等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公司。到了80年代末期,日本公司主宰了全球市場,打下一半的市佔率(在記憶體晶片上的市占率更高達八成)。但在美國對日本發動的貿易戰下,日本的電子公司因為對美出口受限營收受到打擊,同時又面臨台灣、韓國廠商的夾擊。結果就是日本公司投資的能力下降,但先進晶片的研發和量產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日本在將晶片微小化(miniaturization)的競賽中失利造成整個2010年代的技術真空。但台灣和南韓的晶片製造商在經濟下滑時也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發展出獲利甚豐的商業模式,把日本甩在後頭。日本和美國一樣都把晶片視為經濟安全的關鍵元素。而日本政府也正在領頭想要推動晶片的國內生產。2021 年5月自民黨成立了一個國會的研究小組來研究半導體戰略。政府的經濟產業省也加入了。這小組在同年6月訂出了一個半導體策略,而其中一個具體成果是吸引到台積電到日本設廠。
同時美日還要合作進行半導體研發,今年5月美日同意要合作建立一個強韌的半導體供應鏈。Rapidus的成立就是這個計畫的初步成果。另外一個共同的研發中心也正在籌建中,將由東哲郎來監管。對於先進晶片基礎研究頗有建樹的IBM預計會加入,日本方面目前已經有東京大學、產總研(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知名科研機構理研(Riken)會加入。
日本政府為此預計要撥出23.8億美元,除此之外,包含在本年第二次政府補充預算中的還有4500億日圓目標是把先進的晶片生產帶進日本,還有3700億日圓是確保生產晶片的材料供應無虞。獲得在日本生產晶片補助的公司目前有台積電、鎧俠和美光,這些公司在日本設廠生產出來的晶片會用在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和其他頂尖科技應用上。要在本輪的”晶片戰爭”中勝出,確保人才、設備材料的供應和資金無虞是關鍵,籌募資金以支持量產前長期投資階段的資金需求是重中之重。
日本過去在本世紀第一、第二個十年中扶植半導體產業的努力不幸都以失敗收場。在2006年一家籌畫政府所支持合資工廠的公司由東芝、日立和瑞薩科技(現在的瑞薩電子的前身,該公司於2003成立時是全世界第三大半導體公司,僅次於三星和英代爾,是由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電機的半導體事業部合併成立)共同設立,但三家出資公司之間的協調問題讓這家新公司半年內就結束。此外,由日立、NEC和三菱電子三家的半導體部門合併成立的爾必達(Elpida Memory)也在2012年在歷經數年的大舉資金投入後申請破產,日本政府曾試圖援助也無法救回。
二、印度: 準備涉入半導體製造
印度知名塔塔集團(Tata Group)的母公司塔塔兒子私人公司(Tata Sons)的董事長Natarajan Chandrasekaran 12月8號在東京接受日經雜誌訪問時表示在幾年內將在印度生產半導體,讓印度成為全球晶片供應鏈的必要一環。他還透露了該集團將針對一些新興領域如電動車成立新事業單位。他表示將在塔塔電子之下成立一個半導體組裝∕測試事業,塔塔電子是該集團在2020年成立的電子零件製造商。
塔塔子女公司的主席接受日經雜誌訪問
他強調這個半導體事業單位可能會和其他晶片製造商合作,美國、日本、台灣和韓國的半導體公司都是可能的合作對象。今年六月塔塔已經宣布和日本的瑞薩電子合作進行半導體的設計和研發。他還說塔塔希望最終會開啟一個處於供應鏈上游的晶片製造平台。處於供應鏈上游的晶圓製造比下游的封裝測試在技術和財務上的挑戰都更大。
塔塔決定涉入半導體生產對印度來說是破天荒的。印度的半導體市場規模根據印度電子與半導體協會的估計將從2021年在五年後翻倍到640億美金。但現在印度本地幾乎沒有任何半導體工業可言,除了靠軟體進行的晶片設計外,但對半導體需求強烈的產品如手機和電動車的成長速度都很快。
涉入晶片製造對塔塔集團核心的資訊科技和汽車製造事業都很有幫助,這兩項事業都高度依賴進口的半導體,特別對汽車製造部門來說,確保半導體的穩定供應是個大問題。去年印度汽車業的生產和銷售都因為全球晶片短缺而下滑。這問題在塔塔轉向製造電動車時只會更嚴重,畢竟電動車比靠內燃機引擎發動的傳統汽車需要的半導體更多。塔塔在印度傳統載客汽車的市占率還不到20﹪,但在電動車領域市佔率高達近九成。Chandrasekaran還和《日經亞洲雜誌》表示他預估到了2027年電動車就會賣得比傳統汽車多,這比該公司做出的官方預測還早了3年。
三、中共: 用各種方式突圍
(A) 華為悄悄另起爐灶
在2018年因為透過台灣人偷竊美光技術被制裁而停止營運的福建晉華半導體今年稍早廠區的玻璃忽然又閃閃發亮了起來,草皮和樹木也恢復了例行修剪。還有好幾車巴士載來的技術和財務人員要幫該公司恢復運作,他們是晉華的客戶那邊派來的。這些人要求晉華自己的員工叫他們的英文名字就好而不是用真名。
不過晉華的人對他們是哪邊派來的心知肚明,他們都是華為的員工。在華為兩年前被制裁買不到美國的晶片後,便只能靠國內的供應商了。晉華這時候就派得上用場了,被華為當作正在悄悄打造,橫跨北京到深圳新供應鏈的一部分。晉華還告訴幾個供應商要在兩年內將產能增加一倍。
一個派駐在晉華的晶片製造設備公司-北方華創-的員工證實之前派駐在晉華的美國公司人員早就走光了,所以他才會被派來支援。在晉華廠區對面一個約有20座足球場大的地面,一家不太為人知的晶片封裝服務供應商-渠梁電子正在蓋第二個廠區。建這個廠是要應付同一個頂級客戶的需求,也就是華為。渠梁的員工告訴《日經亞洲雜誌》他們建廠後生產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要供應給華為,目前已經有2700人在這邊蓋廠。
根據研究機構IDC的數據,華為手機事業在被川普政府下狠手制裁前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在2019年超越了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靠者獨霸中共國內市場,今天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隸屬華為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科技-在2020年的營收高達82億美金,和蘋果的同類型部門營收相當。華為在2019還完成了世上首個5G的積體電路晶片組,再早兩年則是發展出世上首個有人工智慧功能的手機用微處理器。
現在在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下,華為還是可以像高通等公司購買現成的通用晶片,但受限於制裁已無法設計自己獨有的晶片然後委外製造,這是過去華為打造其強大競爭力的關鍵之一。在制裁生效前華為雖然拼命囤貨,但去年的營收還是下跌了28.6﹪,剩下998.8億美金。手機部門更是從全球第二掉到全球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