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X決勝矽紀元》:打不死,才能活下去!華為與美國的角力|怪獸科技公司

《晶片戰爭X決勝矽紀元》:打不死,才能活下去!華為與美國的角力|怪獸科技公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如果沒有華為,蘋果無法打下中國這個 iPhone 的最大國際市場;如果沒有華為,Meta 也不可能在印度、孟加拉和整個非洲大陸暢行無阻,在海外擴張旗下的社群網路。

作為相當重要的 IT 基礎建設和電信設備領域商,華為卻成為眾矢之的,受到美國制裁。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篇文章,我們就來透過《晶片戰爭》(Chris Miller,2023)與《決勝矽紀元》(黃欽勇,2024),解析華為與國際角力的關係。

前情提要:
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而己!解密華為的狼性管理:客戶至上和技術領先,孰輕孰重|怪獸科技公司

華為與美國之間的摩擦

美國與華為之間的摩擦,可以回溯到 2003 年,當時思科控告華為不法複製路由器等產品。2008 年,華為併購一家美國電腦設備商,讓美國驚覺華為的企圖。

華為 Mate 60 Pro 突破限制推出,美國擬全面封鎖半導體技術

華為 Mate 60 Pro 突破限制推出,美國擬全面封鎖半導體技術

2012 年開始,美國政府對華為採取很多反制措施,雙方的矛盾浮上檯面,而華為不公布組織結構的作法,更讓美國認為這是一家由中國國家支持的企業,中國政府意圖透過華為的管道,取得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

之後,AT&T 與 Verizon 宣布不銷售華為手機,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也宣稱購買華為設備的電信公司,將無法領取政府的補助金。

階段一:禁止國內銷售華為產品

2018年,美國政府通過《政府通訊保護法》,限制電信商的設備使用和手機銷售,不能銷售華為相關的產品。為了突破美國的技術封鎖,華為一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將近 200 億美元,研發領域從 5G 設備到 AI 等最先進的技術。

階段二:禁止供應關鍵零組件給華為

真正嚴重影響華為的是 2019 年,川普政府在白宮官網上點出「人工智慧」、「5G」、「先進製造」與「量子技術」是美國的核心戰略,競爭對手更是直指中國。

美國擔心,華為產品挾著中國政府的補貼優勢,定價非常誘人,不久可能成為下一代電信網路的骨幹。到時候,美國主宰全球科技基礎架構的地位將會受到破壞,中國的地緣政治勢力將會增強。

因此,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限制了華為等中國相關企業不能使用美系企業的關鍵零組件,讓華為的營收直接少了三分之一,間接造福南韓的三星,使其穩居手機龍頭。

延伸閱讀: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下)面對去全球化,中國、美國、臺灣半導體產業如何應對?

美國還能讓中國公司繼續蓬勃發展下去嗎?

即便優勢已大幅削弱,美國如今仍然牢牢掌控著矽晶片。

過去一整個世代,美國促進了索尼、三星等亞洲各地科技公司的發展,更是很樂見、也促成了中國的經濟崛起。

2007 年上市的 iPhone,引領中國手機市場發揮了「規模經濟」的優勢;2023 年全球 10 大手機品牌除了三星與蘋果,都是中國品牌的天下。

華為、小米、OPPO、vivo,以及在新興市場極富盛名的傳音、一加都成為行銷學上的傳奇。中國經濟也在 2008 年的北京奧運後,真正迎來令人羡慕的「黃金 10 年」,並於 2009 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 GDP 規模僅次於美國的重量級大國。

之後,中國在超級電腦、量子技術、人工智慧的投資與進展都是全球翹楚,中國的聯想、華為、浪潮、曙光都是伺服器知名品牌。

延伸閱讀:
富士康鄭州廠事件:中國供應鏈面臨的挑戰|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EP12.1.1

重點不在於華為直接協助中國軍方

從 1980 年代末期只做簡單的電話交換機,到 2010 年代末期生產最先進的電信網路設備,華為不僅為基地台生產硬體,也設計先進的智能手機晶片,它的年度研發開支如今媲美微軟、谷歌、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頭。

在中國的所有科技公司中,華為是最成功的出口商,也因此對海外市場有詳細的了解。然而,如今美國的國家安全會議主要把中國的競爭視為零和賽局。因為官員認為,華為構成的不是商業挑戰,而是一個戰略挑戰

從商業模式層面來說,華為本質與索尼或三星無異;但會如此限制華為而非日韓,難道是美國劍指中國嗎?

延伸閱讀:
十四五規劃與科技業監管風暴:讓美國防範的中國科技發展|趕快tech我 EP11.2.7

重點在於華為提升了中國在半導體戰爭中的地位

中國現在每年進口晶片的支出,已經超越進口石油的支出。

索尼與三星是總部設在美國盟邦的科技公司,但華為是美國主要地緣政治對手的科技龍頭。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的擴張是一種威脅。

在美中 G2 對峙從「貿易戰」升高到「晶片戰」後,矽谷企業的處境更加進退維谷。根據市場規模,中國市場約佔美國半導體業者營收的 20% 至 30%。但對矽谷企業而言,與其擔心失去市場,更擔心限制先進晶片出口到中國,可能會引發中國的反擊。

中國技術可能突破外界封鎖

華為就像其他的中國企業一樣赫然發現它極度依賴外國人製造的晶片,
因為所有現代的電子產品都靠晶片運作。

業界普遍認為,憑藉華為的技術實力,要打造比三星、蘋果更完整的一條龍供應鏈,並非不可能。這也是為什麽矽谷業者在看到華為 Mate 60 Pro 手機所搭載的 5G 數據機晶片與 AI 晶片,是由中芯與海思協力自行開發的,會這麼緊張的主因。

矽谷晶片業者如矽谷晶片三巨頭,包括輝達黃仁勳、英特爾季辛格(Pat Gelsinger)和高通艾蒙(Cristiano Amon),因而呼籲拜登政府放緩對中國半導體的出口管制,避免過度管制引發反彈,影響半導體重回美國製造的政策。

延伸閱讀:
專訪郝旭烈(上)台灣、中國「差」在哪?前台積電高階主管的中國科技產業第一手觀察

華為與中國產業的未來

2020 年共和黨參議員班·薩斯(Ben Sasse)宣稱:「美國需要壓制華為。現代的戰爭是靠半導體打的,我們卻讓華為使用美國的設計。」由於美國逐步失去在 5G 通訊科技與互聯網上的優勢,舉美國全國之力,並試圖聯合其歐洲、澳洲同盟國,共同地、不斷地打擊、封鎖華為。

華為實現高端科技、突破封鎖?

華為實現高端科技、突破封鎖?

在深圳,絕大多數的基礎建設都將數位化,華為的 5G 網路會是背後的骨幹技術,用以解決連網電腦的網速與延遲問題。換句話說,在下一代網路系統的輔助下,自駕車等裝置本身所需的運算能力將大幅減少,改由城市的基礎建設支援。

而自駕車方面,雖然中國訂定車聯網的標準快於美國,華為也加速佈局雲端服務,中國 50 大企業,有 30 家與華為的雲端服務合作,但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禁令,仍可能讓華為受困於中國市場,中國以外的商機也由西方的公司獨占。

延伸閱讀:
小米、字節跳動懶人包:中國模式與華為禁令後的思考|趕快tech我 EP11.2.8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6.8K會員
436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軟技能」又來了?都覺得軟實力已經聽到爛、甚至像是狗屁?事實卻是,AI 正在加速硬技能折舊,看似不值一提的「軟技能」才是幫你跑贏大盤、擺脫 35 歲職場斷層的關鍵。AI 時代,硬技能雖然能帶來初期優勢,卻可能因自動化而被淘汰;唯有擁有強大軟技能,才能繼續保持領先。
以色列土地面積比台灣更小、人口只有台灣三分之一、資源匱乏,卻透過科技創新與全球戰略布局,創造了全球 100 家獨角獸企業,幾乎等於整個歐洲的 80%,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要樞紐。本文探討以色列如何成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樞紐,並以此啟發臺灣在國際策略及影響力佈局上的反思。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軟技能」又來了?都覺得軟實力已經聽到爛、甚至像是狗屁?事實卻是,AI 正在加速硬技能折舊,看似不值一提的「軟技能」才是幫你跑贏大盤、擺脫 35 歲職場斷層的關鍵。AI 時代,硬技能雖然能帶來初期優勢,卻可能因自動化而被淘汰;唯有擁有強大軟技能,才能繼續保持領先。
以色列土地面積比台灣更小、人口只有台灣三分之一、資源匱乏,卻透過科技創新與全球戰略布局,創造了全球 100 家獨角獸企業,幾乎等於整個歐洲的 80%,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要樞紐。本文探討以色列如何成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樞紐,並以此啟發臺灣在國際策略及影響力佈局上的反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
先前麥克買了在預算及性能方面都十分複合需求的NXTPAPER 11平板,但拿到辦公室使用後便發現因為時不時有簡報需求,主機本身不支援有線視訊輸出實在是非常不方便,因又開始尋找新歡。最終麥克選擇了算是還滿熟悉的品牌小米旗下的小米平板6,以下為麥克這一個月下來的使用心得。
從預計的十月底出貨經過重重波折,Pubu自家開發的10寸彩色閱讀器Pubook Pro終於是送到第一批集資者手中了。究竟這台閱讀器有沒有本事撼動目前的電子紙閱讀器市場?有達到集資時承諾的各項功能嗎?且讓身為首批集資者之一的麥克跟大家談談收到主機後使用數天的感想。
Steam Deck 迎來大改版,最重要的更新就是換成 OLED 螢幕。使用 OLED 螢幕帶來更好看的顏色,大小還小幅提升到 7.4 吋。關係續航力的電池也從 40 瓦小時升級到 50 瓦小時, 3A 大作都可以多玩一小時呢!這麼香的更新,怎麼不給他買下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