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去看過花東的金針花海?那真的很漂亮,堪稱國際級的風景。」大學某地政系教授在課堂上的一席話,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以台灣風景攝影來說,金針花海幾乎是每個攝影人必拍的景色,但我騎車攝影了6年,都還沒有拍過,今年夏末秋初的這一趟環島終於一圓宏願。
三天的環島,由於時間不多,我們的目標也很簡單:金針花海跟太麻里海景。
一日美人金針花:食用為主、觀光為輔
台灣拍攝金針花最著名的有三個地方:花蓮富里赤科山、六十石山以及台東太麻里金針花山,常常在社群上看到許多人拍攝金針花海配上無論是清晨的雲海或者午後的斜射光,都有如在歐洲般夢幻。
究竟為什麼這裡會有金針花海?由於海拔適中、水氣足夠,所以歷代居民們也開始嘗試種植稻米以外的經濟作物,金針花就是其一。金針花花季約落在8-9月,又稱為「一日美人」,因為早上開花後下午就會凋落,不過金針花其實主要是食用用途,花農通常要趕在開花前、色澤最漂亮的時候採收,這樣經濟價值才會高。
換句話說,我們能欣賞到大片的金針花,應該是拜休閒農業政策、補貼以及觀光浪潮所賜,在山上也可以看到許多農家兼營民宿和餐廳,已經是農業與休閒觀光並行的模式了。
「今年雨下得少,收成不好啦!」
六十石山距離出發地有將近300公里,可以說一早出發後中間幾乎都沒有休息與停歇,就是希望趕在中午抵達。穿出北宜公路後一路沿著蘇花公路濱海而行,儘管身旁是那漂亮的蔚藍也不敢停留,「大海的美景就留待後一天得太麻里吧!」我心裡是這麼想著。進入花蓮市區後,走上了平時不走、穿梭在花東縱谷的台九線,一路穿越壽豐、鳳林、光復、瑞穗跟玉里,才來到山腳下。
上山還有一段蜿蜒崎嶇又陡峭的路程,而且還有不少開著車的觀光客,對於初次騎重機又是檔車的我來說有點辛苦,手忙腳亂的一下要加速一下要煞車一下要換檔一下要上坡起步,手臂很是痠疼。
不過隨著海拔爬升,花東縱谷盡收眼底,甚至已經出現了午後的斜射光,路旁的金針花也越來越多。上山後的第一站是在一個叫做「臥睡的小女孩」的景點稍作休息,雖然因為屬於花季尾巴,金針花沒有想像中遍佈山谷,但也已經足夠動人,拍照之餘也去了一旁的黑暗部落展售中心買了個炸金針花來吃。
「今年都沒下雨,所以花開的也不多啊,跟往年差很多,觀光客也很少。」阿婆一邊開啟爐子一邊說。
「啊沒有觀光客怎麼辦?」我追問。
「只能趕快採收金針花拿去賣啊,不過今年收成也不好,以前都會招個7個10個人來採金針花,今年只要2個人力就搞定了。」阿婆臉上依舊笑笑的,但難掩看天吃飯的辛苦與無奈。
儘管花農們嘗試進行產業轉型,但是從看天吃飯轉成看觀光客吃飯,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健康的轉型。拿起熱騰騰甫炸好的金針花,好吃!
繼續南行:一路向海的南迴之旅
第二天是屬於海的日子。從玉里走上台30——著名的玉長公路——接著就是一路奔向南迴了。
玉長公路是唯一以隧道方式穿越海岸山脈的公路,在開通以前,海岸山脈東西兩側都只能走瑞港產業道路(瑞穗-港口)沿著秀姑巒溪往返,而玉長公路(玉里-長濱)的開通則將往返時間從2小時縮減到90分鐘。順帶一提,瑞港產業道路中間點的奇美部落也很漂亮,夏天行走時還可以看到泛舟的遊客們漂浮在秀姑巒溪上。
玉長公路長濱段直直向下的滑坡,眼前就是一望無際又蔚藍的太平洋,是許多人駐足停留拍照的地方,但這一次我們在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停留,看的是底下的僅那鹿角部落。僅那鹿角部落是阿美族的部落之一、Kinanuka的譯音,根據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網》原意是指「青苔」,因為早期這裡樹木繁盛,陽光難以照透而長滿青苔,所以才會有此地名。
由於是一早出門,清晨的大海仍然是淡淡的藍綠色,搭配日出逆光而生的波光粼粼,也是一種美景。
繼續沿著台11線、在台東市區接上台9線之後,終於來到了太麻里華源段。這裡的風景以海而聞名,多良車站、華源海灣等景點多不勝數,但這一趟我們是來探索一個舊鐵道的:南迴鐵路舊址。
南迴鐵路電氣化之後,多良一段改建高架鐵道,取代了原本是穿山而行的瀧溪、大竹四號及多良舊一號隧道;由於路線相近,新舊體路幾乎是並行的,如果能在舊鐵路留下點紀錄也很不錯吧!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抵達後才知道舊鐵路的地段仍屬於交通部鐵道局,並未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在入口處望著藍皮解憂號慢慢從我們頭頂上經過。
颱風掃過的歸家日
「中央氣象局12日晚間8點40分表示,中颱梅花暴風圈目前仍籠罩在台灣東北部、北部海面,預計13日上半天迎風面降雨情況持續,直到下半天逐漸遠離台灣後,降雨情況才會逐漸緩和⋯⋯」必須從屏東一路殺回台北的最後一天,卻迎來這樣的壞消息。
無論如何,幸運的是前兩天已經在好天氣中欣賞了這一趟最想看的風景,回家前也先在女友家附近撿了個火車照,才全副武裝、嚴陣以待地北上返家。
如果真要說這一趟有什麼遺憾,那大概是走南迴那一段的時間真的不夠用,從旭海開始一直到屏東山區的美景幾乎都無法好好欣賞,但旅行也就是這樣,只好留待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