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伏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醉舟》朱嘉漢,印刻,2022

《醉舟》朱嘉漢,印刻,2022

(原文發表於聯副,2022.12.17)

 雖然關於歷史,但小說既成為小說本身,文學自有它不同於歷史的航行與抵達方向。

 《醉舟》所收短篇基底圍繞在兩戰時台灣與左翼運動,主要角色的原型在歷史中若非行蹤成謎,就是認知欠缺以致偏狹。但小說家寫作並非替失蹤的歷史作補綴、翻案或二創,較像是建立新圖層:在事實碎片、作家文本、歷史詮釋之上疊覆一層新色彩,讓失去下落的再次顯影。

 說是在事實、歷史與文本上疊覆顯影,從首篇〈醉舟〉讀起遂見端倪。主角阿亮的原型人物作家翁鬧從殖民地來到帝都總有踏不著地的感覺,在其作品〈殘雪〉中寄寓了異鄉與故鄉間的認同擺盪,及在〈港町〉書寫浮動中追尋依歸,然而這份不踏實的浮動,到了《醉舟》的同名短篇被定錨:在浮動不牢固的現實之下,虛構的年分延續著過往對未來的想像,主角阿亮找到世間親人手足,更像是找到精神上的父兄,成為生命共同體,儘管時局仍浮動,卻有了共同抵禦與追尋的事物。

 抵禦與追尋,不僅串聯起主角人物,成為主軸,也說明了人物原型何以在茫然的時代裡尋得共同方向的原因。次篇〈馬場町刑場上變成雕像的女子〉裡的楓不願順應時勢成為時代裡的普通女人,參與革命運動,支助女子讀書,聚集志士追尋自由。儘管最後一如歷史結局既定,讀者卻能在小說中觸碰到那不願被收割時間的身與心,如同她所吞服的金子般堅硬,抵禦現實給人的牢籠。末篇〈光影〉穿插夢境與現實互相侵蝕,敘事在虛實間恍惚,主角阿邦在記憶中與結拜兄弟阿順的互動逐步確認兩人命運的分歧:前者進入體制成立軍隊組織,而後者卻在被捉捕逃亡的過程中不知行蹤。阿邦一直以為自己是陰影,追索著阿順這道光,但不妨將兩人視為一個整體,那出現在生命中以為不可企及卻又不斷追尋的,未嘗不是一種自我補償。夢與醒的穿插是自我與陰影的對話過程,讓讀者回眸往時代裡一瞥,看見的是人性光面與暗面,在命運這道高對比度的濾鏡下無比明晰。

 身為讀者,當然可以純粹感受小說本身,亦能就人物原型按圖索驥,對號入座,以為小說在寫歷史,但不如說歷史替故事打好了底,如何觀看?看出什麼?更是後世寫作者和讀者共有而循環不已的責任。在人物、史料到文本層疊下的互文經驗是《醉舟》的獨特韻致:小說並非替人物虛構一浪漫想像,更可能人類心靈間恰有一個共通的精神圖像。那些歷史裡闕漏的,成為時間的伏流,寫作者描繪出匯流的隱路,將遺失的聚集成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2024/11/04
讀完之後一句話跑進我腦海:好直好直的散文。 然而,要如此坦承也順便坦承自己在這些很「直」的面向上被弄「彎」、從身體到心的感受,這樣關注自我轉變並向讀者坦白其實是很「散文」的。
Thumbnail
2024/11/04
讀完之後一句話跑進我腦海:好直好直的散文。 然而,要如此坦承也順便坦承自己在這些很「直」的面向上被弄「彎」、從身體到心的感受,這樣關注自我轉變並向讀者坦白其實是很「散文」的。
Thumbnail
2024/10/22
自我很難單獨存在,唯有在與他者的互動中不斷鏡映出自我;甚至自我也不止此時此刻一種樣貌,有時也流動非常,它發生在任何時刻,也會發生在寫作的當下。
Thumbnail
2024/10/22
自我很難單獨存在,唯有在與他者的互動中不斷鏡映出自我;甚至自我也不止此時此刻一種樣貌,有時也流動非常,它發生在任何時刻,也會發生在寫作的當下。
Thumbnail
2024/07/26
2024/07/26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這段文字來自第一卷的前言: 表面上這是一部「歷史穿越」小說,但肌理卻是刻骨銘心的「言情」小說,骨子裡更是充滿人生抉擇的「成長」小說。它甚至是一部○X小說,但這是本作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設定,所以無法在此暴雷。 直到最後一章答案終於揭曉:它甚至是一部
Thumbnail
以下這段文字來自第一卷的前言: 表面上這是一部「歷史穿越」小說,但肌理卻是刻骨銘心的「言情」小說,骨子裡更是充滿人生抉擇的「成長」小說。它甚至是一部○X小說,但這是本作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設定,所以無法在此暴雷。 直到最後一章答案終於揭曉:它甚至是一部
Thumbnail
曾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的學者楊宗翰(1976-)以第一本詩集《隱於詩》為身分證,「晉升」為「學者型詩人」。新書有羅智成、白靈、余欣捐的推薦語,可說是累積已久的一次詩藝展示;白靈稱擅寫評論的楊宗翰「人早識其論,卻少觸其詩」、羅智成所言「像一個深藏不露的樂手」均可謂非常貼切。
Thumbnail
曾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的學者楊宗翰(1976-)以第一本詩集《隱於詩》為身分證,「晉升」為「學者型詩人」。新書有羅智成、白靈、余欣捐的推薦語,可說是累積已久的一次詩藝展示;白靈稱擅寫評論的楊宗翰「人早識其論,卻少觸其詩」、羅智成所言「像一個深藏不露的樂手」均可謂非常貼切。
Thumbnail
除月初在火車上用電子書看的《藍之夢》與民間故事改編的《列那狐》,中途經手轉交給方士朋友的《中國古代建築與周易哲學》和《曼荼羅図典》只翻了幾頁,連巴代大哥贈與的《野韻》和造船師傅黃貴燧先生特意留給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木王船工藝》⋯⋯
Thumbnail
除月初在火車上用電子書看的《藍之夢》與民間故事改編的《列那狐》,中途經手轉交給方士朋友的《中國古代建築與周易哲學》和《曼荼羅図典》只翻了幾頁,連巴代大哥贈與的《野韻》和造船師傅黃貴燧先生特意留給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木王船工藝》⋯⋯
Thumbnail
《醉舟》所收短篇基底圍繞在兩戰時台灣與左翼運動,主要角色的原型在歷史中若非行蹤成謎,就是認知欠缺以致偏狹。但小說家寫作並非替失蹤的歷史作補綴、翻案或二創,較像是建立新圖層。
Thumbnail
《醉舟》所收短篇基底圍繞在兩戰時台灣與左翼運動,主要角色的原型在歷史中若非行蹤成謎,就是認知欠缺以致偏狹。但小說家寫作並非替失蹤的歷史作補綴、翻案或二創,較像是建立新圖層。
Thumbnail
對於幻影的詮釋,與貼近幻影的一種或多種嘗試。從空缺或未能言說之處,生出對歷史或人的心靈狀態的某種寫真。而所謂寫真,也僅是透過虛構,描繪其中一種可能。容許不只一個版本的虛構,也許正是臺灣歷史、文學之於當代人的意義。 雖然小說讀完不完全「懂」,但這本書好像一種邀請,邀請讀者一起投入虛構。 就閱讀體感
Thumbnail
對於幻影的詮釋,與貼近幻影的一種或多種嘗試。從空缺或未能言說之處,生出對歷史或人的心靈狀態的某種寫真。而所謂寫真,也僅是透過虛構,描繪其中一種可能。容許不只一個版本的虛構,也許正是臺灣歷史、文學之於當代人的意義。 雖然小說讀完不完全「懂」,但這本書好像一種邀請,邀請讀者一起投入虛構。 就閱讀體感
Thumbnail
一如歷史考証在「時代劇」裡只會是一種基礎。歷史書寫一定也存在著某種路徑可以讓人用「在那之外」的眼光去論述他的好。數月前以連自己都驚訝的速度讀完了《江戶城裡的異鄉人》,巨大的滿足與空虛同時並存的奇異感受,因其筆下開展出的空間宏大、曲折而繽紛。而在那裡,除了繁華江戶與曲折人生之外,究竟還有什麼?
Thumbnail
一如歷史考証在「時代劇」裡只會是一種基礎。歷史書寫一定也存在著某種路徑可以讓人用「在那之外」的眼光去論述他的好。數月前以連自己都驚訝的速度讀完了《江戶城裡的異鄉人》,巨大的滿足與空虛同時並存的奇異感受,因其筆下開展出的空間宏大、曲折而繽紛。而在那裡,除了繁華江戶與曲折人生之外,究竟還有什麼?
Thumbnail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Thumbnail
《知影》孫梓評,九歌,2015  假裝自己是一個遠方的旅人,為了這美好的博物館而來,假裝我是一個被釀好的句子,寫進明信片之中……天色已墨,信步踅到老街,沿途都是慵懶走逛的人群。孩子們坐在石椅上,警告路人地上有不明髒穢物。風也微微,擦過了我的臉,成為裝飾音,並且彈奏著小鎮,最後,唱成了一守無名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