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CFP的日常】30+、40+、50+等不同的人生階段,真的該有不同的理財思維嗎?

2023/02/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也歡迎用聽的) Podcast : https://reurl.cc/85rgD4
作者:蔣竣植CFP
「我已經五十多歲了,現在學習投資理財,還來得及嗎?」一位有財務困擾的朋友這樣問我。
「其實理財的時間軸和你的年齡無關,只和你的財務現況有關!」
市場上常有著「30歲前該知道的理財事」、「40歲前該有的投資思維」、「50歲前你該準備的錢」…..這類以年齡來區分的投資理財相關書籍、文章。若沒認真看過內容,倒也無所謂,沒想到一認真去檢視文中的理財建議內容,可能大部分都沒有達成,就算有做到,也與書上建議的年齡區間不符,會遲上許多,倒不如將書闔上,繼續過著原本的生活……
  • 理財是否有公式、標準?
若學校教育沒有太多學習理財的機會,出社會開始工作之後,有了屬於自己的收入,相信是個學習理財的好時機。但事情往往不如預期,看似多了收入的同時,卻也增加了許多非預期的支出,可能是協助家人償債,也可能是自己的學貸、更可能是自以為有了賺錢的能力,而不小心高估了繳卡費的實力……
所以市場上什麼書籍、文章所設定的一定年齡該做什麼理財行為、達成理財標準之類的,請直接忽略吧!
起身行動才能看見光,那目的地其實就不遠了!
42歲才知道戶頭要準備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56歲才學會如何投資股票,會覺得很丟臉,就因為不符合理財的客觀標準嗎?不,以我們財務顧問的角度而言,這些觀念的建立,並非上幾堂課、看幾本書就能達到,而是需要執行力的配合才行。我們感動的是,多了一顆願意改變的心、多了一位願意改變的人。
當一位長期以來銀行戶頭總是沒有多餘的錢,在四十多歲的某一天,戶頭終於存下了10萬元,那是甚麼感覺?
當一位長期為家庭奉獻,重心都在家人身上的母親,在五十多歲的某一天,藉著數個月的學習及執行,終於累積存下了人生第一張股票,那又是甚麼感覺?
其實,這都是他們人生的里程碑,是非常值得喝采的一件事!
對很多人來說,覺得理財是件很遙遠、很難的事。但其實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與錢在打交道,或許達成某件理財小目標的年齡已遠出過坊間所設定的客觀標準,不過畢竟日子是自己在過的,我反而認為在理財這條路上,你不需要跟別人比較,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人生經歷等都不一樣,硬要套入一個公式,其實並不公平。因此,只要財務上比過去的自己有所進步、不同,就是在成長的這條路上了!
許多人會誤以為「時間」能改變一切,隨著年齡的增長,財務狀況自然會有所不同。錯了!只有「行為」才能帶來改變,若什麼事也不做,一切只會維持原狀罷了!只要起心動念願意開始,無論當下的年齡幾歲,都是將理財這件事往好的方向調整,總會有圓夢的一天。
或許你對目前的財務狀況感到失望,或許你對未來的財務規劃感到茫然,或許你對手邊的理財商品感到無助,有甚麼財務上的問題嗎? 歡迎預約諮詢,我們來聊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4會員
329內容數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