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東京-涉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2019年11月後,就沒機會出國了....陸續經過了2020.2021.2022.....

終於在2022的10月聽到出國回台後,不用再隔離了,當下我馬上跟學姊說要出國,收入較低的學姊,一開始還說:我沒錢,不想亂花錢......

唉,整整三年沒出國的人,照理說減少了出國旅遊的支出,因該會口袋不會空空的才對.......

要說窮,那也是因該我說窮才對,這兩年為了交大在職專班花的錢那才可觀.....但我也覺得出國的錢不能省,......平常就努力加班賺錢就好...

後來Youtube上,陸續出現網紅出國旅遊的影片後,學姊也經不起誘惑,經不起誘惑就算了,竟然想要去住河口湖的飯店,好好看看富士因為若是要住河口湖,要住河口湖。就不是一件便宜的事情。

這個時間點出國,要考慮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晚上還在念碩士班,盤算好適合的日子,去定河口湖的飯店,還沒房間,弄到最後只好提前12/12日出發,只去六天。

出發的前一晚,心情相當焦慮,畢竟太久沒出國了,要準備也不知道怎麼準備,知道東京很冷,但我也沒有太多禦寒的衣物,把最暖和羽絨衣都帶上了,早上六點,專車來到家門口,在天黑的時刻出發到機場,這在以前是常常做的事情,但疫情這三年來,我一度以為,這世界就這樣了,我們只能活在戴著口罩,困在台灣,無聊的活下去......

這段到機場的路上,心中的感受....這一切都很不真實,疫情來的很不真實,生活變成這樣也很不真實,我在交大就讀研究所?......這更是這三年來不真實的一件事情。

到了機場,人聲鼎沸,早上七點已經一堆人在排隊託運行李,超級懷念這種過程的....忍不住的一直在機場拍照,感覺是第一次出國般的開心與興奮。

raw-image

提早出關後,到了熟悉的機場星巴克喝杯美式.......我快哭了,這一別就是三年啊。

raw-image

當天的機場,沒什麼店家,所以也沒什麼好逛的,但想不到我們買的長榮機票,登機時竟然是搭接駁車,還好這次不是買商務艙,若是我搭商務艙登機時,遇到接駁車,超沒尊榮感。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因為搭機人數太多,所以我跟學姊沒有坐在一起,讓我有短暫的時間喘口氣,不然學姊整天使喚人的習性,真累人。起飛沒多久後,飛機餐就送上來了,難吃,飛機餐一如既往的難吃,一種很幸福的難吃,我喜歡。

raw-image

到了日本,我本來很有自信可以快速出關,結果我卻在入境資料上,沒有在網路上先填寫好,導致我在入境時卡了一下,唉,但後來也是順利入境了,當初機場的第一家商店就是全家,感動,多久沒有進入日本的便利商店了。順利買到現在很熱門的超級養樂多,喝起來.......阿不就是瓶養樂多.....

raw-image
raw-image

來東京的第一晚上,我們是住在渋谷的飯店,當我們走出車站,到了室外,超級冷,12月的東京,超級冷...我們因為不知道路怎麼走,導致花了點時間,到了飯店樓下後,又搭錯電梯,一整個很狼狽。

第一餐,選了渋谷的敘敘院燒肉,敘敘院燒肉是連鎖品牌,以前在晴空塔吃過兩次,商業午餐非常划算,這次是晚餐時段,所以就只能單點,這餐費用超過4000多,但我覺得非常值得,敘敘院的肉,白飯,泡菜,小菜....所有的一切都讓我們兩個吃的很滿意又開心,從河口湖回來的那天,我們又來這家在吃一次,就是打從心裡的喜愛這家燒肉。

raw-image

下面的照片是日本旅遊的第五天,從河口湖回涉谷時,趕在下午兩點入坐,點便宜的商業午餐,肉是沒有單點的好吃,但也是吃的超級開心的。


敘敘院燒肉的套餐就像上面照片這樣,照片中每一項餐點,從白飯.沙拉.泡菜......都非常好吃。

敘敘院燒肉的套餐就像上面照片這樣,照片中每一項餐點,從白飯.沙拉.泡菜......都非常好吃。

上面這是6500套餐的肉品,也是不錯啦。

上面這是6500套餐的肉品,也是不錯啦。

記錄一下2022.12月的套餐價格,真的是漲價很多,三年前來吃,最便宜的套餐才兩千多。

記錄一下2022.12月的套餐價格,真的是漲價很多,三年前來吃,最便宜的套餐才兩千多。

第一個晚上,睡在東急卓越飯店,地點就在涉谷車站的對面,交通非常方便,但我們入房時,發現所有的飯店備品都是一人份的,心理是覺得怪怪的,加上床很小,日本旅館的床很小,這點我們是覺得很正常,但這要睡兩個人因該是睡不太下。

後來想想,難道我們定錯了?訂到單人房?馬上檢查訂房的APP,才發現我們真的訂的是單人房,後來我們還真不好意思兩人同時去櫃檯Check out,怕日本人以為我們惡意用單人房的價格,住了兩名旅客。

在聖誕節前來到涉谷,街道的佈景很漂亮,另外走到渋谷橫丁那裏逛逛,雖然肚子飽飽的,還是硬要在現場點個餐點吃吃,感受一下。

raw-image
raw-image

涉谷的早上,下著雨,雖然過程中有點猶豫,但後來在吃完麥當勞早餐後,我們依然往著藍瓶子咖啡店去逛逛,非常有質感的一家咖啡店,環境很舒適,而且裡面的氣氛非常的寧靜。

raw-image

最後要前往河口湖時,還去吃了利久牛舌,說真的,吃完感覺不怎麼樣,但幾乎有來日本的朋友都極力推薦,這.......讓我對學姐感到抱歉囉,在東京的每一餐都是重要美食機會,無奈中浪費了一餐。

raw-image

來日本當然要買一下,Harbs蛋糕,這家蛋糕店的店員是我在日本遇到最不友善的一位,隔著口罩都可以感受到胖子店員的臭臉,這家蛋糕店是不能拍照,但我很不能理解,在公共場合中,為何不能拍照? 反正蛋糕是很好看,也不錯吃。

raw-image

這是我第二次來涉谷,住了一晚,待的時間比較長,有別於上次的走馬看花,下次來河口湖,我也會選擇前一晚住在涉谷,除了涉谷好逛好買又好吃以外,涉谷有直達河口湖的公車站,而且就是在我住的飯店五樓門口。

起初我還懷疑,為何搭公車的地點是五樓?抱著懷疑的心情,最後看到前往河口湖的公車出現在五樓的時候,感到非常的新奇。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李.你今天都在幹嘛?的沙龍
26會員
203內容數
紀錄2021 交大碩士在職專班生活
2025/04/11
這一年,一共出國六次,三次出遊,三次出差。 一年出國旅遊三次,並集中在11月?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買到很划算的機票,也因為太划算了,所以我也不想分享這機票的資訊,避免日後太多人搶這種機票.....(其實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啦,我是我自後知後覺) 2024 3月,學姊問我,可以用很便宜的
Thumbnail
2025/04/11
這一年,一共出國六次,三次出遊,三次出差。 一年出國旅遊三次,並集中在11月?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買到很划算的機票,也因為太划算了,所以我也不想分享這機票的資訊,避免日後太多人搶這種機票.....(其實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啦,我是我自後知後覺) 2024 3月,學姊問我,可以用很便宜的
Thumbnail
2025/02/13
2025/2月,因為學姊要到荷蘭工作,所以我陪著她先到荷蘭辦理入職手續。 把握首次去歐洲的機會,我們安排入職前一週,先到巴黎走走。 這一趟出來,身心其實很疲倦,畢竟經過2024/11月的旅遊馬拉松之後,對於旅遊實在有種疲憊感,旅遊雖然是種放鬆,但是行前要做功課,行程中也要時時注意安全與交
Thumbnail
2025/02/13
2025/2月,因為學姊要到荷蘭工作,所以我陪著她先到荷蘭辦理入職手續。 把握首次去歐洲的機會,我們安排入職前一週,先到巴黎走走。 這一趟出來,身心其實很疲倦,畢竟經過2024/11月的旅遊馬拉松之後,對於旅遊實在有種疲憊感,旅遊雖然是種放鬆,但是行前要做功課,行程中也要時時注意安全與交
Thumbnail
2024/01/06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人在廈門,內心有點感慨,上周的同一天,我還在日本的富士山,相隔一周,我卻是出現在廈門。有夠累。 2023 11 28,學姊生日過兩天後,我們就搭機前往東京慶生,這次搭華航,很久沒有搭華航了,感覺空姐服務很好,搭機很累,人變胖了,感覺做什麼都累,位子也感覺特別小。 這次
Thumbnail
2024/01/06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人在廈門,內心有點感慨,上周的同一天,我還在日本的富士山,相隔一周,我卻是出現在廈門。有夠累。 2023 11 28,學姊生日過兩天後,我們就搭機前往東京慶生,這次搭華航,很久沒有搭華航了,感覺空姐服務很好,搭機很累,人變胖了,感覺做什麼都累,位子也感覺特別小。 這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脫離疫情的第一次出發;前往神奈川縣的第一晚
Thumbnail
脫離疫情的第一次出發;前往神奈川縣的第一晚
Thumbnail
女兒上國中後, 比較不方便在學期間請假出遊. 那三年的疫情使得大家盡可能的減少遠程移動(最遠就是北投-鶯歌娘家@@), 可怕的covid-19讓女兒國中的畢旅跟畢典都取消 (可惜)! 還好我家女兒是宅宅(自稱), 就算在家線上上課了半年, 她也覺得非常的適應與開心, 喜歡足不出戶的生活(?
Thumbnail
女兒上國中後, 比較不方便在學期間請假出遊. 那三年的疫情使得大家盡可能的減少遠程移動(最遠就是北投-鶯歌娘家@@), 可怕的covid-19讓女兒國中的畢旅跟畢典都取消 (可惜)! 還好我家女兒是宅宅(自稱), 就算在家線上上課了半年, 她也覺得非常的適應與開心, 喜歡足不出戶的生活(?
Thumbnail
今天2022/12/2,開啟旅程的第一天 抵達機場,因為剛解封,出國旅行的人很少,出境速度也很快,也導致免稅店都沒開(哭),是說2023年已恢復正常。乘坐星宇航空,飛機很新,餐點也好吃,很平安滿足的到達關西機場 。原本要開啟充滿動力的第一天,結果沒想到....
Thumbnail
今天2022/12/2,開啟旅程的第一天 抵達機場,因為剛解封,出國旅行的人很少,出境速度也很快,也導致免稅店都沒開(哭),是說2023年已恢復正常。乘坐星宇航空,飛機很新,餐點也好吃,很平安滿足的到達關西機場 。原本要開啟充滿動力的第一天,結果沒想到....
Thumbnail
隨世界著疫情趨緩,規則漸漸恢復以往的運作,好像那三年從沒發生過,國人開始出國至世界各地遊玩,我也不例外,26歲跟公司告假8天,提者行李箱即刻前往冒險。
Thumbnail
隨世界著疫情趨緩,規則漸漸恢復以往的運作,好像那三年從沒發生過,國人開始出國至世界各地遊玩,我也不例外,26歲跟公司告假8天,提者行李箱即刻前往冒險。
Thumbnail
疫後三年,第一次出國。 清晨六時許抵達松山機場,突然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很長一段時間,先生總搭清晨的班機出國,天剛破曉的松山機場,曾是熟悉的風景,而今卻顯得如此陌生。 陌生的不只是機場本身,以往熟極而流的出境登機手續,今天卻每個步驟都得想一想才能進行。 還好一切都很順利。不到三個小時的航程,幸運吃到
Thumbnail
疫後三年,第一次出國。 清晨六時許抵達松山機場,突然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很長一段時間,先生總搭清晨的班機出國,天剛破曉的松山機場,曾是熟悉的風景,而今卻顯得如此陌生。 陌生的不只是機場本身,以往熟極而流的出境登機手續,今天卻每個步驟都得想一想才能進行。 還好一切都很順利。不到三個小時的航程,幸運吃到
Thumbnail
從2019年11月後,就沒機會出國了....陸續經過了2020.2021.2022..... 終於在2022的10月聽到出國回台後,不用再隔離了,當下我馬上跟學姊說要出國,收入較低的學姊,一開始還說:我沒錢,不想亂花錢...... 唉,整整三年沒出國的人,照理說減少了出國旅遊的支出,因該會口袋不會空
Thumbnail
從2019年11月後,就沒機會出國了....陸續經過了2020.2021.2022..... 終於在2022的10月聽到出國回台後,不用再隔離了,當下我馬上跟學姊說要出國,收入較低的學姊,一開始還說:我沒錢,不想亂花錢...... 唉,整整三年沒出國的人,照理說減少了出國旅遊的支出,因該會口袋不會空
Thumbnail
這次不為人知的目的是,我想用短期的時間體驗「生活在日本」的感覺。我知道將來我可能再也沒有錢與能力達成這件事,但只要創造出好的回憶,也許在回到台灣這狗屎地,還能多撐一陣子?
Thumbnail
這次不為人知的目的是,我想用短期的時間體驗「生活在日本」的感覺。我知道將來我可能再也沒有錢與能力達成這件事,但只要創造出好的回憶,也許在回到台灣這狗屎地,還能多撐一陣子?
Thumbnail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一次決定要背超大背包旅行,第一次沙發衝浪
Thumbnail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一次決定要背超大背包旅行,第一次沙發衝浪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步調來規劃行程,享受一次單純的旅遊樂趣。也因為這樣,特別想將這些經驗記錄下來......。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步調來規劃行程,享受一次單純的旅遊樂趣。也因為這樣,特別想將這些經驗記錄下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