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相談室】輯一:謎|既晴《請把門鎖好》|真實與虛構之間——談邏輯與「佈局」

2022/12/23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推理過程如何辯證「虛」「實」,又如何在小說「想像」中辨識「真實」?小說家設計好的布局,決定偵探如何透漏訊息,也操控著讀者的視界。藉由文字取得「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深切地與人們生活的地理環境、社會現實、人際網路連結在一起......

⊝ Chapter 1 既晴《請把門鎖好》

☞本次選書代表的是「輯一:謎」的第一章節「布局」::66
高雄文學館,「解謎相談室:輯一」,2022-06-18,主持人既晴。
我本身是一個理論派的創作者:不管做甚麼事情,我一定要先有理論才要做。......我會先針對我想要做的類型,先去做研究,把整個類型的各種元素都整理清楚之後,我才會開始寫。
不是每一位小說創作者都能有意識的整理出創作的方法論。
2022年《請把門鎖好》贏得「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之後,由於兼具犯罪調查和恐怖氣氛是既晴作品的特點,因此出版社和讀者,也會希望他可以延續這種恐怖的氛圍繼續創作。而強調科學、邏輯、推理的犯罪小說,卻要與魔法、玄怪、靈異這些超自然的元素吻合在一起,且做到將它們相容,產生出人意料的互動,這正考驗著作者的佈局能力。
今天既晴帶來《請把門鎖好》第一次公開的自我剖析——書寫這部作品的時候,他做了哪些研究、怎麼構思?而這些構思又怎麼樣影響作品的風貌?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 PART I 「布局」→虛構,建立在99%的真實之上

人都很討厭被騙。只有一種工作,會讓人甘願花錢,沒有被騙到還會很不甘心......那就是我們犯罪小說創作者的工作。
①從分類開始:究竟什麼是恐怖?
克蘇魯神話的創造者Lovecraft,曾提及恐懼是人類最根本的情感,原本就存在人類的生物DNA中。恐怖大師史蒂芬˙金在一場訪談曾提及人天生會覺得恐懼的七種類型:黑暗、黏糊糊的東西、畸形;蛇、大老鼠和昆蟲等和人類形狀不太一樣的生物;以及封閉空間,對他人,也就是面對陌生人的恐懼,或者是對於熟悉的人,卻突然發覺其未曾認知過、內心面向的恐懼。
為了更深入掌握恐怖是什麼,既晴開始積極研究,並發展自己的四大分類模式,將它們分別是生理性心理性社會性虛妄性
生理性,包括感官的嫌惡、利器刑具和昆蟲野獸。生理感官會因為想像而感到恐懼,例如刑具衍伸出來的危機、死亡感覺變成一種恐怖的來源;心理性,包括童年創傷、精神異常和夢魘;社會性,包括封閉空間、災禍和殘虐犯罪事件;虛妄性,則有鬼怪幽靈、詛咒以及超能力。最後一種,是訴諸這個世界、社會都有的一種心靈共通性,會反過來對個人產生制約效果的恐怖來源。
其中,社會性是非個人性的影響來源,例如,既晴在後來的下一本書《別進地下道》,就針對「封閉空間」做更深入的研究:一般建築學都知道地下道得盡量蓋高,才不會有壓迫感。既晴因此想到以前就讀高雄鳳山國小的時候,大門口一個寬度很窄又低矮的地下道,是一種小學生才能穿越的感覺,他就利用第二本書,把童年每次要過馬路的恐懼感、每次走那條地下道都覺得恐怖的記憶延伸出來,變成作品的一部份。
總之,先把恐怖進行分類,創作過程,如果又再看到什麼新的元素,也會試著歸類到其中一項,基本上都歸類得進去,盡可能豐富自己的資料庫。
既晴展示他整理出來的《請把門鎖好》「恐怖元素地圖」。
②接著進行組合:將恐怖具現化成「怪物」
恐怖元素就像是一個個積木,它們仰賴恰當的組裝,如此,我們才能在心裡,產生更完整的投射。
過去有一些經典的怪物,像是吸血鬼、狼人,以及結合科技的變蠅人,這些恐怖怪物的創造者,能夠創作出怪物,就是因為找到了奧妙的組合。如果只有某種恐懼,但沒有為恐懼創造實體,它就只會停留在一種概念。而創作者需要從概念出發,去思考這些東西如何投射到具體的現實物件上,有了這個東西,才可以開始進行劇情建構。例如,若想利用封閉恐懼的概念,就可以投射到電梯這樣具體的封閉空間,地下道、棺材也是,才能讓「怪物」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魑魅型的怪物,也需要一個實體,像《養鬼吃人》、《七夜怪談》、《安娜貝爾》(玩偶附身)。在這裡,既晴還跳出來補充,他有一個獨門的溫度判別方法,會從溫度判怪物的發威效果,例如《養鬼吃人》他會分類屬於火山型的恐怖,而《七夜怪談》就是冰山型的恐怖,令人不寒而慄。而依據小說創作的實務情況,溫度高低的調整,可以用來控制讀者的情緒。
既晴的怪物分類,分別是:變身型,象徵人類的變身慾望,或者異常的潛力、不可告人的一面;人造型,象徵人類對科技的恐懼,例如《魔鬼終結者》;猛獸型,象徵人類對大自然以及宇宙的恐懼,例如哥吉拉;兇手型的怪物,象徵人類對殘虐犯罪的恐懼,例如《沉默的羔羊》、《奪魂鋸》中的腳色;魑魅型,象徵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恐懼。
既晴自嘲是「超級分類控」,透過分類來建立創作資料庫是他的習慣。
③事件的時間軸:恐怖元素怎麼跟情節搭配?
因為恐怖是非常主觀的,我無法知道讀者過去的閱讀經驗或個人成長過程。為了盡可能讓所有人都覺得恐怖,我當時的創作策略是,試著在小說裡面集滿恐怖地圖上的這些元素。
既晴認為,嘗試結合恐怖和犯罪是一個契機。如果對這個類型有興趣,只要願意多花一點時間研究、建構理論,就有機會創造出「新的東西」。
④創造敘事結構:用黏著劑(或溶劑)串接心理層次
按照時間順序,先整理出「事件時間軸」,也就是所有案件,並決定它們的因果關係。一旦配置完成,所有的元素仍要使用文字敘述,去連接神祕和科學。
那麼,什麼才能夠幫助自己有效的創造合理的敘事脈絡呢?在《請把門鎖好》這個作品中,既晴是參考容格的學說,也就是「意識」(個人現實世界的心智活動,感知的構成)、「潛意識」(個人遺忘、壓抑而消失的記憶,心理情結的構成)、「集體潛意識」(共享的潛意識,人類從被設定好的初始狀態繼承而來的人類原型),來建立故事的敘事層次。研究之後,既晴將「魔法」,也就是「不用透過物理接觸就可以控制、毀滅對方的手段」,放到「集體潛意識」的位置上進行消化,並以容格的三個心理層次,分配三個敘事者所屬的位置:王鐵誠(意識/感知)、吳劍向(潛意識/夢境)、張織梅(集體潛意識/魔法)。
精神異常是一種對人類意識的科學解釋,但若直接暴露出來,就會失去它恐怖的質地。所以在書寫中,最需要影響讀者接受的設定就是「不可思議的東西有可能改變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讓讀者跟著主角吳劍向的意識一起下沉,越來越接近超自然的魔法,直到最後,達到自己也被操控的閱讀感受。
於是,故事的整體發展,就從 「發生過的真實」開始(提供讀者世界的已知資訊,例如連續殺人魔的歷史、知名靈媒的群像),進入「基於真實的虛構」(出現讀者世界只知認為是虛構例如催眠、招魂術、魔法),最後達到「融合虛構的真實」(例如破解密室詭計、發現關係人的精神異常)。
但《請把門鎖好》是既晴在26歲時的創作,既晴坦誠地說,曾有朋友提醒他,它似乎有個可惜之處在於,故事中的三位敘述者都不可靠,他們提供的證詞,都存在另一種解釋,都有機會導致敘事被推翻,讓整個故事沒有穩固的真相主體。
  • 編按:本場活動係舉辦於2022年6月18日,過後不久,2022年10月11日《請把門鎖好》20週年紀念全新修訂版,就出版囉!那麼,既晴是如何運用20年來成長的書寫功力,對作品重新修訂呢?好奇的讀者,敬請來閱讀新版吧!

⊝ PART II 互動實作→根據真實刑案,創造有說服力的新解法

高雄路竹鄉第七公墓竹籠焚燒雙屍案
本場次準備的素材,是發生於1984年9月24日,偵查終結於9月29日的「高雄路竹鄉第七公墓竹籠焚燒雙屍案」。當年警方以自焚結案,而解謎相談室的成員,分成三組,要嘗試根據案情描述,仿效既晴引導的「布局」方法,嘗試打造一個「帶有恐怖氣氛的犯罪」,且有全新解法的故事綱要。
本場解謎相談室的成員,總分成三組,開始思考如何創造案件的全新解法。
......史合成(64)家住鳳山市中山東路380巷92號的片鋪型獨棟樓房,設立「天皇堂」,自任堂主,供奉玉皇大帝,收受幾名堂生入住,其中1名女堂生孫素貞(44)長居,近日已經失蹤。9月20日,史合成曾騎機車在鳳山市中山路購買煤油、在經武路竹器店訂購竹籠,並雇用蔡錦祥(35)運載柳安木條。警方前往其住處緝捕,大門深鎖,屋內空無一人,史合成不知去向。經解剖,確認2具焦屍為1男1女,男屍頭部後腦曾遭重擊,女屍為勒斃,並在死後24小時內被攝氏1200度的火焰焚燒過......
①故事解析:「起點在哪?」
首先,閱讀案件時,我們要先建立時間軸(按照順序,排列已知事件各個的時間點),以瞭解整起故事最早的起點。之後,將這些時間點串起來的敘述,才成為這個故事的「起承轉合」。
②事件逆轉:「誰是兇手?」
沒有疑異的事件,就不會造成謎案,而事件會出現異常、逆轉,一定是因為其中有不可靠的敘述者,將真相掩蓋,或偏折了。因此,有了時間軸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決定「是誰說謊」、「為什麼說謊」,並且合理解釋這個謊言帶來的影響。
③犯案手法:「怎麼殺人?」
既然假設兇手另有他人,當然也需要解釋合理的犯案動機、犯案手法。
為什麼已經結案的刑案,還可以創造新的解法呢?因為透過人的敘述回溯事件,就有許多可能原因介入敘述,但也因此創造探索空間;也就是說,不可靠的敘事,正是小說的發展空間。我們的實作,可以說是在完成犯罪小說的感知編寫。之前,我們已經先理解「解謎動機」與「時間」,接著,要以「佈局」理解如何創造「身歷其境」的角色旅程。
既晴老師提供一些案件中的疑點,提示大家找到關鍵。
第一組的故事,設定兇手是貨車司機蔡錦祥,而「缺失的敘述」是蔡錦祥和孫素貞的關係,他們可能是前任情侶,所以蔡錦祥記恨史合成,同時史合成也嫉妒蔡錦祥,案件轉化為他們彼此陷害的計中計;至於兩造看待孫素貞,都是以解脫為由的「慈悲殺人」,可能是孫素貞的狀況還有其他細節,但除此之外,兩位男子分別都想利用「殉道流程」藉機除掉對方。
第二組的故事,同樣設定兇手是貨車司機蔡錦祥,但是靈感是從火場發現的頭顱出發,思考若是人頭跟屍體分別屬於不同人,那麼真正的死者其實有三位,同樣也是利用「殉道流程」殺人。從分離的頭顱,聯想到偽裝的恐怖,也就是說,蔡錦祥偽裝成史合成,一方面透過「天皇堂」斂財,一方面可以誤導警方,其實真正的史合成已經死亡。而第三位死者則是由於「天皇堂」經濟惡化,故起意奪取財物的對象。大家都同意這個故事的設計讓畫面血腥獵奇,恐怖得非常有效。不過,大家也認真找碴回應,在這組的設定中,還需要另外透過的情節,處理史合成的無頭屍體、以及偽裝堂主不被揭穿的合理性。
第三組,是在案件中尋找各種不合理的敘述,並把它們串連在一起。首先是「有問題的證詞」,從鄰人敘述中發掘問題:「鄰人舉報,史合成與孫素貞同房分床,對外以叔姪相稱,但史合成似乎醋勁不小,每當孫素貞與其他男人聊天,史合成即不高興」這裡,鄰人會知道他們「同房分床」的細節很不可思議。其次,是警方的解剖,可以確認女屍「勒斃後焚燒」的細節,表示焚燒程度可能不嚴重,但同時卻對造成男屍「頭部後腦重擊」的原因、男屍身份皆無法驗證,顯然對證據判斷的能力不太一致,故這組將兩個不合理之處連結在一起,從「利益衝突」來發展故事。也就是說,鄰人和史合成表面上沒有關係,但卻有利益衝突,一邊是以宮廟營利,另一邊可能是黑道營利,鄰人黑白兩道通吃,其勢力促使警方和鄰人在證據模糊的地方,達成一致。
第三組成員,嘗試串聯案件中幾個不合理的敘述。
就這樣,同樣的一份素材,光是從改變「佈局」,就創造了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而大家一起嘗試創造的過程,明明是面對恐怖素材,不知為何,卻笑得好開心。成員也很好奇的問,既晴自己閱讀這份材料的時候,又編寫出了怎樣的故事呢?既晴表示,他對「天皇堂」的教義特別感興趣,也對堂生紛紛散去,只剩下兩名繼續堅持修道的堂生情況很有感覺。所以如果他來設計,也許會以死者是假信徒來處理,讓他們的死亡,成為被虔誠信徒施以不尊教義的懲罰。
今天的解謎相談室結束,我們了解到既晴的恐怖分類、《請把門鎖好 》如何運用容格的心理層次 、打造佈局,以及如何以過去的真實事件為鋪墊,設計一個「怪案」的偵查過程——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對創作者來說,事件的矛盾點,就是改變佈局、發展創作最好的起點。上一場,我們從時間與記憶出發,瞭解角色關係;今天從敘事出發,認識故事結構;而接下來,如何觀察並打造適合犯罪發生的空間?我們將會透過作品,瞭解怎麼創造「故事的舞台」。

▎相談室主持人/既晴
犯罪、恐怖小說家。高雄人。曾以《請把門鎖好》獲第四屆「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有《別進地下道》、《病態》、《感應》等作。二○二○年發表《城境之雨》,擔任〈沉默之槍〉影視改編製作人,現為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執行主席。
▎相談室側寫員/本篇由I編觀察記錄,F編依據活動錄音改寫。
I編=蔡宜家,1989年出生,台南人。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曾任聯合報線上閱讀版主編、紀實漫畫《熱帶季風》專案編輯。多方嘗試將文學現象觀察,轉換成品牌應用的基礎,現為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在館內從事文學品牌整合、高雄青年文學獎執行工作。
F編=藍念初,1988年出生,高雄人。2014年以「現代詩的語言問題」研究,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所,嘗試將文本分析技術轉化成藝文參與的基礎,觀察文學與跨領域藝術的解讀和互譯,並以文字、手繪進行記錄,現為高雄文學館企劃專員,在館內從事文學跨藝人體實驗。
▎策畫團隊/選書與主持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立於2020年9月6日,是亞洲第一個以台灣犯罪文學的創作、評論、出版、活動為主要事務的互助組織,發展方向共有四大主軸:深耕創作、建構評論、豐富閱讀、締結國際。聯會以犯罪文學期刊《詭秘客》的編輯事務為主要工作,並定期舉辦實體、線上活動、文學獎,以提升大眾對犯罪小說的瞭解為使命。
近期製作:2021推出《詭秘客》第一期,並與花蓮檢察長宿舍駐館單位「斗宅。揀茶舍」合作,完成台灣與日本犯罪文學主題常設型書展空間。平台定期舉辦以創作者分享,有關素材收集、創作考量和寫作意義的對談「不在場會客室」系列線上講座;以及與高雄文學館合作,強調讀者現場參與、互動實作的「解謎相談室」系列讀書會。
▎解謎相談室
由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與高雄文學館合作的共創型讀書會,「輯一:謎」依據2021《詭秘客》罪經典13作主題「台灣犯罪文學發展史」精選六本書目,對應六位不同專長的聯會成員擔任主持,揭露六個犯罪文學創作的主題,除了作品討論,讀書會成員會在主人的引導下,依據主題,互動實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