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 Simon Fraser Uni.:零規則的期末試煉|學攝影的人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學攝影的人】系列由敘光室策劃,專訪攝影留學的學員(或我們的好友!),將這份學習經驗分享給同樣喜愛攝影的大家。


受訪主角:唯馨

受訪主角:唯馨

*此篇為疫後學情

無論出國還在留在台灣進修,大部份找我諮詢的學生,普遍以「加法」來選校,例如:從綜合排行榜或知名都市挑選前三名申請,因為名校令人心安,也比較多校友資料、作品集作為評估輔助。

本篇主角 —— 唯馨 —— 反以「刪去法」挑選藝術研究所:刪去主流文化輸出國家、刪去名校,接著綜合評估支出與足以深入當地文化的學期長度之後,位於溫哥華的 Simon Fraser University(西門菲莎大學)的定位與校風,恰巧符合唯馨的需求。

raw-image

藝術研究——從非主流的角度回看歷史與潮流

大學為英文系的唯馨,曾在文學批評課讀過學者 Laura U. Marks 所著的《 Touch》,因而認識論文文體及影像研究,進而對藝術研究(artistic research)產生興趣。我與唯馨有合作展覽專案的經驗,她總是能在組員們討論最激烈的時候,提出「逆風觀點」;在執行過程中,是位兼具動能與冷靜思考的角色。

這位冷靜的女子,除了思路與行為不走在主流思潮上,對創作與媒體有興趣的她,想從非傳統本位的視角進修;根據上述的刪去法做出抉擇後,入學 Simon Fraser 的 Comparative Media Arts (比較媒體藝術,以下簡稱 CMA)研究所。

校園

校園

來看看 Simon Fraser 有多「非主流」:唯馨入學時,是班上唯一的亞洲人,我聽到時真的只有「羨慕」兩字!給大家我的母校舊金山藝術大學(AAU)作為比較:從我 2009 入學以來直到疫情之前,攝影系(分班後)除了教授以外都是亞洲學生的情況很常發生,導致每次選課都是驚喜包,開門發現「又要講中文」的一班之後,就無奈退課。以我個人來說,這是選大城市就讀的缺點之一。

藝術碩士學位——零規則的期末試煉

以劇場專業、當代藝術,以及影像研究為主力的 CMA Master of Art(藝術碩士)學位,畢業門檻為 30 學分,其中必修的三門,皆為當代藝術研究方法。最與眾不同的一項學習方式為「開放型的期末報告」:只要綜合學期所學並能展現自己的長項,無論使用什麼形式完成都行。

有學生以繪畫作品展示、交純文字報告、帶全班做一場工作坊等等。唯馨則是舉辦一場校內電影放映會,是連同邀請卡、現場茶點樣樣具備的正式放映!

放映會活動

放映會活動

規定嚴謹的作業其實最好執行,零規則的開放式選項,才能確實將自己所獲取的知識進行轉譯。

MFA 畢業論文

至於畢業論文,就真的要在規則內以文字完成了。唯馨的畢業論文題目為《Attractive Grouping: Short Film Program and The Cinemas of Attractions(短片遊樂園:短片輯的吸引性)》,以哲學方法探討當代觀影經驗、重新詮釋電影理論。

論文主題啟發自過在愛爾蘭旅遊時,偶然進了戲院觀賞獲奧斯卡的愛爾蘭短片輯(Oscar-winning Irish Shorts),進而發現「單看一隻長片」「密集看很多部經過主題策劃的短片」時,後者的經驗就如逛遊樂園,而各個短片是園內的設施,不同類型的攤位與遊樂機具組合成綜合的經驗,玩家(觀影者)不同的玩法與順序造成截然不同的體驗。

研究所這段經歷,讓唯馨對「電影」這個主題的生產與創作方法更加敏感,如今在台灣也從事與影展有關的工作。訪談最後,我們一起看了唯馨在溫哥華的生活照,發現都是在家裡拍的,她笑說:「因為都在看資料、寫論文啊!」

可惜這篇論文沒有開放線上瀏覽,我也很想看!

raw-image

文字|韓筠青;圖片提供|唯馨

【學攝影的人】系列由 敘光室 策劃,轉載或合作請來信 info.forstoryteller@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筠青的沙龍
1.0K會員
139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韓筠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9
同學真的太愛聊吃喝玩樂的事,努力問出一些轉學/語言能力/階級(!)等資訊,當作專欄的 bonus 給大家。
Thumbnail
2024/07/29
同學真的太愛聊吃喝玩樂的事,努力問出一些轉學/語言能力/階級(!)等資訊,當作專欄的 bonus 給大家。
Thumbnail
2024/03/02
就讀 SAIC 攝影研究所的白哲,與我們分享攝影留學的初衷、學院課程風氣、芝加哥與紐約藝術氛圍比較、密切的人際關係網路以及特殊的「入學作品集」篩選過程等學習經驗。
Thumbnail
2024/03/02
就讀 SAIC 攝影研究所的白哲,與我們分享攝影留學的初衷、學院課程風氣、芝加哥與紐約藝術氛圍比較、密切的人際關係網路以及特殊的「入學作品集」篩選過程等學習經驗。
Thumbnail
2024/01/16
敘光室邀請攝影愛好者參加實體講座,免費參加只限專欄付費會員。講座內容涵蓋畢業後於國外求職的經驗,並討論攝影藝術和時尚攝影。
Thumbnail
2024/01/16
敘光室邀請攝影愛好者參加實體講座,免費參加只限專欄付費會員。講座內容涵蓋畢業後於國外求職的經驗,並討論攝影藝術和時尚攝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愚昧之巔到絕望之谷 承上一篇,英文系畢業、沒有上過任何一堂攝影或藝術課的我,憑著申請時繳交的 16 張作品集(創作過程請見 #21 申請攝影研究所的作品集),省了 20 萬台幣的基礎攝影學分費,還在開心的時候,卻在研究所的第一堂課,發現自己落後全班至少 4-7 年的藝術學習年資,當下甚至懷疑「真的要
Thumbnail
愚昧之巔到絕望之谷 承上一篇,英文系畢業、沒有上過任何一堂攝影或藝術課的我,憑著申請時繳交的 16 張作品集(創作過程請見 #21 申請攝影研究所的作品集),省了 20 萬台幣的基礎攝影學分費,還在開心的時候,卻在研究所的第一堂課,發現自己落後全班至少 4-7 年的藝術學習年資,當下甚至懷疑「真的要
Thumbnail
從你讀到這一行字開始,直到我們線上相遇,請你收集一個「你看見的空缺」,並用手機把它拍下來。這個空缺是你定義出來的,它可能是公車上沒有人坐的空位,可能是路上斑馬線的兩道白線之間,可能是你掌心上斷開的掌紋……。今天試著,凝視空缺,用你的目光把空缺填滿。
Thumbnail
從你讀到這一行字開始,直到我們線上相遇,請你收集一個「你看見的空缺」,並用手機把它拍下來。這個空缺是你定義出來的,它可能是公車上沒有人坐的空位,可能是路上斑馬線的兩道白線之間,可能是你掌心上斷開的掌紋……。今天試著,凝視空缺,用你的目光把空缺填滿。
Thumbnail
無論出國還在留在台灣進修,大部份找我諮詢的學生,普遍以「加法」來選校,例如:從綜合排行榜或知名都市挑選前三名申請,因為名校令人心安,也比較多校友資料、作品集作為評估輔助。
Thumbnail
無論出國還在留在台灣進修,大部份找我諮詢的學生,普遍以「加法」來選校,例如:從綜合排行榜或知名都市挑選前三名申請,因為名校令人心安,也比較多校友資料、作品集作為評估輔助。
Thumbnail
凡寧老師的〈拍出讓人想同桌共食的影像故事〉課程,打破學攝影一定要使用專業相機的迷思,無論是使用手機或是專業的相機,只要手機或是相機內建的功能運用得宜,再加上清楚的了解食物的特性,以及想要從中傳達的故事,經過不斷的練習都可以拍出一張讓人想同桌共食的影像故事。
Thumbnail
凡寧老師的〈拍出讓人想同桌共食的影像故事〉課程,打破學攝影一定要使用專業相機的迷思,無論是使用手機或是專業的相機,只要手機或是相機內建的功能運用得宜,再加上清楚的了解食物的特性,以及想要從中傳達的故事,經過不斷的練習都可以拍出一張讓人想同桌共食的影像故事。
Thumbnail
也許你看過「國外攝影留學」的文章,然而很少看到「國外大學攝影社」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也許你看過「國外攝影留學」的文章,然而很少看到「國外大學攝影社」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08年,我從畢業,心意已決的我知道攝影師就是屬於我的職業。隨後在台北載浮載沈了一年,現實層面已離攝影越來越遠,但成為攝影師的決心更往心裡深深扎下去。那時憤而決定出國的我,反而是像逃難:逃離看似沒有希望的未來,與逃離分崩離析的台北生活。於是我出發了,目的地是我心心念念的舊金山。
Thumbnail
2008年,我從畢業,心意已決的我知道攝影師就是屬於我的職業。隨後在台北載浮載沈了一年,現實層面已離攝影越來越遠,但成為攝影師的決心更往心裡深深扎下去。那時憤而決定出國的我,反而是像逃難:逃離看似沒有希望的未來,與逃離分崩離析的台北生活。於是我出發了,目的地是我心心念念的舊金山。
Thumbnail
雖然菲比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讀了一場醫學院,但事實上敝校並無醫學院。 2014年入校的菲比,終於在2022年從國北教畢業了(只能感謝主)。 菲比:我和同學借了衣服拍畢業照,我們去門口拍合照好嗎? 先生:有時間在這邊拍這種假畢業照,倒不如花時間去寫論文!
Thumbnail
雖然菲比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讀了一場醫學院,但事實上敝校並無醫學院。 2014年入校的菲比,終於在2022年從國北教畢業了(只能感謝主)。 菲比:我和同學借了衣服拍畢業照,我們去門口拍合照好嗎? 先生:有時間在這邊拍這種假畢業照,倒不如花時間去寫論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