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超徵但貧富差距卻持續擴大 台灣稅制分配合理公平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面對稅收超徵4500億元,大多數人多只聚焦在是否應該「還稅於民」,然而我國近年民生經濟在疫情及通膨兩大因素的夾殺下,卻仍發生稅收超徵富人課不到稅的情況,其根源問題就是我國稅制分配上的不公平、不合理與不正義。
社會所得差距的改善需要政府透過稅收移轉收支來達成,但依國發會統計來看,現今主要仍由社會福利支出來實現。明明稅制是重要的「財富重新分配」政策工具,日前卻連朱澤民主計長都承認,我國的現行稅賦工具無法有效改善貧富差距,未發揮調節社會資源及財富之功能。審計部報告也指出,我國資本利得稅課長期未達成改善所得分配的功能,造就我國目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兩極化發展。
因此,在「稅制的設計」並未符合公平分配與正義狀況下,稅收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卻還是有該繳稅的人沒有繳到稅。像是加密貨幣等地下經濟沒被課到稅、高收入、高所得富人避稅或繳很少的稅等狀況持續發生;另一方面,有些乖乖繳稅的中產階級卻因多繳稅而難以服氣。對以上諸多亂象,政府就要盡快從稅制改善優先處理,同時更要積極檢討預算的使用方式。
政府應該要加強重視及解決「稅制如何更合理公平的分配」之問題,調高資本利得稅、善用UBI等財政工具以有效改善貧富差距與階級複製,充分發揮稅制政策工具之功能。
avatar-img
5會員
17內容數
分享陪伴兒子長大的心得與對台灣教育發展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國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調高基本工資」是民進黨政府引以為傲的德政,然而卻根本無助於改善勞工當前面臨的生活壓力與困境,也無助於降低「貧富差距」及避免「階級複製」。政府如果真的有心想把經濟果實讓全民共享,需盡快從下列三件事情著手: 一、央行利率升息並停止對台幣匯率的操控 由於央行長期使台灣處在低利率的環境,這個辦法在過去製造
「自己的國家自己來守護」不該只是一句口號。台灣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政府更應該進行全方位的整合、規劃、訓練與管理,讓台灣的民心士氣凝聚成有形的防衛力量,讓每一位台灣人民哪怕平時的政治理念與立場不同,但當面臨外敵侵犯之時,都能同仇敵愾、齊心抗敵、為國而戰。
台灣不能再這樣空轉消耗下去,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台灣成為沒有競爭力的國家,台灣需要有別藍綠、真心為民的第三勢力,人民更需要值得信任、可以託付、重建國家信心的政府。但當看著台灣逐年下降的投票率時,我只能說,希望台灣翻身的有志之士還要更加努力。
面對有農藥、禁藥殘留疑慮的農漁產品,政府應該先從產業上的系統性與結構性問題下手解決,讓國人與國際市場重拾信心,並且針對各國的外貿規範積極進行協商、溝通與輔導國內產業遵循各國規範。不該只有等到外銷上發生障礙時才回頭向台灣人賣「台灣價值」來割韭菜。
每每聽到有企業主大嘆缺工並希望政府 #開放外勞、#本外勞薪資脫勾 時,我內心總是OS: 「你們哪裡是缺工?你們缺的只是便宜的奴工。」
當前80%台灣基層人民,面對過勞、低薪、無薪假、高房價、通貨膨漲、稅制不公、失業率攀升、工作前景差、中年被迫失業等困境,根本毫無招架之力。貧富差距的擴大、階級複製的加劇,更讓當今台灣的青年對自身與下一代的未來毫無希望。不敢成家與無法立業的現象,連帶加速台灣的少子化與高齡化,成為台灣當前最嚴重的國安問
「調高基本工資」是民進黨政府引以為傲的德政,然而卻根本無助於改善勞工當前面臨的生活壓力與困境,也無助於降低「貧富差距」及避免「階級複製」。政府如果真的有心想把經濟果實讓全民共享,需盡快從下列三件事情著手: 一、央行利率升息並停止對台幣匯率的操控 由於央行長期使台灣處在低利率的環境,這個辦法在過去製造
「自己的國家自己來守護」不該只是一句口號。台灣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政府更應該進行全方位的整合、規劃、訓練與管理,讓台灣的民心士氣凝聚成有形的防衛力量,讓每一位台灣人民哪怕平時的政治理念與立場不同,但當面臨外敵侵犯之時,都能同仇敵愾、齊心抗敵、為國而戰。
台灣不能再這樣空轉消耗下去,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台灣成為沒有競爭力的國家,台灣需要有別藍綠、真心為民的第三勢力,人民更需要值得信任、可以託付、重建國家信心的政府。但當看著台灣逐年下降的投票率時,我只能說,希望台灣翻身的有志之士還要更加努力。
面對有農藥、禁藥殘留疑慮的農漁產品,政府應該先從產業上的系統性與結構性問題下手解決,讓國人與國際市場重拾信心,並且針對各國的外貿規範積極進行協商、溝通與輔導國內產業遵循各國規範。不該只有等到外銷上發生障礙時才回頭向台灣人賣「台灣價值」來割韭菜。
每每聽到有企業主大嘆缺工並希望政府 #開放外勞、#本外勞薪資脫勾 時,我內心總是OS: 「你們哪裡是缺工?你們缺的只是便宜的奴工。」
當前80%台灣基層人民,面對過勞、低薪、無薪假、高房價、通貨膨漲、稅制不公、失業率攀升、工作前景差、中年被迫失業等困境,根本毫無招架之力。貧富差距的擴大、階級複製的加劇,更讓當今台灣的青年對自身與下一代的未來毫無希望。不敢成家與無法立業的現象,連帶加速台灣的少子化與高齡化,成為台灣當前最嚴重的國安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阻升新台幣,全民付出的代價。所得重分配的影響為何?誰得利?誰經濟受損? 壓低新台幣幣值,事實上具有所得重分配效果,出口商得到了補貼,而進口商、出國旅遊者,海外投資者,以及購買進口商品的人則是被課了稅。 產業升級不力、高房價: 利率降低能增加廠商借錢投資意願,但當利率水準已將相當低時,持續低利
Thumbnail
在通膨環境下,財富的分配會產生顯著差異。擁有資產的人能透過資產增值和負債縮水進一步累積財富,缺乏資產的人則面臨工資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困境,導致購買力下降、生活壓力加重。我們將從資產、負債以及現金流等角度,探討如何應對通膨對財務的衝擊,並反思如何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主動調整理財思維,以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尤其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2.0和3.0,並討論了當代經濟情勢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解決方案,引發了讀者對於利潤分配的思考。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主計總處公布的貧富差距數字】 最近主計總處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時每戶家庭平均財富1638萬元,而前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上一次的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在1992年公布,每戶家庭平均財富526萬元,而前20%財富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阻升新台幣,全民付出的代價。所得重分配的影響為何?誰得利?誰經濟受損? 壓低新台幣幣值,事實上具有所得重分配效果,出口商得到了補貼,而進口商、出國旅遊者,海外投資者,以及購買進口商品的人則是被課了稅。 產業升級不力、高房價: 利率降低能增加廠商借錢投資意願,但當利率水準已將相當低時,持續低利
Thumbnail
在通膨環境下,財富的分配會產生顯著差異。擁有資產的人能透過資產增值和負債縮水進一步累積財富,缺乏資產的人則面臨工資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困境,導致購買力下降、生活壓力加重。我們將從資產、負債以及現金流等角度,探討如何應對通膨對財務的衝擊,並反思如何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主動調整理財思維,以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尤其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2.0和3.0,並討論了當代經濟情勢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解決方案,引發了讀者對於利潤分配的思考。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社會上每個領域、情境都處處有不平等所在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主計總處公布的貧富差距數字】 最近主計總處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時每戶家庭平均財富1638萬元,而前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 上一次的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在1992年公布,每戶家庭平均財富526萬元,而前20%財富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