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在全球舞臺上的崛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隨之擴充,尤其是在遊戲和動畫領域。近年來,像《黑悟空》和《哪吒2》這樣的作品,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一部分,並在國際市場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灣該如何自處,甚至何以借鑑,便是一個十分值得深思與討論的議題。
首先,《黑悟空》作為一部以中國古典文學《西遊記》為基礎的遊戲,為觀眾重新詮釋了孫悟空這一經典角色。透過將古老的神話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以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和緊湊的遊戲劇情吸引了觀眾。然而,儘管遊戲在技術上與話題上取得了成功,文化輸出的深度卻有所不足。對於許多外國觀眾來說,缺乏對《西遊記》故事背景的瞭解,使得他們難以完全體會遊戲中所傳遞的中國文化內涵。因此,《黑悟空》的文化輸出在某種程度上受限於其對古典文化的依賴,未能有效地與國際受眾建立聯絡。
相比之下,《哪吒2》則展現了更為成熟的文化輸出模式。影片將傳統故事重新包裝,在角色塑造和情感表達上做出了更多的努力,使其更加貼近現代觀眾的情感需求。故事中充滿著自我救贖和戰勝內心惡魔的主題,不僅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還觸及了全球共通的情感體驗,從而成功吸引了國內外的觀眾。這種文化輸出的方式,不僅強調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更促進了與世界的交流。
然而,當我們討論中國的文化輸出時,臺灣作為文化多元化的重要一環,面臨著獨特的挑戰與機遇。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臺灣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文化輸出上,臺灣可以借鑒《哪吒2》的成功經驗,將自身的文化特色融入到更具普遍性的敘事中。臺灣擁有豐富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如媽祖文化和原住民故事,可以作為創作的根基,讓這些故事與人性共通的情感聯結起來,融合成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作品。
此外,臺灣也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尤其是在遊戲、動畫和電影製作方面。透過投資更多的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臺灣有潛力生產出更多高水準的文化產品。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考慮與國際平臺的合作,找尋推廣臺灣文化的最佳途徑,使得臺灣的作品能夠真正走向世界。
最後,臺灣在面對中國文化輸出的同時,也需要強化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不是靜態的,而是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演化的。在這個過程中,臺灣不僅應該自豪於自己的文化遺產,更要勇於創新,發展出具有當代意義的新型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與其抗拒外來文化的影響,不如以開放的心態去吸納和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從中編織出臺灣自己的文化故事。
從《黑悟空》和《哪吒2》回頭來看臺灣,找到臺灣自身在全球文化中的位置,並且以創新和包容的姿態推廣臺灣的文化,不僅是為了提高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能見度,更是為了強化臺灣人民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度。然而,在執政者不遺餘力「去中」的前提下,我們臺灣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文化」可以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