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忉利天天子每天都在他華美的宮殿中和天女們嬉戲玩耍,歌唱、舞蹈、奏樂、宴會......盡享種種五欲曼妙之樂,日復一日。
一日,當天子正在玩樂時,突然天降惡音:「天子,你於七日之後天福報盡,將轉投豬胎,一隻身上長滿癩痢子的豬!」
天子大為驚嚇,一時間眷屬盡散,天人五衰現出,天子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想到來世轉為畜牲的痛苦,不禁打起寒顫,於是他馳至天主的住所,哀求天主救命。
天主憐憫他,但也實話相告:「你來求我,我也無力相助。只有偉大的佛陀能幫助你,你去求他吧!」
當時 佛陀正在天界和諸天聖眾宣講佛法,天子稟告來因,跪地哀求 佛陀救他。
佛陀非常慈悲,當眾為他開示:「你若想免除此難,必須皈依三寶。若想再進一步了生死,就要修禪定。」並為他傳授了三皈依。
因怖畏惡趣之苦,天子在七日中潛心持誦三皈依真言,安住在皈依三寶的敬信上,壽終後,承蒙三寶福力的加被,他轉投人身,為一名長者的兒子。
年幼時他就會禮敬三寶,持誦皈依偈,之後在因緣際會下遇見舍利弗尊者,最終證得阿羅漢果位。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真正的皈依,是在我們的心裡,我們想皈命、依止上師三寶,也就是說,因為你有皈依,有一個靈性的導師,你的上師,給予你引導。皈依佛法僧三寶,讓自己的心可以有穩定的依靠,所以,只要有清淨的發心,皈命依止的心,即便沒有發一張皈依證給你,你就可以算是一個如法的佛教徒了。」
「有皈依跟沒有皈依的差別在哪裡?在於你的心有沒有一個皈向、依靠的地方,就差在這裡。一個人心裡沒有依靠的地方,這個人就會很空虛、渺茫,不知道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將來百歲之後,也不知道魂歸何處。」
想要求受三皈依的動機正確:願皈依佛、法、僧、成為佛門弟子。
遵守皈依佛門總戒、別戒如下:
★皈依佛門之總戒
一、即使犧牲生命或付出任何代價,也絕不捨棄三寶。
二、在我們生命中有任何急難,絕不尋求他法,唯有尋求三寶加持引導。
三、常時需供養三寶。
四、常時皈依,不僅常持誦皈依文 (四皈依真言) 且要讓自己常在三寶的引導之下。
五、不論走向何方,應憶念彼方之佛,或本師釋迦牟尼佛(常憶諸佛)。
★皈依佛門之別戒
一、皈依佛:不可再皈依其他世間神,要對三寶生起無量信心,完全臣服於三寶之下,即使對佛像之殘片,亦要十分恭敬。
二、皈依法:不可傷害眾生,至少不可刻意傷害並重法實修,即使相關之隻字片語亦要敬重。
三、皈依僧:不應與非佛教徒作為自己精神伴侶,應對僧寶、僧團保持友好關係,並精勤持戒 (五戒十善戒、十四根本戒),對象徵僧寶之紅黃衣角亦要起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