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筆記|《日麗》(Aftersun)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年最後看的一部電影是《日麗》(Aftersun),一部在電影院裡看了預告我覺得我大概不會特別喜歡的電影。故事本身很單純,瑣碎地講一對蘇格蘭父女到土耳其度假期間發生的大小事。年輕的父親(片中有提到不超過三十歲)和妻子離異,因為監護權似乎決定交給妻子對女兒感到愧疚,或知道未來父女倆將聚少離多,而帶女兒從英國到土耳其度假,踏上這趟畢業旅行。
從發行商、預告裡的攝影風格到文藝親情/成長(coming-of-age)片的類型取向,不免令人想像本片對準大小影展的取向企圖,片裡也確實充滿著耽溺的片刻──那種導演覺得這樣拍比較美的囈語,或是那些獨立文藝片可想像的手痕:手持家庭攝影機、突如其來的靜態長鏡頭(long take)、對比於白日亮麗渡假村的晦暗場景、好聽的獨立音樂或懷舊搖滾、低彩度濾鏡、性啟蒙的片刻、閃爍不明所以的搖晃……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這部片(至少對我而言)奏效了,而能讓我在看完電影近兩周後還是反覆想起一些片刻,且不覺得那只是年輕創作者的自我沉溺?
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兩個主角意料之外的火花。一邊是不快樂的面癱父親,一邊是早慧體貼的小女孩,在電影前三分之一,我一直覺得這個相對靜態的組合似乎難以牽動敘事動能,觀看體驗或者說電影本身也較常傾向經營某種氣氛式的沉靜場景。不過,當故事持續進展,或許因演員表演本身的魅力和氣質,我確實被拉入這兩人的世界,被這兩個大半時間總是悶悶的角色吸引,好奇他們彼此如何溝通和觀看世界的方式。個人覺得《日麗》一大看點即在於看它如何拍出一個早慧到不可思議、比很多成年人還要成熟的小女孩:她已然踩在成人世界的邊界,卻又維持著自身兒童的天真,體貼父親對世界的扞格。
我特別喜歡編劇層面不去試圖解釋通常會被解釋的事情,例如夫妻為什麼分開?為什麼刻意要拍某些沒有伏筆效果的場景──比如影片初期一個在陽台偷抽菸跳舞的畫面?小女孩是在哪一個時刻觸碰到自己的性傾向?女兒是那晚是怎麼睡在大廳,父親又是怎麼回到房間的?或者可能更重要的:父親在旅行結束的「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很多可以選擇強調或指涉的時刻──青少女將手環別到女兒的手上、父親一個人坐在座位區困窘地看著台上的女兒──本片都選擇了雲淡風輕,讓瑣碎的夏日記憶自然地攤展,而不一定有什麼敘事必然的因果關聯,有時候場景短短的,有時候突然很長一段。除了開場和兩處「多年以後」的場景,時序基本上就是線性往前流動著,看似隨意地呈現旅途中選擇被憶起的片段。
絕大多數的敘事總是需要處理角色成長了什麼,在過程中產生了什麼變化;成長電影更是特別處理一個兒童或青少年經過一個混沌狀態後,越界成為大人的故事。以女兒為主角出發,這層訊息起初似乎是顯而易見,是容易被辨別歸類的:「啊,這又是一個在窺看成人世界的過程中成為成人的故事」,或是「這是一個性啟蒙的成長故事」,可是走到後三分之一觀眾多少可以覺察到,這其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成長電影,這是一次(多半)基於哀悼的記憶重構,是一個女兒老去之後對於她當時三十歲不到的父親的試圖理解。躁鬱的父親為什麼不快樂到最後對觀眾仍是一個謎,對於女兒來說,那更是一輩子的疑問。唯一擁有的線索是我們那次的旅行:我在那次的旅行中知道了自己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可是我的父親呢?那趟我們倆最後的旅行──最後一次的親密時光對他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無言之中記得的只有他在床前哭著的背影。所以父親是在什麼時間點,為了什麼而那樣激烈而沉默地哭呢?那些對觀眾而言不懂為何如此的影像處理,到最後成了電影本身個性的一部分,因為那些刻意的不連貫不僅是觀眾的不明白,也是女兒多年以後依然的不明白:不明白為何會開心跳舞的老爸始終不肯在度假村上台跟她一起唱歌給遊客聽──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我想這也就是本片特出之處,觀眾得到了一個少見不慍不火的憂鬱症/躁鬱症故事──創作團隊不在敘事中挖掘傷者苦痛的源頭,或是呈現那些狀態來臨時凜冽刺骨的暴力及可能的衝突場面;相反的,《日麗》透過一個早熟女童的目光,審視一名壓抑的父親是如何收納自己的內在,努力做出一個「正常」、禮貌、成熟的成人外貌,面對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最後一次旅行。而即便是那樣早熟、早慧的孩子,長大以後,依然無法理解父親的後面究竟藏著什麼:那個年紀不可能去探問,經歷某種叨絮、和解的深談;父親也從來不向她透露什麼跡象,永遠只是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兒發呆。
片子最後那一個俐落的收尾對我而言是極為亮眼的點睛之筆,火苗般引燃前面90分鐘陰鬱的文青氛圍,在口中留下一股難以無視的、想到就會真心為角色有一點心痛的氣味,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觀影筆記】馴鹿寶貝 - Netflix 影集 | 揭開心痛的傷疤這個周末和家人一起看了 Netflix 最新上架的影集《馴鹿寶貝》( Baby Reindeer ),這部影集改編自喜劇演員 Richard Gadd 自身的真實經歷,內容講述一名叫 Donny 的喜劇演員被自稱是律師的女子 Martha 瘋狂跟蹤騷擾。
Thumbnail
avatar
feinana 廢娜
2024-05-11
【觀影筆記】奇蹟俱樂部 The Miracle Club (2023) | 世上真有奇蹟嗎?最近在 Netflix 上看了這部《奇蹟俱樂部》,是一部溫馨可愛的家庭喜劇,劇情講述跨越三個不同世代的女人一同踏上朝聖之路,每個人都渴望奇蹟發生,過程中揭開了一段沉重的過往,最終化解四十年來的仇恨、欺瞞和傷痛,奇蹟似乎真的發生了?
Thumbnail
avatar
feinana 廢娜
2024-05-08
《靈魂急轉彎》 觀影筆記|瓜皮氣最深刻的皮克斯動畫,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avatar
瓜皮氣
2024-01-03
讀書筆記|了解運氣和能力的關係 擁有 #長勝 實力策略投資專家、暢銷書《魔球投資學》作者莫布新,在本書提出一條「能力」與「運氣」之間的連續光譜,用統計學概念解構能力與運氣,供我們分析眼前的所有選項中,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預測。 作者帶我們看到個人能力與運氣之間的相互影響並 提出具體建議,協助我們增加優勢,在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最大程度掌握確定性。來幾句書
Thumbnail
avatar
卡莉Cally
2023-07-01
日本電影《糸》,與日劇《First Love 初戀》觀後感<有部分劇透>之前利用學習日文的時間看了兩部日本電影與戲劇分別是《糸》(日語:いと)與《First Love 初戀》,故事內容分別不同兩對情侶的故事,男主角皆為菅田將輝與佐藤健,女主角分別為小松菜奈與滿島光。 兩對戀人衍生出對於青春戀愛的執著以及成長命運的邂逅,自己對於這兩對情侶的相處模式也想利用目前的價值觀來解
Thumbnail
avatar
Victor Huang
2023-01-02
《日日有影2023》各通路預購正式上路,把握最後機會,為心愛的人準備新年禮物!如果你是正在痛心疾首沒有趕上車的影迷,不要灰心氣餒!集資結束也就意味著:通路預購開賣了!沒跟上的各位仍然有機會在 2023 到來之前,入手《日日有影》哦!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送給自己(或心愛的人)一份精美的新年禮,或放在辦公桌上陪伴 365 天,或已經訂了想再多一份珍藏的,趁現在趕快入手。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11-08
《日日有影 2023》──台灣第一本電影日曆募資上線!365 天電影插畫 x 作家文句,陪你一整年《日日有影 2023》電影日曆以「電影黑盒子」為概念,將大銀幕搬出影院,陪伴你我的日常。這是一本只要喜愛電影的人都會想擁有的日曆,透過每天一部電影的形式,一年 12 個月,與 12 位插畫家聯手合作,365 天邀請了 105 位電影人、影評人、作家,用文字寫下對電影的感受,也用插畫繪製對電的愛。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09-02
壞朋友推坑:買一本日曆給明年的自己——釀電影《日日有影 2023》大概在兩年前就一直開玩笑跟釀電影的同事說,我覺得釀電影應該要來做一本電影日曆(那時候台灣集資市場的日曆大戰還沒開始),一年 365 天,每天都介紹一部經典電影...雖然拖了一陣子,但這個構想在今年就被實作出來了!有電影相伴的生活,肯定很不一樣。
Thumbnail
avatar
翁子騏 David
2022-08-29
《我記得 I Remember》電影觀後感文學創作,是關注或捕捉,被人有心或無心遺漏掉的那些,很幽微的、很晦澀的、一陣風就吹不見蹤影的…-朱天心 作家,一定讀很多的書 作家,真的可以用好多的形容詞來表達,用好多的字彙來說明。 同樣的一段話,他們說出來的,感覺就是那麼的優美,但真誠,不匠氣。 開始,是一場誤會
Thumbnail
avatar
Vicky Yu
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