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文章是誰寫的文章?(三)

你看的文章是誰寫的文章?(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完上文中<文章生成器>的文章,一方面對目前該類機器的功力感到訝異,一方面還無法理解以後碰到文章時,如果那不是人所寫的文章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但還有一個問題:<文章生成器>所生成的文章其作者到底是誰既然是文章,總該有個作者吧?但,如若這文章不是人寫的,把人—不管是誰—列為作者似乎都有欺騙之嫌,那,該文章的作者可以說是那個<文章生成器>嗎?

之所以會有上述問題,乃因昨天(112.1.9)的《聯合報》有篇閻雲所寫的文章,題目為<人工智慧可以成為發明者嗎?>內容提及有位Stephen Thaler博士領導創建了一個「統一感知自主引導設備」(DABUS),這是個以成為發明家為目的的電腦系統。該系統不斷產出嶄新的成品。Thaler博士因此於2018年向世界各國提交兩份專利申請,並將DABUS列為發明人。美歐等國不同意,但南非與澳洲法院則同意人工智慧系統可以被承認為發明人。嗯,你同意那一個?

不要急著給答案,稍等一會,先想一下再回答:

<文章生成器>所產出的文章,其作者就是那個<文章生成器>,你同意嗎?

所以呢?1997年美國科技公司IBM在超級電腦上開發出來的「深藍(Deepblue)」,戰勝了西洋棋冠軍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因此,現在的西洋棋冠軍應該是Deepblue,對嗎?

而由Google DeepMind所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程式── AlphaGo,在2016年3月以四勝一敗的戰績勝過南韓棋王李世石。所以呢?現在的圍棋棋王就叫做AlphaGo,沒錯吧?

那以後,又有新的程式在棋賽上贏過之前的程式,就應該以新的程式名來做為目前的棋王……

同理,目前的自動駕駛是有程式名的,所以呢?舉個例好了,使用該程式—例如叫”迷駕"好了—的有三百萬輛車,所以,這三百輛車的駕駛都叫做”迷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8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前文的詩以及《商業周刊》的推薦詞都是用chatgpt自動產生的。可是,你知道嗎?現在的文章生成器絕對不止chatgpt一種而已,我上網查了一下,如果你想要用文章生成器寫篇小文章,《淘寶》上你可以選擇的工具多達數百種以上,(當然是要付費的,而且價格相差甚巨)。 唬爛產生器 國內最有名的是一位
一首與宜蘭有關的詩 ------------------------------------------ 宜蘭,我的家鄉, 綠意盎然,風光明媚, 海風吹過海岸, 芳香的茶香飄揚。 ------------------------------------------- 在這裡,我們感受著大自然的溫柔,
有則抖音上的故事。婚禮上,有位來賓認出了他的老師,因此趨前問好後,請教老師記不記得他的名字,老師有些遺憾的致歉說想不起來。來賓提及當年老師擔任他們的導師,有天有位同學手錶不見了,老師要大家面壁而立,並用手帕把眼睛遮住,然後一一檢查學生,最後在他口袋中找到手錶,他當時嚇壞了,因為以後可能得承受所有同學
看六神磊磊的《翻牆讀金庸》,很有意思,原來金庸小說可以如此讀法,可以讀到如此深入,真個是佩服了。 記得剛入師院就職時,被分配到圖書館負責採購圖書的業務,彼此師院剛剛改制不久(從師專改制成師院),圖書館內的藏書顯得有些道貌岸然,也因此似乎少人問津—到圖書館借書的不多,沒有什麼風花雪月的書,或者坊間較為
上週日回丈人家午餐,老婆的家人—兩個弟弟,一姐一妹—也都回來了。老婆的弟妹等都很孝順,只是有個弟弟較少回來。丈母娘有點失智,前一分鐘還知道你是誰,下一分鐘可能就忘了。我們逗著指著她的子女一一問她,這是誰?她想一會兒,然後說她不知道,問她有幾個子女?她也答不出來,可是卻一直記得較少回來的那個兒子,我們
前天(111.12.28)的「聯合報」有一篇張子筑的<一起上班去>的文章,內容是:他家隔壁新搬來的鄰居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感覺很溫馨。後來才知原來那家人協力經營公司,但因疫情關係,三年來,公司訂單銳減,所以原來分散的兒女,都回巢來一起生活,也一起打拼。作者有感而發的認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前言 前文的詩以及《商業周刊》的推薦詞都是用chatgpt自動產生的。可是,你知道嗎?現在的文章生成器絕對不止chatgpt一種而已,我上網查了一下,如果你想要用文章生成器寫篇小文章,《淘寶》上你可以選擇的工具多達數百種以上,(當然是要付費的,而且價格相差甚巨)。 唬爛產生器 國內最有名的是一位
一首與宜蘭有關的詩 ------------------------------------------ 宜蘭,我的家鄉, 綠意盎然,風光明媚, 海風吹過海岸, 芳香的茶香飄揚。 ------------------------------------------- 在這裡,我們感受著大自然的溫柔,
有則抖音上的故事。婚禮上,有位來賓認出了他的老師,因此趨前問好後,請教老師記不記得他的名字,老師有些遺憾的致歉說想不起來。來賓提及當年老師擔任他們的導師,有天有位同學手錶不見了,老師要大家面壁而立,並用手帕把眼睛遮住,然後一一檢查學生,最後在他口袋中找到手錶,他當時嚇壞了,因為以後可能得承受所有同學
看六神磊磊的《翻牆讀金庸》,很有意思,原來金庸小說可以如此讀法,可以讀到如此深入,真個是佩服了。 記得剛入師院就職時,被分配到圖書館負責採購圖書的業務,彼此師院剛剛改制不久(從師專改制成師院),圖書館內的藏書顯得有些道貌岸然,也因此似乎少人問津—到圖書館借書的不多,沒有什麼風花雪月的書,或者坊間較為
上週日回丈人家午餐,老婆的家人—兩個弟弟,一姐一妹—也都回來了。老婆的弟妹等都很孝順,只是有個弟弟較少回來。丈母娘有點失智,前一分鐘還知道你是誰,下一分鐘可能就忘了。我們逗著指著她的子女一一問她,這是誰?她想一會兒,然後說她不知道,問她有幾個子女?她也答不出來,可是卻一直記得較少回來的那個兒子,我們
前天(111.12.28)的「聯合報」有一篇張子筑的<一起上班去>的文章,內容是:他家隔壁新搬來的鄰居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感覺很溫馨。後來才知原來那家人協力經營公司,但因疫情關係,三年來,公司訂單銳減,所以原來分散的兒女,都回巢來一起生活,也一起打拼。作者有感而發的認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