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當下"

謝謝"當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週日回丈人家午餐,老婆的家人—兩個弟弟,一姐一妹—也都回來了。老婆的弟妹等都很孝順,只是有個弟弟較少回來。丈母娘有點失智,前一分鐘還知道你是誰,下一分鐘可能就忘了。我們逗著指著她的子女一一問她,這是誰?她想一會兒,然後說她不知道,問她有幾個子女?她也答不出來,可是卻一直記得較少回來的那個兒子,我們指著他問丈母娘:「那是誰?」她馬上回答出那個兒子的名字,並說:「那是我生的。」可是問及其他子女,她都說不出來;而且隔段時間再問,她還是能指著那個兒子說出名字,並說:「那是我生的。」問及其他子女,她還是都說不出來。

其他子女經常回來探望她,她不記得了,可是卻只記得那個不常回來的兒子……我不知道其他子女對此的感覺,但內子肯定是有些失落的,因為她離娘家最近,娘家有事幾乎都是她在處理,定期送醫檢查,有病痛的不定期送醫(丈人有事一定找她),拿藥—兩老的藥加起來,每天都要幾十顆—,分藥—每週四晚上定期回娘家幫忙分藥,早餐前,早餐後,午餐前,午餐後,晚餐前,晚餐後,臨睡前各需幾顆,必須按藥格分好,每次大概要三個小時。每週要回去幾次,每次回去就拉著丈母娘去外面走走,讓腿腳保持一定力量……每次回去就問丈母娘:「我是誰?」丈母娘有時說得出,有時說不出……此次的回應,內人肯定是感到失落的……

前幾天內子載她和外勞到家裡來,結果她竟然不記得外勞,也不記得內子,但卻記得我,能叫出我的名字,指著內子問她,卻不知道內子是誰……丈人家幾乎每個週末或週日,都會有子女返家探視,也會要我們一起回去吃個飯,但我有時覺得煩,因此,就會找個理由不出席…是因為這樣,所以她一直有些掛心嗎?

人腦像硬碟,嗯,有的人,到老都能維持著良好的運作狀態,但絕大多數人則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反應遲緩,偶或脫軌,甚至掛掉…,你曾經深愛的,現在卻認不出了;你曾經認為重要的—不管是財富也好,成就也好,名聲也好—,現在都不在乎,也無所謂了。

如果上述的狀況是遲早或多少會發生的,那麼我們就必須了解一下:現在應該在乎的,究竟是什麼?

推到最後,好像只有一個答案:把握當下。好好享受眼前的時光,眼下的親情,當前的美食,當下的美景……

想起年青時背過的一句格言:人生要義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快樂多一些,希望多一點;讓傷痛少一些,缺憾少一點…(不止對己,同樣適用於對人)

如果一切都會成空,那麼把握每個當下,活出此時此刻精彩且豐盈的人生,就成了唯一(也是最重要)的選擇了。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8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天(111.12.28)的「聯合報」有一篇張子筑的<一起上班去>的文章,內容是:他家隔壁新搬來的鄰居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感覺很溫馨。後來才知原來那家人協力經營公司,但因疫情關係,三年來,公司訂單銳減,所以原來分散的兒女,都回巢來一起生活,也一起打拼。作者有感而發的認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上文提及劉軒辦了一個兩天一夜的訓練營,參加者約有二十名外人眼中幾近功成名就的男生,結果那群男生每個人都有一堆苦水,這些同樣苦命的人在一起,那真的是淘心淘肺的痛快淋漓,吐完苦水後,大家抱在一起痛哭。 你知道嗎?那群男人每個人在常人看來幾乎都可算是人生勝利組,例如劉軒本人(我不知道劉軒在不在那群痛哭的人
聽劉軒音頻,內中提到他辦了一個<超男訓練營>,兩天一夜,約二十個男人參加,密集的分享彼此的生活、感情、遭遇等等,結果發現十個婚姻裡面有九個半是不幸福的(之所以提到婚姻乃因此集節目的來賓是何戎,剛寫了一個暢銷書叫<幸福馬拉松:關於愛與婚姻的練習>。何戎結婚二十一年了),需要別人幫助,但又不知道如何找幫
到台南散心了三天,印象最深的有二,其一是租機車。從後車站出來,租車行林立,觀察了一會,第一家沒人租,第二三家較多人,因此決定不租第一家,經過第二家,老板在裡面,但店門口寫著租車一天兩百五,到第三家詢價,我們租三天,小兒子租五天,他一口我們這兒最便宜,一天只要三百…,我說這麼多天…他說已經最便宜了…,
一. 小兒休假回國,閒聊時提及幾件令人覺得有些不可思異的事。國內的實驗室沒什麼休息不休息的,不管如何都要把做完實驗(換句話說,你有可能整夜不睡,甚至好幾天沒睡……);美國則是實驗超過上班或上課時間就會提出異議…,所以呢?耗時費力的實驗,對不起,年青人大概都不會幹;由此衍伸的就是台積電赴美事件,他不看
原文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有一則《刻舟求劍》的故事。原文如下: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翻譯 《刻舟求劍》現代文全
前天(111.12.28)的「聯合報」有一篇張子筑的<一起上班去>的文章,內容是:他家隔壁新搬來的鄰居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感覺很溫馨。後來才知原來那家人協力經營公司,但因疫情關係,三年來,公司訂單銳減,所以原來分散的兒女,都回巢來一起生活,也一起打拼。作者有感而發的認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上文提及劉軒辦了一個兩天一夜的訓練營,參加者約有二十名外人眼中幾近功成名就的男生,結果那群男生每個人都有一堆苦水,這些同樣苦命的人在一起,那真的是淘心淘肺的痛快淋漓,吐完苦水後,大家抱在一起痛哭。 你知道嗎?那群男人每個人在常人看來幾乎都可算是人生勝利組,例如劉軒本人(我不知道劉軒在不在那群痛哭的人
聽劉軒音頻,內中提到他辦了一個<超男訓練營>,兩天一夜,約二十個男人參加,密集的分享彼此的生活、感情、遭遇等等,結果發現十個婚姻裡面有九個半是不幸福的(之所以提到婚姻乃因此集節目的來賓是何戎,剛寫了一個暢銷書叫<幸福馬拉松:關於愛與婚姻的練習>。何戎結婚二十一年了),需要別人幫助,但又不知道如何找幫
到台南散心了三天,印象最深的有二,其一是租機車。從後車站出來,租車行林立,觀察了一會,第一家沒人租,第二三家較多人,因此決定不租第一家,經過第二家,老板在裡面,但店門口寫著租車一天兩百五,到第三家詢價,我們租三天,小兒子租五天,他一口我們這兒最便宜,一天只要三百…,我說這麼多天…他說已經最便宜了…,
一. 小兒休假回國,閒聊時提及幾件令人覺得有些不可思異的事。國內的實驗室沒什麼休息不休息的,不管如何都要把做完實驗(換句話說,你有可能整夜不睡,甚至好幾天沒睡……);美國則是實驗超過上班或上課時間就會提出異議…,所以呢?耗時費力的實驗,對不起,年青人大概都不會幹;由此衍伸的就是台積電赴美事件,他不看
原文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有一則《刻舟求劍》的故事。原文如下: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翻譯 《刻舟求劍》現代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