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手捲煙》Hand Rolled Cigarette

[影評]《手捲煙》Hand Rolled Cigarett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手捲煙》劇情簡介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刀未還鞘,香港回歸日,英軍退出時,華裔軍人關超沒跟得上舊時代退場,從此流落江湖, 走私維生。文尼由南亞來,劍走偏鋒,新時代風口浪尖下幹起古惑仔。

當文尼避難關超家中,不打不相識,都是邊緣人,眼中釘卻成鏡中影,竟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心有稜角,時不揮拳相抵,終也以背相靠。

而當廟堂與街頭勢力夾殺而來,看槍火如花, 刀劍無眼,黑道講數,街頭喋血。香港電影未死,最是那熟悉的風情,鐵與血,骨與肉, 江湖救急,龍在邊緣。

識英雄重英雄,偏是時代的邊緣人,才能殺出香港黑幫電影全新邊界。各領風騷,移民與遺軍成新世紀電影新角色,接地氣第一線隱喻港島局面。

內裡依然經典款,正午日照下,才多陰影,陽剛到了底,浴血兄弟情。老兵不死,新人輩出,再見江湖。

以上轉載自台北金馬影展

《手捲煙》演員陣容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本片是由林家棟、張嘉年(太保)、袁富華、Bipin Karma共同主演。這也是太保跟袁富華繼《叔.叔》之後再次合作!劇中兩人由伴侶變成敵人,互動起來也是十分的有默契。

而本片是由曾演出《那夜 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陳健朗導演,《手捲煙》為其首部執導劇情長片,入選香港第四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也是這次金馬的閉幕片。

《手捲煙》心得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在觀影當下的膚淺心得╮(╯∀╰)╭

但其實是要細細品嚐才能知其味的一部片,《手捲煙》是十分港片的風格(很推港片迷看)。雖然沒有盛大的場景或驚爆的劇情,但各角色間的互動替電影留下了淡淡的餘韻。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在這部片中刻畫出美夢終究是夢的氛圍,他們是殖民地的兵,但英國卻不發給護照,搞得兩面不是人。而大陸人、南亞人來港一場終究只是從美夢中醒來,大家同是香港社會的邊緣人...

講義氣、道義似乎太過於作做,但這也是他們唯一在香港社會中的信仰與支柱。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整體而言在運鏡跟場景設計上又精緻又美令人十分的驚艷,在台詞設計上也十分細心,像是關超和文尼在海邊的對話就呈現出濃濃兄弟情。

而且在最後的最後,還故意讓一個台灣人,講那句話(好奇的話一定要看看!)很有寓意,整部片以暗喻的方式刻劃出香港目前的狀況!


avatar-img
阿茲的沙龍
15會員
81內容數
偶爾看電影,偶爾寫影評,偶爾寫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