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鳥類週報實際上已經更新到第17回了,遇上農曆年這等大事,當然要畫點應景的東西,因此雖然方格子比較連載,還是先上這篇鵯科小隊祝大家兔年行大運啦~
----回歸正題---
台灣的五種鵯科由左至右是棕耳鵯、紅嘴黑鵯、白環鸚嘴鵯、烏頭翁與白頭翁
鳥類週報 第 17 週 鵯科Pycnonotidae
俗話說的好,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賞鳥也是一樣,賞鳥必自鵯,也就是賞鳥是從鵯科開始的。鵯科這麼厲害?賞鳥的人一定要從他開始?剛好相反喔!不是因為他很厲害,而是因為他很普通,所以鵯科是入門鳥類世界最好的啟蒙鳥。
我先來說個我的賞鳥故事好了,當年從台北跑到屏東去讀書,就是一個標準的台北俗。開學後第一個假日正巧是中秋節,才剛到屏東,怎麼可能又搭著國光號回台北呢?當年可是沒有高鐵的,南來北往不是擠的要死的火車就是國光號了。各位年輕一點的鳥友可能不知道當年高速公路有多會塞車。有一年剛過完年就開學,從台北搭國光號,連同誤點的時間算下去,整整花了我十個小時以上,才從台北到屏東,所以怎麼可能會想要回台北呢?在學校亂晃時剛好看到賞鳥社的海報,中秋節筏灣免費烤肉。有得吃有得玩還不用錢,當然是一定要去的啊?!
烤肉吃到一半,有位學長喊說單筒裡面有一隻白頭翁,沒看過的快來喔!我就趕快跑過去。全鳥社只有兩隻單筒,每次想要看單筒都要用排隊的,往往還沒輪到鳥就已經飛走了,唯獨那次不用排隊。學長很訝異的問說你沒看過白頭翁?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的?我很認真的回說真的沒有看過。這一看就開啟了我在鳥類世界中的驚奇之旅。所以每次看到白頭翁我都會想起當年那一頓免費烤肉,果真免費的最貴。
鵯科台灣原生的有五種,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烏頭翁(Pycnonotus taivanus)、紅嘴黑鵯(Hypsipetes leucocephalus)、棕耳鵯(Hypsipetes amaurotis)以及白環鸚嘴鵯(Spizixos semitorques)。而栗背短腳鵯(Hemixos castanonotus)、白喉紅臀鵯(Pycnonotus aurigaster),這兩種在金門算是稀有,紅耳鵯(Pycnonotus jocosus)則算是引進種。
要看鵯科當然是要從白頭翁開始了,不是因為他是我看鳥的起點,而是他真的算是台灣最普遍的鳥種之一了。白頭翁的學名很好理解,Pycnonotus sinensis 屬名就是和科名類似,指得是粗壯、厚實的背部,通俗一點就是虎背熊腰啦!顯然鵯科的都有在跑健身房。種小名一看也知道是中國的。白頭翁在台灣也是特有亞種,P. s. formosae 這亞種名一樣好認,就是台灣。
白頭翁和麻雀、綠繡眼合稱都市三俠,好啦!其實大家都說是都市三寶。但我總覺得鳥類就像大俠一樣,可以飛來飛去的,所以還是叫他都市三俠好了。算是台灣最常見的鳥類,廣佈於台灣中海拔以下的地區,不論是林地、農地、都市、海邊等,通通可以看到他們。本屬在台灣的另一種是烏頭翁,顧名思義就是頭黑的。這種小名taivanus就不用解釋了吧?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台灣了。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喔!分布在台灣東部和最南端,簡單的說從花蓮和平拉一條線到屏東楓港,以南就是烏頭翁,以北就是白頭翁。那會不會有雜交種呢?會的,會產生雜頭翁。到底烏頭翁是怎麼種化(speciation)成功的?要成功的變成一個新種一定要有生殖隔離,可以是地理上的隔離、可以是生態條件上的隔離,即使在同一個地方也可以生殖前隔離,比方說不同的生殖月份、不同的求偶方式、性器官無法接合等。也可以生殖後的隔離,合子的不發育或是子代沒有繁殖能力等。但是白頭翁和烏頭翁生態地位是完全相同,分布的地方又沒有明顯的地理隔離,甚至是雜交子代一樣有繁殖能力。這兩種生物到底是如何發生生殖隔離而種化的,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不過因為亂放生的關係,白頭翁已經入侵恆春半島有一段時間了。以往只有在交界處會有的雜頭翁現在已經漸漸擴散了,這對烏頭翁來說真的是一個警訊,一旦基因庫被污染之後就很難清除所引入的基因片段了。
紅嘴黑鵯,屬名 Hypsipetes 很有意思,希臘文演變的,就是飛高高、滑翔的意思。而種小名 leucocephalus 更好玩了,也是希臘文演變的,是白頭的意思。等等,是不是誤會什麼了?紅嘴黑鵯喜歡在林木上層群聚,很吵雜會飛來飛去,這個屬名可以理解,但是怎麼會是白頭呢?紅嘴黑鵯不是整隻都是黑色的嗎?紅嘴黑鵯在台灣是特有亞種,H. l. nigerrimus,nigerrimus不只是黑喔!而是非常地黑!顧名思義,台灣看到的紅嘴黑鵯是非常非常地黑。因為白頭亞種的分佈很廣,因當年採集就是採到白頭亞種,所以就這樣命名了。紅嘴黑鵯因為社交性很強,因此有著比較多變的鳴叫聲。在台灣分布的很廣泛,中海拔以下常見的鳥種。這屬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棕耳鵯,amaurotis同樣是希臘文轉變的,意思是深色的耳朵。這個有 14 個亞種,比紅嘴黑鵯的 10 個亞種還多。H. a. harterti亞種的名字是一位德國的鳥類學者。不過關於這個亞種的敘述個人覺得還是很混亂。因為棕耳鵯也是特有亞種,根據 Birds of the World 顯示,這個特有亞種分布於台灣南部以及蘭嶼,這個敘述算是還好。但是另一個亞種 H. a. stejnegeri則是說分布於石垣島、西表島、與那國島以及綠島、蘭嶼及龜山島。也就是這樣看來,蘭嶼會有兩個亞種的混群?亞種之所以為亞種,就是有彼此間差異但沒大到不能共享基因庫,所以是會有基因交流的。這樣一來還會有特有亞的存在嗎?然而根據台灣野鳥圖鑑上寫的,H. a. harterti分布於蘭嶼、綠島、龜山島。H. a. amaurotis指名亞種為少數過境。絲毫沒有提到H. a.stejnegeri。Taibnet 上也是只有蘭嶼特有亞以及指名亞種,也是沒有提到 H. a.stejnegeri。我當然是不知道為什麼囉!只是把這個疑問丟出來,稍微記錄一下,看看日後能不能有解答。
最後一種是白環鸚嘴鵯,屬名Spizixos是希臘的複合字,就是有著像雀、鷽一樣的嘴喙的ixos屬。Semitorques是拉丁文的複合字,semi 很常見的字,就是一半的意思,整個字指得是一半的衣領。其實也滿好想像的,很短又粗壯的嘴喙,戴著只有一半的衣領(脖子有半圈的白線)。比較偏好於低海拔到中海拔的樹林裡面活動。有兩個亞種,台灣的亞種是S. s. cinereicapillus,又是台灣特有亞喔!這個亞種名是拉丁文複合字,說的是有頭上有著灰色的毛。這就是和指名亞種區分的特徵了,台灣的亞種頭部是灰色,指名亞種頭部是黑色的。
很努力的看了鵯科的五個台灣原生種,居然有四個特有亞種、一個特有種,堪稱最愛台灣的一個科了。儘管還有著白頭翁和烏頭翁有著雜交的問題,棕耳鵯不同亞種間分布的確定性,我們仍是必須繼續努力維持良好的自然環境,為這些只能在台灣發現的鳥類留下一片可供他們安心居住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