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不離乎人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念佛不外乎(礙於)情理(象山慶’23.2.1)

蓮友A:我對人事物以開放、學習、探索的心情去觀察及解。就是What、Why、H0W。舉例說,為什麼有花燈?為了延續民俗傳統,花燈給民眾視覺娛樂之外,有何附加價值及意義?可能有:文化的認同、社區的特色及居民情感的交流、創作潛能的開發等。當然還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藝術之所以吸引人,因為是人類的另類語言,可與觀賞者的心靈,對話與交流。有人說:「看花不可太粗魯」,您能感受花朵在對您呢喃什麼嗎?世間法也可為佛法所用,高僧大德除了佛法的深廣素養之外,多有在藝術文學別具專才。凡事轉而對學佛.信佛.念佛有所助益的,都可以是方便法,應予以讚嘆、含容。

蓮友B:「敬隔壁阿毛如佛,敬佛如隔壁阿毛」.智者如是説

蓮友C:疫情三年,關了三年,現在心中對香花美景,已起不了漣漪。

蓮友A:也没關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想怎麼過生活,各隨己便,都好。

象山慶:以"開放、學習、探索的心情去觀察及了解",這是很好的人格狀態,較富有"同理心",對"人事物"保持幾分"欣賞,隨喜",乃至"讚嘆" 的熱情,較能與人溝通,連結,再進一步,就可能是"布施,愛語,同事,利行"的四攝法。念佛人雖然厭穢欣淨,全身心嚮往淨土,但仍活在世間的一天,或許要對一切有恩於我的人事物,多些關注與體貼,讓他們也分享阿彌陀佛的慈愛,溫暖,與攝取不捨。如現代禪所說,「不要因為學佛了,就忘了做人的本分。」我們凡夫就是在娑婆世俗中念佛,而我們之所以能安穩的念佛,也要感謝世間一切人事物的成全啊!若不吝嗇的話,可以多勻出幾分心力去關懷身邊的人事物,讓自/他都感到滋潤,融通。南無阿彌陀佛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5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酒色財氣>四題 佛印禪師:「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軾:「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王安石:「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
念佛好--(象山慶23.1.17依"繼程法師"詞改寫)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心中少煩惱 歡喜信靠順佛願 欣極樂如向日葵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口中相續念 一心不亂無間雜 平生業成現不退 念佛好 念佛好 佛中之王阿彌陀 無量光明無量壽 本願加持入佛會
大年初二.藕思(象山慶’23.1.23) 看了一部反殖民的影片,片中的英雄說:「我們的尊貴,不由於血統、土地與抗爭,而來自於對神 (真主)的信仰。」是的,我們生為人的珍貴與尊嚴,並不是「天賦人權」「性本自由」「生而平等」之類世間價值的假設,或由於民族的認同、文化的歸宗,及存在之證明……..;事實上,
本命元辰(象山慶23.1.21) 印光大師<(續)復湯慧振書>: [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決不片時放捨,庶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西方矣。]念佛人要有這樣的自肯,雖低調,但霸氣: 給我佛號,其餘免談! 若已沒有太多知見上的疑惑,不干擾念佛,那就放下多聞雜思的好奇,單純一心的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除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
--柔順致福-- 虎後龍前性柔軟 日往月來常精勤
<酒色財氣>四題 佛印禪師:「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軾:「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王安石:「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
念佛好--(象山慶23.1.17依"繼程法師"詞改寫)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心中少煩惱 歡喜信靠順佛願 欣極樂如向日葵 念佛好 念佛好 佛在口中相續念 一心不亂無間雜 平生業成現不退 念佛好 念佛好 佛中之王阿彌陀 無量光明無量壽 本願加持入佛會
大年初二.藕思(象山慶’23.1.23) 看了一部反殖民的影片,片中的英雄說:「我們的尊貴,不由於血統、土地與抗爭,而來自於對神 (真主)的信仰。」是的,我們生為人的珍貴與尊嚴,並不是「天賦人權」「性本自由」「生而平等」之類世間價值的假設,或由於民族的認同、文化的歸宗,及存在之證明……..;事實上,
本命元辰(象山慶23.1.21) 印光大師<(續)復湯慧振書>: [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決不片時放捨,庶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西方矣。]念佛人要有這樣的自肯,雖低調,但霸氣: 給我佛號,其餘免談! 若已沒有太多知見上的疑惑,不干擾念佛,那就放下多聞雜思的好奇,單純一心的念佛吧~南無阿彌陀佛。除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
--柔順致福-- 虎後龍前性柔軟 日往月來常精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