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居家與群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念佛-居家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人就依其所解、所信、所能的方式,念佛發願,將個己的往生,直接託付彌陀安排,不必定依附於世間團體或宗教執事的中介;除非個人之知見不足,或信心不堅,或性好群聚,亦可暫時在結社中聞熏教理,共修念佛,並互相勉勵;但凡夫揪集的群體,久聚必生是非,甚至引發不如理的貪嗔與競較,潛生不如法的階級與霸凌,結果是煩惱多於清淨,心機深於守愚……,反而不能安分專一的念佛。這種狀況,或許是退出圈子、獨自用功的機緣,《淨土聖賢錄》中多的是在家自修而感應往生的例子;就如馬丁路德的基督教改革, 以「因信稱義」,讓「平信徒皆為祭司」,可直接的閱讀《新約》,並私下的向神禱告,與神相通, 安慰其心靈,深化其信仰。不再依賴於羅馬教廷之以「教會與教士」為神與平信徒的中介(告解、赦免、講道、彌撒等儀式)。

    當然,居家自修或群聚共修,各有利弊,須依個人的性習與因緣而調適--鶴腳長,鶴腳長,相應於自機而隨順於佛願,無樣而多樣,不拘於一格,或即所謂「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弘願!

    今生得聞此淨土門,而信受願生,相續稱名,即是與阿彌陀佛有深緣,及相應的善根、福德,已在釋尊與彌陀的護念、攝受之中,若能盡此生一心念佛,即得業事成辦,命終往生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13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歷盡劫波恩義在,相逢一笑阿彌陀(象山慶24.12.4) 我們(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或許較命苦,上孝父母,下養兒女,似乎理所當然,也不想給別人壓力,凡事往肚裡吞,臉上若無其事。小孩長大了,父母要站到一旁,讓他走自己的路,做得好,公開為他鼓掌;做不好,私下替他收拾。他對父母若有一絲感恩,是他的福德;或視
淨土門的新世代(象山慶24.11.15)        有人說:淨土門在判教上與「聖道門」區隔,並因而不勤修戒定慧,或不讀經、不懺悔,乃至於不廣學多聞,不涉俗入世,只憑一句佛號的(私下或集體)反覆稱念,在行持上的確乃一門深入專復專,以信受彌陀救度,乘佛願力得往生,就個人的利益是完整的;但相對的擱拋
31.某法師說「學無緇素,達者為師」,這種器量令人佩服。我雖不達,曾跟隨幾位居士學佛三十餘年,對其人之才德學甚仰戴。今雖重返出家為主的教團, 對出家師亦能如法禮敬,更盼能自在的切磋法義,為方外之交.此想在今日是否僭越?     出家人以道場為家,辦道乃家務     在家人以家為道場,作務而念佛  
快樂.聰明.有品~念佛人(象山慶24.10.31)     風聲雨聲念佛聲,入耳分輕重     家事國事淨土事,關心有厭欣        2003年現代禪導師李元松,透過慧淨法師著作與電話請益,讚為「中興淨土宗善導流」,率全體現代禪同修皈依,捨禪歸淨,專修念佛」。上人接受現代禪教團轉移的資源、
21.病之前無藥,機之外無教--所謂:因病施藥、觀機逗教(四攝/四無量/四悉檀[1]),約時被機而出教,則法不徒說、機無空過。若眾生無病,則諸佛寂靜。 22.《選擇要決》:「一明一暗,天之常也;乍現乍隱,聖之權也。」念佛人身在世間,心繫淨土,要有這樣的平懷淨願:「讚謗皆結來緣,自他同往安養」。
 31--就這樣,無樣為樣--學佛四十餘年,多在聖道門跟隨善知識熏習,教理與實修上,偶有受用,到後來,不如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親切,安心。名號既出,無佛也無魔~~這是禪行者的氣勢;佛名才稱,多善根多福德~~這是念佛人的信心。若自問,我是哪種人?年少輕狂,學禪參話頭,雖然辛苦,却以為高人一等。年
歷盡劫波恩義在,相逢一笑阿彌陀(象山慶24.12.4) 我們(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或許較命苦,上孝父母,下養兒女,似乎理所當然,也不想給別人壓力,凡事往肚裡吞,臉上若無其事。小孩長大了,父母要站到一旁,讓他走自己的路,做得好,公開為他鼓掌;做不好,私下替他收拾。他對父母若有一絲感恩,是他的福德;或視
淨土門的新世代(象山慶24.11.15)        有人說:淨土門在判教上與「聖道門」區隔,並因而不勤修戒定慧,或不讀經、不懺悔,乃至於不廣學多聞,不涉俗入世,只憑一句佛號的(私下或集體)反覆稱念,在行持上的確乃一門深入專復專,以信受彌陀救度,乘佛願力得往生,就個人的利益是完整的;但相對的擱拋
31.某法師說「學無緇素,達者為師」,這種器量令人佩服。我雖不達,曾跟隨幾位居士學佛三十餘年,對其人之才德學甚仰戴。今雖重返出家為主的教團, 對出家師亦能如法禮敬,更盼能自在的切磋法義,為方外之交.此想在今日是否僭越?     出家人以道場為家,辦道乃家務     在家人以家為道場,作務而念佛  
快樂.聰明.有品~念佛人(象山慶24.10.31)     風聲雨聲念佛聲,入耳分輕重     家事國事淨土事,關心有厭欣        2003年現代禪導師李元松,透過慧淨法師著作與電話請益,讚為「中興淨土宗善導流」,率全體現代禪同修皈依,捨禪歸淨,專修念佛」。上人接受現代禪教團轉移的資源、
21.病之前無藥,機之外無教--所謂:因病施藥、觀機逗教(四攝/四無量/四悉檀[1]),約時被機而出教,則法不徒說、機無空過。若眾生無病,則諸佛寂靜。 22.《選擇要決》:「一明一暗,天之常也;乍現乍隱,聖之權也。」念佛人身在世間,心繫淨土,要有這樣的平懷淨願:「讚謗皆結來緣,自他同往安養」。
 31--就這樣,無樣為樣--學佛四十餘年,多在聖道門跟隨善知識熏習,教理與實修上,偶有受用,到後來,不如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親切,安心。名號既出,無佛也無魔~~這是禪行者的氣勢;佛名才稱,多善根多福德~~這是念佛人的信心。若自問,我是哪種人?年少輕狂,學禪參話頭,雖然辛苦,却以為高人一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