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後,還可能是朋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經有瓦粉不眠的夜裡,捎來一個訊息,「離開後,還可能是朋友嗎?」
我沒有馬上回覆,深知這位瓦粉需要的不是一個方便的答案。她所需要的,僅僅只是知道,於這心亂如麻地快要發瘋的夜裡,也有人不睡,陪她一起同時度過生命裡那些最難挨的時刻。
我和她一起分享我經歷的一些小故事,希望對她有幫助。那天夜裡下著小雨,我說,不知道妳聽不聽古典音樂呢。如果可以,我們一起不睡,一起聽布拉姆斯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好嗎?
為什麼偏偏是布拉姆斯?又偏偏是這首小提琴奏鳴曲呢?
這首美到令人心碎的小提琴曲子,有個別號,就叫「雨之歌奏鳴曲」。作家馬欣說,「雨是下進心裡的時間」,雨聲雖大,卻常常隔絕了世界的喧囂,留下一片空白,讓我們得以聽見自己的聲音。
網路上流傳很廣的一張照片,據說是布拉姆斯攝於克拉拉喪禮之後。你看見什麼端倪了嗎?
世界越快,妳要越慢,在布拉姆斯的溫柔樂音中,我們都得以修復自己的傷痛,讓自己和自己和好如初。
在那短短幾小時的陪伴中,我又和她分享布拉姆斯的生命故事。終生愛戀自己老師太太克拉拉,是如何把自己滿腔的熱情,化為樂譜裡的吉光片羽。對他們來說,在那個慾望壓抑的年代,能這樣一輩子走下去,當好朋友的最好朋友,似乎也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離開後,還可能是朋友嗎?」不知為何,今夜這句話又在我心裡浮了上來。
-----------------------------------------------------------------------------
  •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在文章下方
  • 【留言】是你跟瓦力最好的互動,期待你留言。留言處在文章下方
  •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下方
  • 贊助追蹤訂閱是給瓦力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的簡單與美好 + 行有餘力作公益。
  •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
  • 訂閱瓦力的音樂愛情故事
  • 訂閱瓦力的唱片裡的風景
  • 追蹤瓦力的臉書

瓦力選歌/布拉姆斯《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

avatar-img
17.8K會員
265內容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歌聲裡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祕密。在這裡,有些熟悉的歌,有些熟悉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覺得感動了,那是因為,這首歌正是獻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瓦力唱片行 的其他內容
沒有人在意,沒有人關心,任憑Donald在鋼琴面前駐足,來來往往的人不斷地經過這一人一琴,就好像他們從來不存在過一樣,也就沒有人聽見老鋼琴傳來的旋律,那是Donald 才得以破解的靈魂密碼。
不知道身旁有多少朋友是聽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才被成功推坑聽古典的? 拉赫這二首鋼琴協奏曲(其實寫了四首),具有強烈的官能美感,在夜深人靜聽的時候,很難不被感動。好像再怎麼木耳,說自己不喜歡聽古典的人,也無法忽視曲中那強大的魔性和黏著力。
當所有同輩的大師都離開了,她還頑強地活了下來。再過兩年,當這世間都還沉浸在最後一個古典大師李希特的殞落,而不願看見現存的中生代鋼琴家中,還有那個夠資格傳承衣缽時,這年正好是1999年。面對千禧年的來臨,人心的不安,到達了極限。 也就是在這一年,日本NHK電台發現了藤子海敏這個蒙塵30多年的名字。
比起莫札特,更入世更濃烈、也愛得更悶騷的舒伯特和布拉姆斯更貼近我的心。 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在年輕時的肖像都特別好看,但舒伯特很快就對自己異常敏感和自覺,縱使在最樂天的作品如《鱒魚》,都流露出一種淡淡地,與生命搏鬥的痕跡,就好像在說,我在這裡,我也許並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好,但我也是這樣,也只能是這樣了。
有一類黑膠唱片,擺在二手唱片行,永遠放在陰暗的地下室或角落的死貨區,常常成套盒裝盒裝地出售,平均一張可能連一百元也不用。然而縱使這麼便宜,也很難賣得動。是賣相不好嗎?不,這類唱片品相通常非常優秀;那麼,肯定是錄音非常差了?非也,動態驚人,音場穿牆而出,深到對街,大可當作最上乘的發燒測試片。 這類唱片
當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森林王子毛克利變成氣候難民,從印度來到了倫敦。這座現代化城市已被大自然收回,路上空無一人,被各種動物佔據,化為原始叢林。編舞家阿喀郎以難民之眼溫柔地傾訴一則關於地球未來的寓言。
沒有人在意,沒有人關心,任憑Donald在鋼琴面前駐足,來來往往的人不斷地經過這一人一琴,就好像他們從來不存在過一樣,也就沒有人聽見老鋼琴傳來的旋律,那是Donald 才得以破解的靈魂密碼。
不知道身旁有多少朋友是聽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才被成功推坑聽古典的? 拉赫這二首鋼琴協奏曲(其實寫了四首),具有強烈的官能美感,在夜深人靜聽的時候,很難不被感動。好像再怎麼木耳,說自己不喜歡聽古典的人,也無法忽視曲中那強大的魔性和黏著力。
當所有同輩的大師都離開了,她還頑強地活了下來。再過兩年,當這世間都還沉浸在最後一個古典大師李希特的殞落,而不願看見現存的中生代鋼琴家中,還有那個夠資格傳承衣缽時,這年正好是1999年。面對千禧年的來臨,人心的不安,到達了極限。 也就是在這一年,日本NHK電台發現了藤子海敏這個蒙塵30多年的名字。
比起莫札特,更入世更濃烈、也愛得更悶騷的舒伯特和布拉姆斯更貼近我的心。 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在年輕時的肖像都特別好看,但舒伯特很快就對自己異常敏感和自覺,縱使在最樂天的作品如《鱒魚》,都流露出一種淡淡地,與生命搏鬥的痕跡,就好像在說,我在這裡,我也許並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好,但我也是這樣,也只能是這樣了。
有一類黑膠唱片,擺在二手唱片行,永遠放在陰暗的地下室或角落的死貨區,常常成套盒裝盒裝地出售,平均一張可能連一百元也不用。然而縱使這麼便宜,也很難賣得動。是賣相不好嗎?不,這類唱片品相通常非常優秀;那麼,肯定是錄音非常差了?非也,動態驚人,音場穿牆而出,深到對街,大可當作最上乘的發燒測試片。 這類唱片
當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森林王子毛克利變成氣候難民,從印度來到了倫敦。這座現代化城市已被大自然收回,路上空無一人,被各種動物佔據,化為原始叢林。編舞家阿喀郎以難民之眼溫柔地傾訴一則關於地球未來的寓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位女性分享了五年前遭陌生男子闖入家門,差點遭到性侵的經歷。該男子聲稱是其丈夫的同事,並表示已與丈夫約好交換妻子一夜。事後,丈夫不僅未安慰妻子,反而責罵她,並坦承自己也與同事的妻子發生了關係,認為這是互相交換可以一筆勾銷的事。最終,妻子選擇離婚,並未將此事告知丈夫的父母,因為擔心他們會袒護兒子。
Thumbnail
三年未見,偶然相遇,再次收到訊息,女主角路偲涵心緒難平,在期待與猶豫中掙扎。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長榮航空網紅空姐薑咪也畢業了! 很多空姐離開後真的比較開心! 看到的好像都是這樣! 空服員和地勤都是很辛苦的行業! 我很崇拜空服員和地勤! 他們看起來都很厲害! 不知道怎麼會有刁民喜歡挑戰他們? 我敬佩他們都來不及了!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難得的坐在房間的書桌回信給阿另,寫到了後段聽見了窗外的雨聲,但沒有李斯特的極端,今日版的雨情人稍顯秀氣,還是這只是個樸素的楔子,隨後就是野獸派? 我不想知道答案,也不想刻意等待。 這樣的被動關心才能帶來心境上的平安,自己平靜了,外在的環流就不至於太叛逆。其實心境上的艱難也持續了一段很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室內流盪著布拉姆斯 窗外急促的落雨聲 酣眠的午后 房外孩童與母親的嘻戲聲 假若這就是一生 也將凝結成一幅靜靜的巴洛克 學庸2001.06.09/15:30 作品號03-0150-03
Thumbnail
心碎的樂句,一絲一扣地隨著琴聲,讓人心揪揪的。 這是我聽完Brahms symphony no.3 mvt.3的最大感想。 隨著小提琴一開頭的三連音,陣陣地,馬上再一個三連音,綿延鋪長成像是一道道蜿蜿蜒蜒的河流,默默地切割著心情。最後以管樂再次吹奏出三連音,匯聚成有點開闊又不太開闊的集合,但終究
一晃眼,很多年沒有認真地彈琴了。上一次認真彈琴有找老師學,一整年都在彈很難的貝多芬奏鳴曲 (我猜是因為貝多芬是所有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必修,老師對貝多芬比較熟的關係 ) 。昨天看到格友清月在彈小奏鳴曲,感覺實在是太懷念了 ! 因為被敲碗分享,就試著分享一下我彈的第10首第二樂章。 其實鋼琴很多年沒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位女性分享了五年前遭陌生男子闖入家門,差點遭到性侵的經歷。該男子聲稱是其丈夫的同事,並表示已與丈夫約好交換妻子一夜。事後,丈夫不僅未安慰妻子,反而責罵她,並坦承自己也與同事的妻子發生了關係,認為這是互相交換可以一筆勾銷的事。最終,妻子選擇離婚,並未將此事告知丈夫的父母,因為擔心他們會袒護兒子。
Thumbnail
三年未見,偶然相遇,再次收到訊息,女主角路偲涵心緒難平,在期待與猶豫中掙扎。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長榮航空網紅空姐薑咪也畢業了! 很多空姐離開後真的比較開心! 看到的好像都是這樣! 空服員和地勤都是很辛苦的行業! 我很崇拜空服員和地勤! 他們看起來都很厲害! 不知道怎麼會有刁民喜歡挑戰他們? 我敬佩他們都來不及了!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難得的坐在房間的書桌回信給阿另,寫到了後段聽見了窗外的雨聲,但沒有李斯特的極端,今日版的雨情人稍顯秀氣,還是這只是個樸素的楔子,隨後就是野獸派? 我不想知道答案,也不想刻意等待。 這樣的被動關心才能帶來心境上的平安,自己平靜了,外在的環流就不至於太叛逆。其實心境上的艱難也持續了一段很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室內流盪著布拉姆斯 窗外急促的落雨聲 酣眠的午后 房外孩童與母親的嘻戲聲 假若這就是一生 也將凝結成一幅靜靜的巴洛克 學庸2001.06.09/15:30 作品號03-0150-03
Thumbnail
心碎的樂句,一絲一扣地隨著琴聲,讓人心揪揪的。 這是我聽完Brahms symphony no.3 mvt.3的最大感想。 隨著小提琴一開頭的三連音,陣陣地,馬上再一個三連音,綿延鋪長成像是一道道蜿蜿蜒蜒的河流,默默地切割著心情。最後以管樂再次吹奏出三連音,匯聚成有點開闊又不太開闊的集合,但終究
一晃眼,很多年沒有認真地彈琴了。上一次認真彈琴有找老師學,一整年都在彈很難的貝多芬奏鳴曲 (我猜是因為貝多芬是所有主修鋼琴的音樂系學生必修,老師對貝多芬比較熟的關係 ) 。昨天看到格友清月在彈小奏鳴曲,感覺實在是太懷念了 ! 因為被敲碗分享,就試著分享一下我彈的第10首第二樂章。 其實鋼琴很多年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