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為何建立淨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阿彌陀佛為何建立淨土(象山慶’23.2.5)
《往生論》:「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曇鸞大師註:
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莫知悕出。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土,出於三界。」
廣大無邊的極樂淨土,是法藏菩薩依「無上正等正覺」的平等大慈悲所建立的,是證得圓滿的出世大善根所成就,是故,其國土的體性無比清淨。這兩句,稱為「莊嚴性功德成就」。阿彌陀佛因地為何發願建立這般的國土莊嚴呢?這是對比其他國土境界而起的,例如:見到某些國土,眾生以愛欲貪著,而有欲界;以攀上厭下的心修習禪定,就有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是有漏(不淨)邪道(不正)所變生,也就是不了「諸法無我」而妄執有我,不了「諸受是苦」而貪愛諸受,由此而造種種煩惱業而有了穢苦的三界依報;曠劫以來生死輪轉而不知出離,有如無邊長眠所做的無明大夢,妄執夢中種種虛假境界,而隨之憂喜苦樂,從不曾一念醒悟,至今亦不能跳出如此夢境。法藏菩薩有鑑於此而發起如是大悲心:「願我成佛之時,以所證一真法界之無上智慧與方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起他受用的清淨國土,令一切來生者皆得以橫出三界而快速成佛。」
法然上人云:「念佛者,我所作也;往生者,佛所作也。往生乃由佛力所賜,卻於心中種種籌量,是自力也,唯須稱名待來迎也。」往生是彌陀本願的攝取,我輩只管念佛,不必在乎「帶業or消業」,靠自力修行的人,解脫沒把握而心中焦慮,才以凡夫心做種種籌量卜度。念佛人除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多餘的思慮、計較,皆成戲論。若不是阿彌陀佛來到我們心中,我們凡夫無明虛妄的心,如何自動生起「南無阿彌陀佛」光明名號?印光大師云「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阿彌陀佛發願救度十方眾生,我輩只須隨順彌陀的救度;念佛人要善體彌陀「如慈父之愛獨子」的心,安然領受彌陀的恩德,自然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攝取不捨,是阿彌陀佛永不歇止的慈悲;稱念不斷,是念佛人無時或忘的本分。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象山慶’23.2.1) 淨土宗人,以「信」為本;信非天生,須有所起,以對治「不信」,疑去則信生;「疑」乃根本煩惱,由「無明」生,與「不正見」相應,此等心所法,能障礙「念佛」法門之聞熏與行業,故須措意。《無量壽經》云: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曾更見世尊
「聞」即信?「見」乃信?(象山慶’23.1.31) 世人多有一種標準:「耳聞不信,眼見為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以此類推,對於淨土念佛的信,也偏重於觀想(般舟)三昧,「無量壽佛於立於眼前」,並於當下「自念佛無所從
敬覆O學者/入淨土門(象山慶’23.1.31) 知識分子(學術研究者)對宗教了理解,仍以讀書為主,可先找「淨土宗o史」及相關的史籍、論文以細讀,概觀掌握了「(中國)淨土宗」在全體佛法及佛教史的定位;以此通觀之視野,再深入淨土「歷代祖師」的著作,從中了解淨土「教理、行門」的開展及演變,乃至於最後的歸結
「智」所不及,以「信」代之(象山慶’23.1.29) 雖然,理解.觀察.實驗,是科學的核心,但偉大的進步,來自直覺的跳躍(《策略直覺: 偉大成就來自靈光一閃》),理性乃大腦的邏輯與運算,受限於生理的緩慢,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實。真理已預存於心靈中,在人與神(終極實在/究竟實相)的不思議交流中,向我們揭示
釋德森《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序: 眾生根性,千差萬別,具足八萬四千煩惱。如來悲憫,觀機設教,廣說八萬四千法門,以為對治。就中求其圓頓超妙,直捷了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統攝諸法者,唯有依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迦葉、阿難、馬鳴、龍樹、諸大尊者。及此土遠公、智者、清涼、
2023新年感言(象山慶’23.1.22)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人間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所謂「不覺」,是不自覺或不面對,以人事匆忙為藉口,逃避「生命意義與終極歸向」的探究。這雖是人生的常態,卻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象山慶’23.2.1) 淨土宗人,以「信」為本;信非天生,須有所起,以對治「不信」,疑去則信生;「疑」乃根本煩惱,由「無明」生,與「不正見」相應,此等心所法,能障礙「念佛」法門之聞熏與行業,故須措意。《無量壽經》云: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曾更見世尊
「聞」即信?「見」乃信?(象山慶’23.1.31) 世人多有一種標準:「耳聞不信,眼見為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以此類推,對於淨土念佛的信,也偏重於觀想(般舟)三昧,「無量壽佛於立於眼前」,並於當下「自念佛無所從
敬覆O學者/入淨土門(象山慶’23.1.31) 知識分子(學術研究者)對宗教了理解,仍以讀書為主,可先找「淨土宗o史」及相關的史籍、論文以細讀,概觀掌握了「(中國)淨土宗」在全體佛法及佛教史的定位;以此通觀之視野,再深入淨土「歷代祖師」的著作,從中了解淨土「教理、行門」的開展及演變,乃至於最後的歸結
「智」所不及,以「信」代之(象山慶’23.1.29) 雖然,理解.觀察.實驗,是科學的核心,但偉大的進步,來自直覺的跳躍(《策略直覺: 偉大成就來自靈光一閃》),理性乃大腦的邏輯與運算,受限於生理的緩慢,不能掌握全部的事實。真理已預存於心靈中,在人與神(終極實在/究竟實相)的不思議交流中,向我們揭示
釋德森《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序: 眾生根性,千差萬別,具足八萬四千煩惱。如來悲憫,觀機設教,廣說八萬四千法門,以為對治。就中求其圓頓超妙,直捷了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統攝諸法者,唯有依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諸大菩薩。迦葉、阿難、馬鳴、龍樹、諸大尊者。及此土遠公、智者、清涼、
2023新年感言(象山慶’23.1.22)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人間匆匆營眾務 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 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 自策自勵求常住 所謂「不覺」,是不自覺或不面對,以人事匆忙為藉口,逃避「生命意義與終極歸向」的探究。這雖是人生的常態,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修持解脫之唯一入門,就是以信心祈請 阿彌陀佛、念念不忘 阿彌陀佛的聖號,那麼則與長期修持長壽佛的法門無有差別。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相傳 永明延壽禪師乃 阿彌陀佛再來,現在我們慶讚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吉祥聖誕日時,是以隋唐五代 永明延壽禪師的出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作為依準。
佛說有多少佛,就有多少佛國,通通是淨土。那為什麼大家都唸阿彌陀佛?用現代觀念來解釋,極樂世界是目前所知,可以免簽入境的一個所在,其他的佛土都需要一些基本條件。 天主教的天堂,也是淨土,老子的道,孔子的仁慈,在佛教的觀點上,了悟人生的都可以成佛,只是沒有頭銜,屬於辟支佛。 宇宙無限大,得証菩提的,
Thumbnail
《佛王誓約》是在講《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阿彌陀佛的教法,近代最完整的一部顯密教法彙集,有殊勝的「即身成就」直了成佛的法門、護法的法門、長壽的法門、遷識法的法門等,超薦、除障這些殊勝的法門。在這個時間應世,末法時期有很多人將因為這個教法解脫成就,往生到西方極樂淨土去。
Thumbnail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因此稱為「無量光佛」;《佛說無量壽經》亦形容 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由經文可知 阿彌陀佛的超勝與無與倫比。阿彌陀佛已證不生不滅的境界,壽量無法計算,因此又稱為「無量壽佛」,這是屬於 阿彌陀佛佛身之本體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近日有讀者問,為何我每逢問答,文末經常留阿彌陀佛的名號? 此外,他也常在電線桿或舊衣回收箱,或其他地方都看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呢? 答案是,阿彌陀佛名號,除了可以提醒覺修者,眾生本來是佛,本來面目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佛,也可以讓未覺修眾生,在這「減劫」的末法惡世,「少受五濁」之苦。
Thumbnail
修持解脫之唯一入門,就是以信心祈請 阿彌陀佛、念念不忘 阿彌陀佛的聖號,那麼則與長期修持長壽佛的法門無有差別。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相傳 永明延壽禪師乃 阿彌陀佛再來,現在我們慶讚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吉祥聖誕日時,是以隋唐五代 永明延壽禪師的出生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作為依準。
佛說有多少佛,就有多少佛國,通通是淨土。那為什麼大家都唸阿彌陀佛?用現代觀念來解釋,極樂世界是目前所知,可以免簽入境的一個所在,其他的佛土都需要一些基本條件。 天主教的天堂,也是淨土,老子的道,孔子的仁慈,在佛教的觀點上,了悟人生的都可以成佛,只是沒有頭銜,屬於辟支佛。 宇宙無限大,得証菩提的,
Thumbnail
《佛王誓約》是在講《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阿彌陀佛的教法,近代最完整的一部顯密教法彙集,有殊勝的「即身成就」直了成佛的法門、護法的法門、長壽的法門、遷識法的法門等,超薦、除障這些殊勝的法門。在這個時間應世,末法時期有很多人將因為這個教法解脫成就,往生到西方極樂淨土去。
Thumbnail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因此稱為「無量光佛」;《佛說無量壽經》亦形容 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由經文可知 阿彌陀佛的超勝與無與倫比。阿彌陀佛已證不生不滅的境界,壽量無法計算,因此又稱為「無量壽佛」,這是屬於 阿彌陀佛佛身之本體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近日有讀者問,為何我每逢問答,文末經常留阿彌陀佛的名號? 此外,他也常在電線桿或舊衣回收箱,或其他地方都看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呢? 答案是,阿彌陀佛名號,除了可以提醒覺修者,眾生本來是佛,本來面目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佛,也可以讓未覺修眾生,在這「減劫」的末法惡世,「少受五濁」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