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牆邊梅樹靜靜立著,幾葩白梅在寒風中綻放,彷彿細雪落在伸展的枝枒上頭。遠眺似雪,細究卻又不是雪。為什麼遠遠地就能知曉這白梅與雪有別呢?原因就在那隱約散發的暗香。
想像上述這般情景時,或許不免有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像出一個傲骨錚錚的文人佇立雪中的模樣。他滿懷大志,卻鴻圖難展,此時見景傷情詠起詩來,一襲白衣在寒風中盪出幾抹孤獨。
而對於詩詞更為熟稔的人,則可能在心裡想起了這首詩: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歷經二度官拜宰相卻又兩次被罷黜後,心灰意冷的王安石在鐘山留下了這首詩。他寫下這首詩時的場景,無疑發生在一個下雪的冬日,不過,他本人卻極大可能不是白衣飄飄、充滿仙氣的模樣。
甚至,他可能其實衣衫襤褸、灰頭土臉。
為什麼這麼說呢?不是因為他鬱鬱不得志相由心生,也不是沒了工作生活貧困,單純是因為他不愛把自己打理乾淨。史書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個事蹟:大宰相王安石還沒當上大官的時候就已經名滿京城,原因就是他相當「節儉」,節儉到了不洗衣服也不洗澡,不僅替家裡省下水費還省下了肥皂錢,雖然衣服髒髒臉也髒髒,但一顆純淨的心卻得到了時人「賢能」的讚賞。
安石未貴時,名震京師,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稱其賢。
——《宋史.列傳第八十六》
年輕時便享有這等盛名的王安石,後來在官場上也是順順地越爬越高,甚至還積極地推動起了能改變整個大宋的變法。不過即使他抱著極高的熱情想要改變社會,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節的作風,卻是一點兒也沒改變。
比如說,他對食物是一點要求也沒有,平常吃什麼都覺得香。有一天王夫人吳氏聽說外頭傳聞王安石特別喜歡吃獐肉脯,心裡十分疑惑,畢竟知夫莫若妻,夫君要是有這等習慣,她這個枕邊人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僕人告訴她,王安石每次用餐,都把面前的那盤獐肉脯給吃個精光,其他盤菜半點也不碰。王夫人聽了就知道怎麼回事,便說:「明天你們改擺其他菜在老爺面前看看。」
翌日,王安石果然將眼前那盤菜給吃得一乾二淨,而移到別處去的獐肉脯則是連看也沒看一眼。原來他不是獨鍾獐肉脯,只是單純哪個方便夾到就吃哪道菜罷了,沒想到不僅水費要省,伸出筷子的時間和力氣也要省,真是設想周到。
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
及為執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
其夫人聞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嘗有擇於飲食,何忽獨嗜此?」
因令問左右執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
曰:「每食不顧他物,而獐脯獨盡,是以知之。」
複問:「食時置獐脯何所?」
曰:「在近匕箸處。」
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
既而果食他物盡而獐脯固在,然後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
——《曲洧舊聞.卷十》
王安石這種擺到面前就吃起來的省力作風,即使在附庸風雅、迂迴很非常努力卻又要裝得毫不費力的官場聯誼派對中,也一樣說發作就發作。有一天,皇帝舉辦了一場宴會,邀請大臣們一起賞花釣魚。釣魚用的魚餌被盛裝在華麗的小碟子裡頭,圓滾滾的,看上去相當精緻。王安石看著看著,忽然「子知魚之樂」,一瞬間與水裡的魚兒們心有靈犀,覺得這魚餌像極了可口的點心,於是便拿起一顆嘗了嘗,豈料愈吃愈涮嘴,最後就把整盤都啖光了。
仁宗朝,王安石為知制誥。一日,賞花釣魚宴,內侍各以金揲盛釣餌藥置幾上,安石食之盡。
——《邵氏聞見錄》
一直以來,人們想到王安石,多半會與唐宋古文八大家、變法、黨爭等等嚴肅的關鍵字緊緊綁在一起,給人一種足智多謀、複雜難懂的印象,但其實他日常的生活作風可是相當親民,甚至到了有點脫線的地步。或許,他是平時處理政務太過耗腦,下了班便決定放飛自我,不想理會這些俗務了吧!
參考資料(引文摘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 元,脫脫、阿魯圖主編,《宋史》,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 宋,朱弁著,《曲洧舊聞》,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 宋,邵博著,《邵氏聞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