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虛的電子銀杏] 從武漢肺炎本土疫情看都市治理:以雙北及民進黨執政縣市為例 系列2:疫情爆發後的危機處理—篩檢與疫調

2023/02/1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
稍微有在關心疫情動態的一般人,應該都很清楚一個情況:台灣自從武漢肺炎爆發世界性大流行以來,就如何防堵疫情滲入台灣、以及如果疫情滲入台灣應當如何處理的問題,一直存在著「普篩」與「精準疫調—匡列」(以下簡稱疫調派)的兩派之爭。
以政黨傾向與這兩派立場的對應關係來看,一般來說支持普篩的多是泛藍領袖與其支持者,並有部份醫界及學界人士為其護航;先不論背後藥品及醫材代理是否存在利益動機,這派在檯面上一貫主張台灣社會存在一定數量潛在病例,必須透過全面普篩才能將其揪出。而本土立場支持者則尊重民進黨執政下的中央防疫團隊的專業作法,認為精準疫調—匡列模式輔以「入境後一律隔離14天」等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封堵疫情於社區外、不致於產生本土社區感染。
而5月11日以來台灣本土疫情的爆發,正是疫調派與普篩派透過實作以證明其優劣的時機。可以這麼說:雙北在疫情爆發之初走普篩/廣篩路線,直至6月初、或甚至到6月12日起疫情開始出現緩和後,才逐漸重回疫調派;而民進黨執政的3直轄市4縣市則一貫堅持疫調派路線,這2派能否成功防堵疫情的成效良窳,充分顯現在疫情數據上。
作為普篩派代表的新北市
新北侯友宜市長的公衛幕僚陣中,有被認為是普篩派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本土疫情爆發理論上對普篩派而言也正是大展身手的時候,但新北市府從一開始就出現問題,開設篩檢站至少犯下幾個錯誤:
1.本土疫情於5月11日爆發後,新北市府直至5月17日才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開設新北市首座篩檢站,兼營快篩與PCR檢測業務,相較於同期台北市已經在萬華疫情最熱區週邊開設中興醫院、和平醫院、西園醫院、剝皮寮及仁濟院5所篩檢站而言,反應速度明顯遲鈍。
2.新北市府在疫情爆發之初並沒有意識到「鄰近台北市萬華的中和區也存在疫情因此升溫的危機」,此一思維也反應在5月18日新設的3間社區篩檢站的座落位置,3站分別座落於新莊、永和與土城,由設於永和耕莘醫院的永和篩檢站跟設於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的土城篩檢站共管中和區篩檢需求。
等到新北市府意識到中和區染疫者驟增的事實後,才終於在5月21日在永和耕莘醫院另增設中和社區篩檢站,並於同日另新設新莊輔大篩檢站及新店篩檢站,7間篩檢站單日最大篩檢量為1700人。
3.而隨著疫情向新北市各區不斷擴散,新北市也繼續貫徹普篩/廣篩的路線,陸續開設以下篩檢站:
5月22日成立三重站;5月23日因板橋與中和疫情壓力居高不下,在這2區各增設1座只負責快篩業務的機動篩檢站,但這2所機動篩檢站,相較於同期桃園篩檢站的設施與個人裝備水準明顯寒傖許多,一時引發爭議,後遭市府衛生局發文柔性反駁。
5月下旬於中和區的衛服部立雙和醫院增設雙和站;5月29日暫時關閉板橋機動站、並將中和機動站移設至中和積穗市民活動中心;5月31日成立於6月3日起兼容疫苗施打機能的板橋大型站、並在板橋永豐市民活動中心重新開設板橋機動站;6月4日成立三重亞東站;6月7日成立新莊部北及蘆洲永安公園2站;6月8日成立汐止及淡水2站;6月10日成立機動篩檢隊,首次上陣前往樹林區,並將以3天1個週期的模式在各區移動提供快篩服務。
截至6月15日為止,新北共有19間篩檢站,其中15間為社區站、1間為複合式大型站,另有2間機動站及1支機動隊,每日最大可篩檢人數為5100人,加上18間醫療院所也能夠提供篩檢服務,算是讓普篩派得償所望。
新北市普篩/廣篩之功過
根據新北市府官方臉書帳號「我的新北市」發文顯示,新北市截至6月14日為止,共篩檢65,898人次,陽性率較同月12日的1.7%緩緩下降,為1.6%;侯友宜市長在受訪時對此也頗感滿意,認為截至6月11日為止,廣篩已幫市府找出960名無症狀及輕症感染者。
但這樣的篩檢量在疫情炙熱的最初幾周,也為檢驗分析與後續處理的量能帶來負荷。其一,新北市府必須協請桃園市府於龜山等鄰近新北市的區份開設篩檢所,以協助新北市消化過重的篩檢需求;其二,篩檢檢體在最初的一週大量湧入檢驗處理單位,導致檢驗處理單位一時間消化不及、必須在日後校正數據,因此中央衛服部不得不從5月22日起連續增添校正回歸數據達2週之久;不過,校正回歸卻也變成卸責的理由,侯友宜市長在6月9日的市府防疫應變會議中,將疫情無法控制歸咎於校正回歸,認為校正回歸使他無法在第一時間內掌握精準數據,因此導致新北市疫情擴散。他的此一想法是否公允?請讀者自行評斷。
其三,新北市府一度無力自行充分處理篩檢確診後的後續環節,導致至少截至5月下旬為止仍有不分黨籍的多位市議員(如中和選區的張志豪)接獲市民陳情,表示家人或自身確診染疫,卻未獲市府媒合入住加強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接受進一步隔離、遑論染疫者入住專責病房的可能性,甚至新北市府還必須用防疫公車將染疫或有其他隔離需求的市民轉送至外縣市。在後續配套措施並未齊備的情況下,廣篩是否能充分發揮效益?頗有疑問。
一度被雙北市府忽視的疫調—匡列模式
另外,請恕筆者直言:疫調派主張精準疫調與匡列的重要性,在時序進入6月中旬前,也遭到雙北市府忽視,這也是疫情最險峻的幾周之間未能盡快獲得控制的主因之一。
先講新北市的問題。
如前所述,新北市府自本波本土疫情爆發後,雖然重視普篩,但在疫情爆發的最初一週多並未正視到中和疫情的危險性,以致於篩檢站開設選址不甚得法,篩檢站等候排隊的民眾不僅可能因群聚導致疫情進一步擴散,有篩檢需求的市民甚至必須跨區移動,更增加染疫或疫情散播的風險。
雖然廣篩持續進行,但自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新北市病例以每天增加數十例至上百例持續蔓延,新北市府衛生局等相關單位一方面雖然勉強有辦法分析染疫者足跡,但卻無力充分處理後續的接觸者匡列與隔離作業,導致封堵疫情更加困難。
另一方面,新北市府在本土疫情爆發後每天所召開的防疫記者會中,原先所公佈的染疫者足跡已經較雙北以外其他縣市(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3直轄市4縣市,以及至少部份照搬民進黨執政縣市防疫模式的台中市與宜蘭縣等國民黨執政縣市)為粗略,多數時間只會籠統地公佈染疫者的足跡熱點,5月22日新北市府衛生局更宣佈即日起不再公佈染疫者足跡,不僅有疫調蓋牌之嫌、陷市民於不安之中,更在稍後幾天因爭論誰做成此一決策,新北市府在其中有卸責之嫌,而引發中央防疫團隊與新北市府之間的隔空交火,徒增更多不必要的口舌之爭。
直到6月中疫情開始出現緩和後,新北侯友宜市長才在6月15日例行記者會中,將疫情區域分成冷區及熱區,熱區採廣篩以圍堵壓制、冷區則採疫調以堅壁清野,新北並將於次日6月16日派出機動快篩隊,到6月15日出現家庭群聚感染的金山展開快篩行動。這算是新北市由普篩派向疫調派靠近的一個小里程碑。
台北市,疫調或普篩?市長乾綱獨斷下的搖擺
柯文哲市長在5月初台灣爆發本波本土疫情的大約一週前接受專訪時的發言,認為中央防疫團隊以零個案、零社區感染為目標的戰略不對,必須「允許一個程度的感染」,現在回頭來看這段發言,有為日後處理台北市本土疫情的模式做預告的意味。
在5月11日台灣爆發本土疫情,之後幾天台灣每日新增染疫者突破二位、甚至是三位數字,而台北市每日新增染疫者也達到數十人的程度後,柯文哲在5月15日例行防疫記者會時表示「這時已經沒辦法作疫調」,而是要染疫者自行回憶發病前三天到被隔離以前接觸過多少人、並通知這些人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這很明顯是在市府衛生局理論上還能透過疫調、精準匡列與其後的隔離檢疫措施來控制疫情的時候,自行棄守疫調防線,而疫調防線失守後,也無法進行後續匡列與隔離等事後處理,導致潛在感染者仍能四處自由行動,這應該是本土疫情爆發後3個星期的時間,台北市疫情從萬華向另外11個區、甚至新北市等鄰近縣市擴散開來的一大主因,對此柯市府實難辭其咎。
台北市府衛生局等局處與防疫有關的公務人員,就在市長發言反覆且與實際專業所需出現落差、甚至市長發言前也並未與市衛生局溝通的情況下,不安地度過最初幾個星期的時間。直到6月2日,柯文哲市長才在當天上午的防疫會議中坦承「過去幾周因為病房、隔離處所不足,許多確診者只能待在家中,由各區健康服務中心負責關懷及疫調,然而因為每天新增病例太多,疫調不及,許多接觸者過了好多天才被匡列」,並承認在本土疫情爆發後、直至當時為止,北市府的主要策略是鼓勵市民在出現症狀後出來做快篩,「現在要重新改變戰術,透過疫調匡列出可能被傳染的人,圍堵疫情」,從這以後才開始重回疫調—匡列路線。但其後疫調—匡列的效率仍有待商榷,例如6月10日爆發的新光三越站前店櫃姐確診案,台北市府衛生局即以公衛量能不足等理由推遲疫調作業。
之後,6月13日柯文哲市長在例行防疫記者會中表示「篩檢站陽性率持續下降,應該從會戰模式改為游擊戰模式,透過精準疫調找出潛在感染源以消滅疫情」;6月15號同類型記者會中,柯文哲市長更宣佈台北市近日起已開始進行「冷區殲滅戰」,透過精準疫調匡列出感染者同心圓範圍內需要被隔離的人,黃珊珊副市長也宣佈台北市將開始進行「清零計畫」。但,台北市重回疫調路線,較高雄市等縣市在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堅持疫調匡列的作法整整晚了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且柯文哲市長還有在名詞上刻意標新立異的意味,也在網路輿論遭到民眾黨支持者以外多數網友的譏評。6月中爆發的北農群聚感染案,係柯市府宣稱將會重新強化疫調路線後的指標性案件,但仍有感染者在確診前並未獲得匡列,足見柯市府疫調仍有相當提昇的空間。
恕筆者直言,台北市以病房及隔離處所在本土疫情爆發之初量能不足為由,在本土疫情爆發初期棄守疫調—匡列防線,這樣的理由非常糟。以中央防疫團隊的作法來講,衡諸2月的衛服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案、以及6月的苗栗縣京元電子移工群聚感染案的事例,只要縣市政府有需求、並向中央防疫團隊求援,中央防疫團隊是不可能坐視不管的,台北市如果向中央防疫團隊以「隔離設施與專責病房病床數量能不夠應付疫調—匡列後續處理所需」等理由求援,中央防疫團隊也必然會盤點現有量能、盡最大努力協助北市府寬解困境,這點也在中央衛服部陳時中部長與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因疫苗配送施打案爆發所謂內線消息爭議的時候獲得相當證實,但台北市府很明顯並未就疫調問題向中央求援,半放任疫情火勢延燒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自己試圖滅火,這一連串的問題依然必須歸責於台北市府。
雙北之外—依循往例與補強
本文最後簡單提一下雙北以外的縣市,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的桃南高3直轄市、基竹2市與嘉屏2縣在本波本土疫情大爆發後的危機處理。
坦白說除了增設篩檢站,擴充隔離設施與專責病床等量能,以為未來萬一疫情爆發作準備之外,大致上這些縣市仍然跟爆發前的作法一樣,該疫調該匡列的、該被隔離檢疫的通通照樣處理,尤其是高雄市,最晚自5月17日的仁惠醫院清零專案起,就已經嚴謹到將染疫者週邊可能接觸到的人,依個案按互動程度與距離等面向,分成第一到三層/圈、逐一匡列進行後續處斷。這套機制運作至今,在民進黨執政3直轄市4縣市、以及照搬民進黨執政縣市模式的台中市與宜蘭縣等其他縣市,大致上也沒有因為疏忽匡列而導致疫情蔓延的情況,表現可說中規中矩。
(系列文未完待續)
Kyon Smith
Kyon Smith
推特「時空旅人雜談工房」的延伸與長文存放所,興趣使然的評論人,電子銀杏產銷一貫作業批發商,堅持台灣本土本位立場,立志成為台灣本土本位輿論界的健筆,這裡主要存放: 1.台灣國內外的政治評論 2.國際觀察 3.其他雜七雜八的長文,主要是歷史跟ACGN等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