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在校園、街道上,看過頭毛黑黑,身體是棕色,移動緩慢,甚至動也不動的鳥呢?
因為其移動緩慢、動也不動的樣子,很多人也稱牠「大笨鳥」。但牠的真正名字叫做「黑冠麻鷺」,在臺灣漸漸變冷的時候,就會在綠地、公園發現牠的蹤跡。
嗯,有時牠的羽毛會形成保護色,又不太會動,你可能不會立刻發現牠的存在。
這隻可能是幼鳥,顏色偏淺,幾乎跟枯葉草地融為一體了
第一次認識到這隻鳥是在大學的時候。因為學校有美術類的科系,一段時間就會在公園草皮展示裝置藝術。有次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發現有一隻鳥惟妙惟肖,心想作者的功力真好,居然做出這麼像真鳥的模型。
稍微靠近一點看,結果「模型」動了!因為只動了一下,我以為是我眼花(前一天打報告太晚精神不濟之類的),想說再換個方位觀賞,「模型」就緩緩走遠了——原來是穿梭在裝置藝術間的真鳥!
自從那次受到一點驚嚇後,每次經過那片草皮,都會刻意找尋牠的蹤影,好奇他是個怎樣的生物。不過可能是因為校園人多的關係,遇到牠的機會不多,反而是之後到稍微偏遠的校園工作時,才經常看到牠,也在這個時候得知牠的名字——黑冠麻鷺。
在那邊工作三年多後,我歸納出了黑冠麻鷺的一種習性:如果開始經常看到牠出沒,表示天氣要漸漸變涼了。因為工作地點除了偏遠,地勢也比較高,所以通常涼得比平地早。但是,只要黑冠麻鷺還沒有出現,就表示還沒真正入秋(冬),在平地還是能感受到溫暖的天氣。相反地,如果秋冬末期,很難再看到牠的話,那就表示天氣要漸漸回暖了。
在當時,我還根據這個觀察結果,當作我未來短期穿衣的選擇根據呢!
除了鮮少移動的特性之外,黑冠麻鷺有個「招牌動作」經常吸引目光:扭動脖子。大概是跟平常一動也不動的樣子相比,脖子一扭起來就特別明顯(靈活?),所以也成了大家對牠的記憶點之一。至於為什麼會扭脖子,還沒有肯定的答案,剛好在進食、求偶、單純無意義的動作,都有人說過。
不過,黑冠麻鷺不只會伸長脖子扭動扭動,也會縮起脖子成一團,甚至採取蹲姿。有時走過去沒注意,還以為公園綠地的造景大石頭。好在平時走路不專心的直覺告訴我,這裡有其他生物蹤跡,最後總能發現牠躲藏的位置。
雖然黑冠麻鷺通常在綠地走動,翻找土中的食物(據說是蚯蚓),不過現在都市開發程度高,有時也會看到牠們在路邊走動,旁邊就是車來車往的馬路,也常擔心牠們不小心被嚇到亂跑,最後被車撞到。只要我們不犯牠,牠就不犯我們,跟牠擦身而過時,就把牠們當作融入都市生活的居民,輕輕打招呼就好,在牠們覓食的時候也別驚擾牠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