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年紀尚輕時,總認為分離很遙遠,一點也不擔心。一眨眼,數十載過去,分離卻已近在眼前。

raw-image

許多人都認為孝順是理所應當的事,就連我國民法都明文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顯見孝順的觀念不只根深柢固,還是不可違背的普世準則;也有些人說,在談論孝與不孝之前,子女與父母間應該先有愛與尊重為基礎,一昧地區分階級與尊卑,觀念有些過時。其實,無論是誰說的對,誰說的比較有理都不打緊,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真正在乎,如果在乎那麼多一些辛勞又何妨;如果不在乎,再多的恐嚇與金玉良言也是無用。

時間是公平的,也是無情的,不管貧窮或富有、好人或壞人、聰明或愚鈍,它讓每個人都中了毒。

光陰荏苒,在我們成長茁壯的同時,雙親也跟著老去。

長大後不僅成就了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服下了時光調製的毒藥,讓它一點一滴在身體內滋長,慢慢發酵,日以繼夜不斷地侵蝕強健的體魄。無可奈何的是,任憑誰也無法逃脫這份宿命,當毒性累積到一定份量,身體內各項機能必定發生退化與病變的情事,人無千日好,一旦有了意外,也代表著永久分離的時刻到來。

每個人都有生存期限,更何況是雙親的晚年。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許「想」到最後,只能徒留缺憾。

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勸導世人行孝要及時,因為我們不知道何時會失去,何時會別離,如果只是放在心裡沒有付諸行動,等真正分離的那天到來,空蕩的內心只能裝滿遺憾,再多的悔恨也換不回一句早知道!

距離分離的時間,只會一日比一日更加的靠近,我們無法阻止歲月的巨輪持續前進,也無法扭轉生老病死的到來,於蒼穹之下的我們是如此渺小,難道還不該好把握時光,孝思不匱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浠澗
77會員
188內容數
勇敢該怎麼換算。挫折與財富一樣,都是人生必須持續面對的課題。然而,實質的財富得以量化,但內心強韌的勇氣又該怎麼計算?就繼續向前走吧,每走一步,就是個人無形資產的累積。你會發現,原來每個成功都藏在轉角之後!
清浠澗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每條魚都渴望游向海洋。
Thumbnail
2025/05/02
每條魚都渴望游向海洋。
Thumbnail
2025/04/18
你我他。 . . . . .
Thumbnail
2025/04/18
你我他。 . . . . .
Thumbnail
2025/03/26
百變女郎的呵護。
Thumbnail
2025/03/26
百變女郎的呵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呱呱墜地 我們就在父母的愛中 盡情的吵鬧 玩耍 他們無私的包容 也認為這就是孩子應該有的樣子 隨著時光漸行漸遠 我們漸漸長大 父母慢慢老去 可能 不只是慢慢 可能因為操心孩子 在短時間內 頭髮操白了 容貌 也變滄桑了 我們在愛裡長大 …
Thumbnail
自呱呱墜地 我們就在父母的愛中 盡情的吵鬧 玩耍 他們無私的包容 也認為這就是孩子應該有的樣子 隨著時光漸行漸遠 我們漸漸長大 父母慢慢老去 可能 不只是慢慢 可能因為操心孩子 在短時間內 頭髮操白了 容貌 也變滄桑了 我們在愛裡長大 …
Thumbnail
在臺灣長大的人,或多或少會聽過這一句話:「養兒是為了防老。」然而,如果我們回到大自然的規律來看,任何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階段。有沒有可能,養兒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藉由愛護後代,讓世代得以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當長輩願意將機會和資源奉獻出來,這顯示出對於他人(後代)的愛。
Thumbnail
在臺灣長大的人,或多或少會聽過這一句話:「養兒是為了防老。」然而,如果我們回到大自然的規律來看,任何物種都會有生、老、病、死的階段。有沒有可能,養兒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藉由愛護後代,讓世代得以生生不息,不斷傳遞下去?當長輩願意將機會和資源奉獻出來,這顯示出對於他人(後代)的愛。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生存期限,更何況是雙親的晚年。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生存期限,更何況是雙親的晚年。
Thumbnail
匆匆歲月、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生我的父母、我生的子女、相愛的伴侶、兄弟、姊妹、摯友....終需面對~生離死別。或許會想~明知結局是場空,又何須過多的付出與在意。
Thumbnail
匆匆歲月、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生我的父母、我生的子女、相愛的伴侶、兄弟、姊妹、摯友....終需面對~生離死別。或許會想~明知結局是場空,又何須過多的付出與在意。
Thumbnail
在大自然和時間的催使下,人隨著年紀成長並慢慢老去,有時候好好地聆聽才是對於家人最好的對待。
Thumbnail
在大自然和時間的催使下,人隨著年紀成長並慢慢老去,有時候好好地聆聽才是對於家人最好的對待。
Thumbnail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論點是親職是有期限的,有彈性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
Thumbnail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論點是親職是有期限的,有彈性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
Thumbnail
誰會想像時間的使用權可能今天到期?唯有無常在自己眼前證明了它的存在,才赫然驚覺,昨日的記憶是無法複刻的絕版品。每一次的分離,是不是都隱含著死別的可能,害怕習以為常的不留心,使尋常成為遺憾去責問過去的不珍惜。
Thumbnail
誰會想像時間的使用權可能今天到期?唯有無常在自己眼前證明了它的存在,才赫然驚覺,昨日的記憶是無法複刻的絕版品。每一次的分離,是不是都隱含著死別的可能,害怕習以為常的不留心,使尋常成為遺憾去責問過去的不珍惜。
Thumbnail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達成共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