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思考方式(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經濟學的思考方式:經濟學大師寫給大眾的入門書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5e)

【一句話】

一位自由派經濟學家暨政治哲學學者,不用任何公式或術語,以白話和實例解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重要字句】

報酬:是勞動者工作的誘因,及雇主的限制。勞動也是一種稀有資源,所以工酬一樣受到供給和需求決定。

生產力:生產力決定了勞工的報酬,但報酬不等於勞工的價值,因為生產力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運輸成本、設備、管理效率、貪腐等等)。

失業率:勞動力中沒有工作的人所占的比重。

剝削:一般是指向消費者收取高於必要價格的費用,或向員工支付低於必要水準的工資。

投資:為了在未來擁有更多物品而犧牲當前的物品。因為未來不可預知,所以投資必然包含風險。

利息:延遲收到款項的報償,以及可能收不到款的風險補償(如小額貸款的高手續費也算廣義的利息)。

利率:你接受四%的利率,表示對你而言現在一百塊等於一年後的一百零四元。

【摘要】

生產力與報酬

收入「分配」的謬誤

收入並不是社會的集體決定或一組結果的分配,是根據從某人的產品或勞務中獲得利益的人決定的。

誤解:用收入差異分為窮人和富人卻忽略年齡、收入階層流動(脫貧)、工作時數的影響。

人均收入

如果追蹤個人一段時間的收入變化,會發現最底層的人收入上升得更多,如1975年收入最低的20%美國勞動人口,到1991年只有5%仍在最低收入,有29%成為收入最高的20%的人。但媒體公布的資料只呈現某個時間點的收入水準,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假像。

技能差異

技能和經驗相對於體力的重要性提高,也提高了老年人和女人的相對生產力。對技能的要求越高,經濟技術和複雜度越高,提升了工資和福利,卻也讓收入的差距(有穩定工作以及有高技能的人)擴大。

就業歧視

待遇的差異代表的是技能、經驗、工作態度的差別還是對某群體的偏見和歧視,在現實區別並不容易,如沒有孩子的女性和男性報酬相當,而生孩子的家庭責任導致工作經驗和資歷中斷,並非根本上歧視女性造成薪資較低。特定條件下歧視可能會造成雇主的成本提高(出現職缺),但最低工資法反而降低了雇主的歧視成本,因為會造成勞工過剩。

效率

效率和目標(人的意願和偏好)有關。例如美國農業的每英畝地產量比歐洲低很多,被認為是低效率,但其實每個美國農民的產量大於歐洲,這是因為美國土地大且資源豐富(資本)和勞動力較少,無法精耕細作。所以要看一個實體是資本還是勞動比較稀少,在那一項的使用上就會比較節約而有效率。如富裕國家設備生產成本低,而勞動力產出較高所以昂貴,所以設備不會像貧窮國家使用年限那麼長而一修再修。

最低工資法

如前所述,人為提高價格會導致供給增多(勞動力過剩)、需求減少。因為不論法律如何規定,現實中的最低工資就是零(沒有工作),因此年輕、缺乏經驗和進階技能的勞工便不被雇用,最低工資雖讓在職勞工受益,但更多低技能勞工減少就業,增加了失業率。

勞動市場的其他問題

失業統計

失業率降低可能代表越多人停止找工作,勞動力下降,而失業人口反而是增加的情況。可以計算機構(高校、軍隊、醫院、監獄等)外成年人工作的比例,就能避免沒有把放棄找工作的人記入失業者的問題。另外如老人津貼(不去找工作不等於失業)或失業津貼也會影響失業率的計算。

工作條件

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好的工作條件表示較低的工資,因為這也是雇主的成本。因此政府為選票提高勞工待遇,增加非工資勞動成本,會造成雇主相較於雇用新的勞工,寧可延長現有勞工的工作時間。

有些人倡議應該由政府或工會監督,否則工作條件不會改善,但理論上雇主對勞動力的競爭就能促使雇主改善工資和環境。

安全法

法律必須為了民眾安全對某些職業限制工時,如飛航。

第三世界國家

先進國家往往批評跨國公司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工廠環境太差,但沒有考慮到

  • 他的生產力和歐美國家勞工生產力的差異
  • 這個工作應該要和當地的其他工作做比較
  • 表示這些勞工不願意以降低薪水來換取更好的工作環境,換言之歐美的勞工是在「購買」更好的工作條件。
  • 跨國公司間的競爭以及與本土企業的競爭也改善了工資和工作環境。

勞資談判

雇主協會(A產業)降低工資→勞工移至次優選項(工資較A產業高但生產力低於A的B產業)→人力資源無法配至最有價值的用途→整體經濟下降

工會提高工資→公司減少雇用人數或為了提高生產力追加資本購買設備→整體經濟下降(工作職位減少、成本增加)

同業公會成功的條件:它有嚴格的內部規則(對成員限制避免互相競爭內鬥的能力);抑制雇主在組織之外崛起的能力。如職棒大聯盟的雇主組織(球隊)就能成功運作限制球員最高工資。

剝削

限制競爭才有機會剝削,市場自由競爭會減少超額報酬率。

高技能的人才也有可能遭到剝削(將薪資訂在低於吸引新人進入該職業的水準),如打掃的勞工可以得到不同產業的清掃工作,但醫生反而很少有可行的替代職業。至於低技能勞工可能因為搬遷成本過高無法遷移至別的區域造成被剝削。

就業保障

工作會因為技術的進步而轉換,減少的工作機會不一定會造成失業增加。就業保障導致經濟體缺乏靈活性而減少新財富的創造,反而減少新工作機會。雇主會因為成本增加決定延長現有勞工工時或用資金取代勞動力。

投資

人力資本

透過教育和工作經驗培養,但在有些地方教育不見得可以轉換為相對應的經濟價值,反而有官僚(政府特意設立機構僱用)或敵視低學歷創業者的問題。

金融投資

放棄當前金錢能買到的產品或勞務,期望將來能得到更多貨幣。金融機構能集合零散存款成大筆的投資,改變資源的所有者(創業家)和用途(新的產品或勞務),為國家創造財富。但許多人把金融活動視為對經濟沒有貢獻的活動。

對投資的誤解

建設一家工廠採購設備或管理決策等投資都存在成功後容易被忽略的風險,一般人誤以為只有可見的勞工才創造財富,其他人只是榨取利潤。放貸者也容易被誤解而常受到限制,提高了難以回收債款的風險,反而使借款人越來越難得到貸款而失去生產能力。

其他

投資的風險根據投資種類和時期不同而異,長年限的投資通貨膨脹會威脅債券的價值;股票價格則因通貨膨脹而上升。

人力資本投資一樣可以用股票或債券的形式思考,如就學貸款(等於學生發行債券)或經紀人投入時間金錢推廣藝人並從未來收入抽成(等於藝人發行股票)。

利率

低利率使人們減少存款,增加借錢參與的經濟活動;高利率則相反。利率的變化是為了調節資金的供需平衡(儲蓄和投資),因此人為改變利率往往帶來超乎預期的影響。

投機

投機是使風險轉移至投機者,讓其他人不用面對風險,而投機者靠著知識和資訊能用較低的價格承擔風險(風險經過轉移後可以降低才有意義)。如種植小麥的農民無法預知未來小麥收穫時的價格,農民付錢給投機者承擔風險(金錢和這段時間的心理壓力),農民可以專心種植不必知道收割時的價格,投機者簽訂合約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購買未來交割的小麥,賭的是他們能更好地預測未來價格(高於支付農民的價格)。農民並不是吃虧,因為農民間和投機者間也會競爭使市場訂下合理的利潤。

投機降低了整個經濟的風險成本,理論上農民和投機者是有共同利益的,而不是像一般政治語言中的敵對。

庫存

庫存太大(經營成本提高)或太小(導致缺料無法營運)都會遭受損失。企業出售庫存表示對現行的經濟復甦存疑,不敢加大生產,可稱為「失業型復甦」。

現值

資產的現值反映了它未來收益的預期,如政府明年要在你家附近蓋汙水處理廠,你的房價立刻就會下跌;九十歲的老人種植二十年才能收成的果樹也可能是合理的,因為土地價值會提高。

將來多次支付的報酬(延遲折現)可以換為一個較低的一次性付清的現值,反之亦然(如保險養老金)。

現值會影響天然資源的開採與利用,價格高於成本會增加探勘和蘊藏量。如果一種資源即將用罄,他的現值就會提高到可以使資源受到保護。某些資源看似將被耗盡,是因為價格抑制防止成本過高的資源被開採出來。

保險

保險和投機一樣,也是轉移與降低風險(向高風險的人收取高額保費)的一種方式。

道德風險:投保人在投保後可能會採取更危險的行為,使合理的保費更難評估。

逆向選擇:容易得某種病的群體更有可能買該類保險。

管制:

適當的政府管制可以提高保險產業的效率,減少道德風險(立法禁止危險的行為)或消除逆向選擇問題(強制司機買保險)。

保險看的是風險,而不是公平或價值,不當的管制(如禁止保險公司檢測某些疾病的基因、或讓不同風險的群體使用相同保費)而無法讓風險合理反映,反而造成整體保險費上升或道德風險增加。

如果政府應對風險的方案,沒有像一般保險那樣由造成風險的人承擔風險(保費過低而承擔的風險過高),而是讓納稅人和整體社會承擔多餘的經濟風險而增加成本,這樣的政策稱不上是保險(全民健保?)

政治的影響

不確定性和風險不同,風險是可計算的,不確定性如時間(罷工、官僚或環評拖延)或政策不可預知改變的影響。

商品以前的成本是歷史,當前的供需狀況才是經濟,不能因為當初購買的成本很低,就撻伐現在的物品短缺抬升價格。

政治因為任期而短視目前的近利,卻忽略因此造成長遠的經濟後果。如果單純的經濟可以用「現值」預期未來的影響。

人們面對政策時,會基於自己的利益做出反應(如政府試圖沒收土地重新分配給貧窮的農民,會使地主放棄維護土地),所以對社會和經濟政策的討論應該根據它們引發的誘因,而不是目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孝祺的沙龍
30會員
145內容數
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決定開始將每本書整理起來,成立這個部落格強迫自己練習維持寫作的習慣
蔡孝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29
家弒服務
Thumbnail
2023/12/29
家弒服務
Thumbnail
2023/12/27
人生的四大祕密 作者提供得到愛、快樂、健康和財富的秘密,改變思想和行為,就能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藏。
Thumbnail
2023/12/27
人生的四大祕密 作者提供得到愛、快樂、健康和財富的秘密,改變思想和行為,就能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藏。
Thumbnail
2023/12/20
用簡單和生動的講法解釋化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用化學解釋日常生活周遭的各種現象。
Thumbnail
2023/12/20
用簡單和生動的講法解釋化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用化學解釋日常生活周遭的各種現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個想法可以塑造一個社會及其對各項徵稅、政策的考慮。富人創造就業機會這個想法是一個信念,但有時我們的想法,即使我們確信是真的,也可能對數千人來說是大錯特錯。 政策制定者相信富人是就業創造者,因此應該不繳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已經啟動或幫助啟動的數十家公司,並初步聘用了很多人。
Thumbnail
一個想法可以塑造一個社會及其對各項徵稅、政策的考慮。富人創造就業機會這個想法是一個信念,但有時我們的想法,即使我們確信是真的,也可能對數千人來說是大錯特錯。 政策制定者相信富人是就業創造者,因此應該不繳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已經啟動或幫助啟動的數十家公司,並初步聘用了很多人。
Thumbnail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曾說:「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Thumbnail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曾說:「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金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生活費越來越不夠用 ? 當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工作上時,薪水的漲幅與物價的上漲速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 物價飆升、薪水不漲已成為現在社會普遍所面臨的問題了。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財富不斷的增長,有些人卻每天入不敷出,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呢 ? 「你覺得,為什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生活費越來越不夠用 ? 當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工作上時,薪水的漲幅與物價的上漲速度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 物價飆升、薪水不漲已成為現在社會普遍所面臨的問題了。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財富不斷的增長,有些人卻每天入不敷出,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呢 ? 「你覺得,為什
Thumbnail
你可曾困惑,為什麼兩個同樣勞心勞力的工作,不會得到相同的報酬?或者你發現對社會有重大幫助的發現或發明,常常無法給人帶來經濟支持?小時候我們說長大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卻發現貢獻社會不等於社會就會回饋你? 那你應該會很樂於聽聽什麼是基本收入。
Thumbnail
你可曾困惑,為什麼兩個同樣勞心勞力的工作,不會得到相同的報酬?或者你發現對社會有重大幫助的發現或發明,常常無法給人帶來經濟支持?小時候我們說長大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卻發現貢獻社會不等於社會就會回饋你? 那你應該會很樂於聽聽什麼是基本收入。
Thumbnail
自有生物以來,生存是生物第一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取得生長的能源,透過吸收大地的養分來供給光合作用的組織運作,而動物透過食用植物或是動物來取得能量,人類也是,從採集到狩獵,從狩獵到農耕都是為了基本的生存,當人類破壞環境之後為了取得生存的所需,發展了極為複雜的網絡....
Thumbnail
自有生物以來,生存是生物第一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取得生長的能源,透過吸收大地的養分來供給光合作用的組織運作,而動物透過食用植物或是動物來取得能量,人類也是,從採集到狩獵,從狩獵到農耕都是為了基本的生存,當人類破壞環境之後為了取得生存的所需,發展了極為複雜的網絡....
Thumbnail
政府一直強調搞好經濟就可以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基本上是沒有幫助的,如果有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落入貧窮線上,中產階級越來越少,許多人寧願領著失業給付或者補助金過活卻不願意去找工作,因為看不見希望,就算免強找到的工作,收入也不見得比補助和失業給付多......
Thumbnail
政府一直強調搞好經濟就可以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基本上是沒有幫助的,如果有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落入貧窮線上,中產階級越來越少,許多人寧願領著失業給付或者補助金過活卻不願意去找工作,因為看不見希望,就算免強找到的工作,收入也不見得比補助和失業給付多......
Thumbnail
並不是因為一國擁有大量財富(存量),而是因為一國的財富不斷增加(增量)。
Thumbnail
並不是因為一國擁有大量財富(存量),而是因為一國的財富不斷增加(增量)。
Thumbnail
老實說,關於最低工資與失業率之間的因果關係,一直以來就是經濟學界常見的論點,一派認為提高最低工資可能會造成失業率提高,一派認為(如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vid Card的論點,提高最低工資反而會降低失業率。 誰是誰非?或者,這兩種情況根本上可能同時並存呢?
Thumbnail
老實說,關於最低工資與失業率之間的因果關係,一直以來就是經濟學界常見的論點,一派認為提高最低工資可能會造成失業率提高,一派認為(如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vid Card的論點,提高最低工資反而會降低失業率。 誰是誰非?或者,這兩種情況根本上可能同時並存呢?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有趣,看完你學不會理財,也學不會投資,當然更無法一夜致富,但裡面每一句話都會讓你恍然大悟。書裡的第十三件事提到,他們說,讓富人/企業擁有更多的財富,他們便會做出更多消費、投入更大的投資、企業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長期來看,這塊變大的餅就能讓更多人一起分享,進而讓財富向下分配。但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有趣,看完你學不會理財,也學不會投資,當然更無法一夜致富,但裡面每一句話都會讓你恍然大悟。書裡的第十三件事提到,他們說,讓富人/企業擁有更多的財富,他們便會做出更多消費、投入更大的投資、企業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長期來看,這塊變大的餅就能讓更多人一起分享,進而讓財富向下分配。但這是真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