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錢,不是為了讓你變有錢—《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曾困惑,為什麼兩個同樣勞心勞力的工作,不會得到相同的報酬?或者你發現對社會有重大幫助的發現或發明,常常無法給人帶來經濟支持?小時候我們說長大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卻發現貢獻社會不等於社會就會回饋你?
  那你應該會很樂於聽聽什麼是基本收入。
basic, universal, unconditionally
  不同於現在每個月25250元的基本工資,這裡說的基本收入,指的是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作者蓋伊˙史坦丁(Guy Standing)從一九八零年代開始推行基本收入的概念:一個國家裡每一位公民,無論男女、年齡、工作所得、就業與否,每個人每個月都由政府給付一筆金額。
  等等,先別讓直覺否定這個瘋狂的想法,聽聽史坦丁說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吧。在這本書裡他詳細闡述了幾個發放基本收入的正當理由,十分令人信服:
基本收入是一種實現社會正義的手段
基本收入將能強化自由,並促使自由得以存在
基本收入是一種提供基本經濟安全感的好方法
  在史坦丁的理想中,政府發放的本收入應該要能影響到人民的生活,但又不會高到政府難以負擔。定時定額發放能讓人民有經濟安全感,因此能更有心力去思考、學習、或是做出更有利的選擇。人民不會因為領取基本收入就變成富翁,中產階級可能不會因此覺得生活有多大變化,但對收入極不穩定的族群,同樣額度的金錢可能就足以對生活有極大的改變。
不設定收入條件、不設定支出條件、不設定任何行為條件
  史坦丁列舉出在世界各國進行過的基本收入試點計畫,舉證說明基本收入導致了哪些正面效應,但同時也不吝於指出每個計劃設計的缺漏。在本書作者用了幾個章節一一列舉並回應了所有人都會對基本收入政策產生的疑慮:國家有可能負擔得起嗎?人民會不會有了基本收入就不工作呢?不勞而獲會不會讓人更耽溺於菸酒享樂?作者坦言自己是支持者,但也表明反對者的聲音同樣重要,就是需要兩方持續辯論,才有可能讓一個概念變成實際可行的政策。我也認為史坦丁的部分推導在我認知的社會裡不見得成立,也許在不同國家文化下基本收入能帶來的變化也會不同。你的看法呢?
  另一個有趣的,是在大家第一時間否定無條件收入的直覺背後,史坦丁直截了當地挑戰了近代社會對於工作的想像與期待。工作是為了賺錢嗎?一定要賺錢的才是工作嗎?賺越多錢的工作越有價值嗎?越努力工作就能賺越多錢嗎?現今世界的變化已經讓過往努力就有/才有報酬的定理再不可行,那所謂的就業率真的能讓社會更加進步繁榮嗎?如果今日由政府開始改變了規則,是否有可能稍稍使人類能偏離這條無盡搶奪剝削直至集體毀滅的軌道呢?
基本收入倡議者真心的願望之一是:人民能因領取基本收入而更掌控自己的時間,並依循每個人自身的意願,選擇是否轉向非「勞動」的「工作」——那或許包括無薪的照護工作、社區志工、重新接受訓練或教育等。
  如果不是為了賺錢,你會為了什麼而工作呢?有沒有可能,你會更願意做更多更好的事呢?
書名
寫給每個人的基本收入讀本:從基本收入出發,反思個人工作與生活的意義,以及如何讓社會邁向擁有實質正義、自由與安全感的未來
Basic Income: And How We Can Make It Happen
作者:蓋伊.史坦丁 Guy Standing
出版社:臉譜
2018年四月初版一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5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
第二次讀完,發覺仍然無法替這本書說什麼。你必須去翻開才能聽到他,必須走進才能讀懂關於山的一切。
沒有文筆雕琢,沒有批評解析,這是個讓女孩們長出生命力量的寫作課。
這本書是作家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的演講及報刊文章的合集,從中得以一窺普曼爺爺是如何在寫作之路摸索、如何寫出奇幻小說《黑暗元素三部曲》、在作品出版後因為涉及宗教的內容如何被質疑、如何回應這些質疑,帶出了普曼建構的宗教觀與世界觀。
重點從來都不是傷痛,而是與所有苦難緊緊鑲嵌在一起的愛,是因為妹妹存在其中,是一場双子們的愛與勇氣的冒險故事。家是有彼此的地方,也是彼此經歷過的所有地方。
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我們該怎麼控制情緒? 我們習以為常地將情緒分門別類,認為情緒就是外在事件引發的內心感受,試圖找出、區分並定義每一種情緒,以為找到它就能控制它。我們總是告訴自己要控制情緒,不要讓負面情緒爆發出來。但有沒有可能,我要找的東西根本不在我的腦裡?
你想過爬山時你有幾個自我嗎? 身為弱咖,在山裡有一個我得先專注行走。要記得穩住呼吸、拉扯股四頭肌撐起全身與大背包、控制腳掌小肌肉在觸地時尋找平衡。有一個我想要感受:樹冠上有鳥正不斷變換位置、右下方隱約可聞清脆流水、綠葉切割過的陽光在眼前路徑上搖動雷諾瓦的光影。雙眼為了偵測動物身影不斷變換焦距...
第二次讀完,發覺仍然無法替這本書說什麼。你必須去翻開才能聽到他,必須走進才能讀懂關於山的一切。
沒有文筆雕琢,沒有批評解析,這是個讓女孩們長出生命力量的寫作課。
這本書是作家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的演講及報刊文章的合集,從中得以一窺普曼爺爺是如何在寫作之路摸索、如何寫出奇幻小說《黑暗元素三部曲》、在作品出版後因為涉及宗教的內容如何被質疑、如何回應這些質疑,帶出了普曼建構的宗教觀與世界觀。
重點從來都不是傷痛,而是與所有苦難緊緊鑲嵌在一起的愛,是因為妹妹存在其中,是一場双子們的愛與勇氣的冒險故事。家是有彼此的地方,也是彼此經歷過的所有地方。
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我們該怎麼控制情緒? 我們習以為常地將情緒分門別類,認為情緒就是外在事件引發的內心感受,試圖找出、區分並定義每一種情緒,以為找到它就能控制它。我們總是告訴自己要控制情緒,不要讓負面情緒爆發出來。但有沒有可能,我要找的東西根本不在我的腦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每個人都嚮往著財務自由的一天到來,但是到底什麼是財務自由呢? 簡單的說:非工作收入>固定支出 什麼叫非工作收入呢? 就是你不用親力親為去工作,用精力或是時間換取相對應的金錢 比如說:上班族的月薪跟時薪,都算是工作收入 論件計酬的業務或是自由工作者,也是 自己創業,自己工作做業績,找客戶才
當我們談到上班的危機,我們是否真的能夠依靠工作所賺取的收入來實現財富自由呢?這是一個深具挑戰性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反問一下:上班能否確保我們的財富自由?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薪水的問題,而是關乎我們對於生活的選擇和掌控權。傳統上,我們被灌輸著一種觀念,認為唯有通過每天的辛勤工作,我們才能夠在生活中取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覺得只有努力付出才能獲得回報。然而,世界並不是只有一種情況,世界是有很多種信念,你可以選擇想要的信念過生活。我們可以改變信念。 收入與自己認同的自我價值成正比,自己認可的自我價值越高,就能夠得到相對的高收入。也就是說,富足程度、安全感甚至是這些結果表現出的現金都會變得更多。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本書作者透過在五年內研究兩百多個富人和一百多個窮人,結論顯示富人和窮人的主要差異並非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例如富人受過較高的教育,或是透過繼承大筆財產,而是和思想,行動和習慣有關,因此作者整理出富人的三十個富習慣,接下來我會分享這些習慣中有哪些可以應用在投資上。 首先富人的收入是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透過幾位理財作家的書籍,可以瞭解要想成為有錢人,必須先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錢不過是實現目標的工具,重要的是要透過金錢實現什麼目的,並且在賺錢後,更該瞭解金錢價值觀。本篇文章反省了作者過去對金錢的態度,分享了對金錢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並提出了試著寫筆記的挑戰。
Thumbnail
正如這個政府不是我們的政府一樣,如果我們想要倚賴政治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勢必要有自己的政府,而不是從其他地方來的,不是由島民建立的憲政制度。必須強調的是,我也曾有一段政治狂熱期,但抽離後發現我什麼人際關係都沒有建立,況且我的理念想法最終目的也是超越國家,我怎可能會覺得當前社會的制度能徹底解決所有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每個人都嚮往著財務自由的一天到來,但是到底什麼是財務自由呢? 簡單的說:非工作收入>固定支出 什麼叫非工作收入呢? 就是你不用親力親為去工作,用精力或是時間換取相對應的金錢 比如說:上班族的月薪跟時薪,都算是工作收入 論件計酬的業務或是自由工作者,也是 自己創業,自己工作做業績,找客戶才
當我們談到上班的危機,我們是否真的能夠依靠工作所賺取的收入來實現財富自由呢?這是一個深具挑戰性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反問一下:上班能否確保我們的財富自由?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薪水的問題,而是關乎我們對於生活的選擇和掌控權。傳統上,我們被灌輸著一種觀念,認為唯有通過每天的辛勤工作,我們才能夠在生活中取
Thumbnail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覺得只有努力付出才能獲得回報。然而,世界並不是只有一種情況,世界是有很多種信念,你可以選擇想要的信念過生活。我們可以改變信念。 收入與自己認同的自我價值成正比,自己認可的自我價值越高,就能夠得到相對的高收入。也就是說,富足程度、安全感甚至是這些結果表現出的現金都會變得更多。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本書作者透過在五年內研究兩百多個富人和一百多個窮人,結論顯示富人和窮人的主要差異並非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例如富人受過較高的教育,或是透過繼承大筆財產,而是和思想,行動和習慣有關,因此作者整理出富人的三十個富習慣,接下來我會分享這些習慣中有哪些可以應用在投資上。 首先富人的收入是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透過幾位理財作家的書籍,可以瞭解要想成為有錢人,必須先了解金錢的真正意義。錢不過是實現目標的工具,重要的是要透過金錢實現什麼目的,並且在賺錢後,更該瞭解金錢價值觀。本篇文章反省了作者過去對金錢的態度,分享了對金錢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並提出了試著寫筆記的挑戰。
Thumbnail
正如這個政府不是我們的政府一樣,如果我們想要倚賴政治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勢必要有自己的政府,而不是從其他地方來的,不是由島民建立的憲政制度。必須強調的是,我也曾有一段政治狂熱期,但抽離後發現我什麼人際關係都沒有建立,況且我的理念想法最終目的也是超越國家,我怎可能會覺得當前社會的制度能徹底解決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