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愉快的看診經驗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自從在其他國家看過醫生之後,對台灣快速看診真的沒信心.

國外預約醫生真的要等好久!可是他們的醫生看的好仔細,醫生可以看診看半小時以上,是我從來在台灣沒有過的經驗.

每次在台灣進診看到醫生之後,醫生極為快速的看診然後在五分鐘內就可以結束了,有時候甚至不到三分鐘吧?真的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看出甚麼,,嗎? 一方面知道這個醫療體制可能也是幫兇,或許社會上也有不成熟的就醫觀念,但在台灣看醫生如此快速,讓我每次看到醫生都好緊張,因為有一種壓力你必須趕快結束趕快出來.

我們的新聞常常說台灣健保有多好有多好,我相信是真的,尤其台灣大多數都喜歡跟美國比較,美國又是出了名的醫療昂貴國家,應該也要納入其他國家一起比較可能會比較適當.台灣的快速看診讓我還是感到些許的不愉快,有些醫生一天可以看快一百個病患也是世界奇蹟

我第一次在歐洲看診的時候,醫師非常有耐心的跟我詢問狀況還順便聊天,我還很擔心會浪費醫生的時間,所以我自己也很趕,醫生還安慰我慢慢來沒關係,我跟醫生說台灣看診五分鐘內就會結束,歐洲的醫生嚇一跳說怎麼可能,我提到台灣醫生一天可以看超過五十個歐洲的醫生以為我開玩笑台灣看醫生很方便,但是醫療看診的過程真的太快速跟草率,我在歐洲看過不同科的醫生,大多非常有耐心,看診時間真的到一小時也是有過的經驗.

我牙齒不太好,每次在台灣看牙醫問問題,醫生愛理不理的,我很少遇到那種願意衛教病人的醫生;反而後來牙齒的問題都是在國外用好的,也被細心的衛教許多觀念,還教我怎麼刷牙及帶著我的手操作,導致我現在在台灣看醫生都有陰影,台灣看醫生真的很方便,可是整個看診過程讓我覺得很隨便.我還來不急講完自己的狀況的時候,看診就結束了.我可以列舉好多我曾經如何被醫生兇或著醫生隨便治療的經驗,我相信我也不是在少數,反正台灣的觀念就是有開藥就好了.

尤其最近去看皮膚科的時候,不到三分鐘就結束了,後來想說算了看醫生臉那麼臭,我就也不想多問了,這樣的醫療看診品質,也不意外!打開新聞很容易看到很多醫療糾紛的事件,我想這也是很合理,醫療品質是需要有耐心跟時間的,速食方便的快速看診,能不搞出糾紛嗎

後來我最喜歡看的變成中醫中醫師大多數都看得超仔細,會詳細的詢問你的生活狀況,例如生活作息或飲食,還會仔細地問你最近身體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會比較願意花時間了解你的問題.比較能感受到細緻的醫療品質,覺得連心理的感受也被照顧到了.

這也是我常常在想的一件事情,台灣什麼事情都追求快速方便,可是有些事情真的需要慢慢來做以及耐心的檢查,例如醫療就是需要仔仔細細,我們的醫療方便性應該也是全球皆知吧?但我們的品質真的是最好的嗎?大家心裡或許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你也有不愉快的就醫經驗嗎?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用看醫生最實在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西恩的沙龍
22會員
37內容數
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到各國訪視風土民情,熱於分享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透過不斷學習探索,讓自己與社會不斷進步成長.
盧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7
你能想像底層男性購跨國購買婚姻這件事情依然存在嗎?即使在台灣這樣進步的地方,透過仲介跨國結婚的現象,在底層男性仍然存在著。這種婚姻形式,雖然看似解決了一部分男性的婚姻問題,卻隱藏著諸多社會、家庭以及倫理上的深層矛盾。 底層男性通常面臨以下幾個困境,導致其在婚姻市場中競爭力較低,簡單來說就是
2024/11/17
你能想像底層男性購跨國購買婚姻這件事情依然存在嗎?即使在台灣這樣進步的地方,透過仲介跨國結婚的現象,在底層男性仍然存在著。這種婚姻形式,雖然看似解決了一部分男性的婚姻問題,卻隱藏著諸多社會、家庭以及倫理上的深層矛盾。 底層男性通常面臨以下幾個困境,導致其在婚姻市場中競爭力較低,簡單來說就是
2024/11/07
在生活中,我們常面臨他人做出我們認為不正確的選擇,無論是朋友的投資決策還是親人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況讓我們心中產生想要干涉的念頭。然而,插手他人的決定不一定會被感激,反而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本文探討在親友的行為中,何時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並論及生命的道路應該由他人自行體會。
Thumbnail
2024/11/07
在生活中,我們常面臨他人做出我們認為不正確的選擇,無論是朋友的投資決策還是親人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況讓我們心中產生想要干涉的念頭。然而,插手他人的決定不一定會被感激,反而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本文探討在親友的行為中,何時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並論及生命的道路應該由他人自行體會。
Thumbnail
2024/11/04
人跟人之間需要保持點距離上的美感,關係才能維持和諧. 周末的時候很閒,騎著我的電動腳踏車去拜訪幾位朋友,不約而同他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就是跟原來自己的朋友圈鬧僵了,大多都是理念不同或著在同一個行業中;例如雙方覺得彼此相互抄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原創,因為商業競爭鬧翻了.到後來的相互攻擊或著朋
Thumbnail
2024/11/04
人跟人之間需要保持點距離上的美感,關係才能維持和諧. 周末的時候很閒,騎著我的電動腳踏車去拜訪幾位朋友,不約而同他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就是跟原來自己的朋友圈鬧僵了,大多都是理念不同或著在同一個行業中;例如雙方覺得彼此相互抄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原創,因為商業競爭鬧翻了.到後來的相互攻擊或著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台灣,要怎麼成為一位牙醫師?你知道去國外讀醫的BUG嗎!讀書考試已經不是唯一途徑了。《醫師法》修法,大量開放海歸牙醫,會產生什麼問題?首先,是教育量能無法負擔。其次,是海歸醫師的品質良莠不齊。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全民的醫療品質下降。為了台灣的醫療品質,我們能做什麼? by 許明翰牙醫師
Thumbnail
在台灣,要怎麼成為一位牙醫師?你知道去國外讀醫的BUG嗎!讀書考試已經不是唯一途徑了。《醫師法》修法,大量開放海歸牙醫,會產生什麼問題?首先,是教育量能無法負擔。其次,是海歸醫師的品質良莠不齊。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全民的醫療品質下降。為了台灣的醫療品質,我們能做什麼? by 許明翰牙醫師
Thumbnail
自從在其他國家看過醫生之後,對台灣快速看診真的沒信心. 國外預約醫生真的要等好久!可是他們的醫生看的好仔細,醫生可以看診看半小時以上,是我從來在台灣沒有過的經驗. 每次在台灣進診看到醫生之後,醫生極為快速的看診然後在五分鐘內就可以結束了,有時候甚至不到三分鐘吧?真的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看出甚麼,,嗎?
Thumbnail
自從在其他國家看過醫生之後,對台灣快速看診真的沒信心. 國外預約醫生真的要等好久!可是他們的醫生看的好仔細,醫生可以看診看半小時以上,是我從來在台灣沒有過的經驗. 每次在台灣進診看到醫生之後,醫生極為快速的看診然後在五分鐘內就可以結束了,有時候甚至不到三分鐘吧?真的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看出甚麼,,嗎?
Thumbnail
全身健康檢查對怕死的中年人來說三不五時就要來一次。這篇來聊聊個人在台灣日本就醫的一點經驗。
Thumbnail
全身健康檢查對怕死的中年人來說三不五時就要來一次。這篇來聊聊個人在台灣日本就醫的一點經驗。
Thumbnail
中國不是沒有好醫生,但你真的要很幸運很幸運......
Thumbnail
中國不是沒有好醫生,但你真的要很幸運很幸運......
Thumbnail
    雖然在英國待三年半了,有些事情還是沒有做過,看牙醫就是其中一項。久違更新英國日常系列,就紀錄一下這個第一次吧。
Thumbnail
    雖然在英國待三年半了,有些事情還是沒有做過,看牙醫就是其中一項。久違更新英國日常系列,就紀錄一下這個第一次吧。
Thumbnail
「醫師,我一定要找你看才行,我找別人看都不會好。」「你這個問題,一定要去找XX醫院的XXX醫師才會有效。」 不管是在門診中或市井街坊間,都很常聽到這類的對話。 究竟有沒有「無可取代」的醫師?這個疑問在近20年的看診生涯中,常常在我腦中縈繞、思考。
Thumbnail
「醫師,我一定要找你看才行,我找別人看都不會好。」「你這個問題,一定要去找XX醫院的XXX醫師才會有效。」 不管是在門診中或市井街坊間,都很常聽到這類的對話。 究竟有沒有「無可取代」的醫師?這個疑問在近20年的看診生涯中,常常在我腦中縈繞、思考。
Thumbnail
上一次寫美國醫療的時候,有朋友提議寫「在美國第一次看醫生」。筆者在美國雖然很久,但看醫生的次數寥寥可數,反而陪伴家人看醫生的的經驗不少。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看醫生的經驗,應該在我身上發生了幾次了,#像極了愛情。
Thumbnail
上一次寫美國醫療的時候,有朋友提議寫「在美國第一次看醫生」。筆者在美國雖然很久,但看醫生的次數寥寥可數,反而陪伴家人看醫生的的經驗不少。 正因為如此,第一次看醫生的經驗,應該在我身上發生了幾次了,#像極了愛情。
Thumbnail
其實看醫生應該不會這麼可怕我從小都在醫生的環境中長大三代都是但是我就是非常非常非常討厭看醫生。 我一年就是在生日的時候去給醫生檢查個10分鐘,看有什麼毛病沒.也非常感恩一向頭好壯壯從來沒有什麼事。今年四月的時候剛好疫情正嚴重所以我就沒有去看醫生了什麼驗血什麼都沒有做。 現在都快10月了我想想是不
Thumbnail
其實看醫生應該不會這麼可怕我從小都在醫生的環境中長大三代都是但是我就是非常非常非常討厭看醫生。 我一年就是在生日的時候去給醫生檢查個10分鐘,看有什麼毛病沒.也非常感恩一向頭好壯壯從來沒有什麼事。今年四月的時候剛好疫情正嚴重所以我就沒有去看醫生了什麼驗血什麼都沒有做。 現在都快10月了我想想是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