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無可取代的醫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醫師,我一定要找你看才行,我找別人看都不會好。」「你這個問題,一定要去找XX醫院的XXX醫師才會有效。」

不管是在門診中或市井街坊間,都很常聽到這類的對話。

究竟有沒有「無可取代」的醫師?這個疑問在近20年的看診生涯中,常常在我腦中縈繞、思考。當我正式公告即將退休的消息後,不少個案的焦急反應更是讓我感受深刻。這次就來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先說結論:幾乎沒有。

為什麼我會說「幾乎」?那得先來談談極少數「無可取代」的狀況。

  • 罕見疾病:如果是台灣「唯一」或「唯二」會進行特定手術、技術,或者曾到國外接受某罕見疾病的訓練,亦即全台灣只有他會診斷,或許可以稱之為「無可取代」。但是在資訊發達、醫療資源豐富的現況下,這種情況真的是十分罕見。
  • 偏鄉:雖說台灣「整體」醫療資源豐富,但是「不平均」的確是實情,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偏鄉(包括離島)的醫療人力欠缺問題。在當地工作的醫師,無可取代的「程度」必然較高。為什麼我會只說是「程度較高」而非「絕對如此」?後續會進一步說明。


大家都知道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要掛號看診實在是太容易了。就算你想掛台大醫院某名醫的號,也絕非不可能,只是難度高了點。

相較之下,在歐美國家別說是掛某名醫的號,連想「走進」大醫院看診,都得經過「層層關卡」才能如願掛號,而且時間可能是在半年以後。


話雖如此,我還是必須坦白說,除了「健保制度」問題,「醫師本身」也要負很大的責任。也就是說,雖然「無可取代」的心態來自健保與病患,但醫師的態度與作法往往會使問題惡化。

  • 收入考量

    除了少數(公立)醫院,一個診看10位病人和100位病人收入幾乎沒有差別,絕大多數醫院是採取「論人計酬」,簡單說就是看越多人、賺越多錢。診所當然就更不用說,除了健保給付的金額以外,多看一個人就多賺一次掛號費,所以病人當然是多多益善,最好能一直來,不要跑到別的醫院診所看病。
  • Omnipotent(無所不能、全能)

    如果不是為了錢,還有什麼理由會讓醫師強化自己「無可取代」的形象?最常見的就是「Omnipotent」心態。

    我記憶非常深刻,在住院醫師受訓期間,常為了某位個案症狀惡化(甚至自傷、自殺)而沮喪、自責。督導醫師總會提醒我:沒有哪個醫師是全能的,不要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究其根本原因,很大部分是來自台灣的「升學制度」。能成為醫師者,幾乎從小到大都是同儕中的佼佼者,沒受過太多打擊、挫折也就罷了,一帆風順、呼風喚雨也所在多有,容易出現「Omnipotent」心態也就不難理解。而且,很多時候並非「刻意為之」,而往往是「不自覺」的。但是正因為如此,「破壞力」也才會那麼大。


常聽到某些醫師,早上9點開始的門診會「認真」的慢慢看,下午診的醫師都下診了他還在看。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表示醫師看診很仔細、很認真。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除非是「外科系」的醫師,自己開刀處理的病患當然得自己照顧(或者「收拾善後」),否則就表示:(1)看太多病人了,(2)每個病人看太久了

(1)某個程度不正表示,醫師(潛意識)覺得:「只有我看得好這些病人,如果我不幫他們看診,他們就完蛋了。」

(2)說來話長,日後有機會再詳談。只先點出一個重點:看診時間太短,品質當然不可能多好,但是「一般門診」的看診時間太長,品質不見得比較好,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


我認為,「無可取代」的心態除了對病患、對健保系統會造成傷害,對醫師本身也是如此。


工作的品質與效率,勢必是隨著工作時間拉長而逐步降低的,醫療更是如此。除了少數擁有超人意志力的醫師以外,動輒五、六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門診,後半段品質與前半段的落差有多大?應該沒有人「敢」自找麻煩進行這樣的臨床研究。

「每個病人都用十成功力(與時間)看診,然後第五個、第六個小時只剩五成功力」,以及「每個病人都用八成功力(與時間)看診,盡可能從頭到尾維持水準」,兩者之間如何取捨,我認為是醫師,特別是精神科醫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我對不少診所的「Google評價」印象很深刻。排除惡意抹黑、以及明顯是花錢「買」來的留言不談,常常看到明明是同一位醫師,卻有截然不同的評價。

某位病患表示:X醫師人很好,很溫和、很有耐心。另一位病患卻表示:X醫師很沒耐心,口氣很急又很衝。

箇中原因當然很多,但絕對包括「門診病人太多看不完」。就算是「今天和家人吵架,小孩不聽話」而導致醫師心情不好,從某個角度來看,不也是因為的工作時間太長、休息放鬆時間不足,所以情緒穩定度、耐心度才會降得更低?

raw-image

或許你會說:如果他有辦法、也想犧牲奉獻,難道不是他的自由?以下提出我的兩點看法。

  • 前文提到過,我認為偏鄉醫師無可取代的「程度」較高,但並非「絕對如此」。在此進一步說明:「輕重緩急」的區別即使在醫療資源缺乏的狀況下依然有必要,不應該「一視同仁」,妄想幫助、救活「每一個病人」,否則帶來的傷害反而可能較大。

    或許你會說:醫療怎麼能有「分別心」?應該「有求必應」才對,也才不會「對不起」病人!

    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急診「檢傷分類」。整隻手掌被切斷噴血,應該算是很嚴重、緊急的狀況吧?被送到急診後,一定是第一個優先看診嗎?不一定,要視當時其他病人的嚴重程度。如果同時有病人頭部槍傷失去意識、心肌梗塞呼吸心跳停止,斷手的病人有可能被擺在第三順位處理(這樣的場景在美國急診並不少見)。

    另一個例子則是COVID-19疫情中,世界多個先進國家醫療體系不堪負荷,必須把資源「選擇性」用在「比較有希望救活」的年輕、輕症病患身上,(比如呼吸器、加護病床),換句話說,講難聽一點就是「要放棄救治老人與很難救活的重症患者」。

    你說上述兩個例子都是「極端狀況」,並非常態?台灣醫界陸續有幾起實際案例:偏鄉醫師過勞,自己中風半身不遂;急診醫師過勞,腦出血智力退化;至於醫師在辦公室猝死的例子,網路隨便一查都有報導。他們的犧牲奉獻精神固然值得敬佩,但最終卻是「原本想盡可能救多一點人、也願意犧牲奉獻(善意出發點),卻變成能救的人比本來少很多(負面的結果)」。

    醫療是「長期抗戰」而非「短期決戰」,如何瞭解自己、拿捏自己的「極限」,是每個醫師都要學習的課題。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佛度有緣人。即使是佛,也不可能救得了每個人,更何況是身為「人」的醫師!
  • 我認為,醫師除了「認真看診」以外,還必須同時負擔「教育病患」的責任,而且不只是「疾病本身」的教育,更包括「就醫習慣」的教育。雖然現況是多年來健保、民眾、醫師三方面交互作用所造成的「共業」,但我認為抱持「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我要花時間、花功夫教育病人改善就醫習慣」的心態,依然不是負責的作法。

    具體而言,教育病患應該(但不限於)包括:該轉診就不要猶豫,不論是從診所轉診到醫院、醫院轉診到診所,甚至診所轉診到其他更適合個案的診所(基於離家距離、醫師專長、診所理念等因素);不需要掛號看診的病患,該退掛就要退掛(基於根本未達就醫程度,只是為了讓家人安心而來,或者只是因為想提告而前來要求診斷證明等因素);不需要開藥的狀況,不該開藥就不要開不必要的藥物(比如病人為了「不想白花掛號費」,而要求醫師開一些止痛、過敏、腸胃藥)。

    我印象非常深刻,某位子女也擔任醫師的親友,在得知我上述想法與努力之後,疑惑的問我:這樣做對你有什麼好處?錢賺得比較少,也不會有人感謝你。我當時的回答是:總不能大家都放給它爛,只想著「反正只要我賺得到錢就好」,總要有人做這些事,否則現況永遠不會改變。

當然,想要進行上述努力,在台灣醫療現況下確實有不小的難度,尤其是健保限制、收入考量等因素。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更值得努力,不是嗎?

話說回來,醫師收入到底如何?真的因為健保而變得沒錢嗎?下回繼續為大家「揭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34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3/03/15
上一章討論到精神科藥物的成癮性、副作用、減藥、停藥等主題,當時我誤以為已經是「藥物」部份的最後一章,其實還有兩個常見問題沒討論到,所以今天這一章才是最後一章。 ★健保會影響開藥嗎?自費藥會不會比較好?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費藥物? 老子有錢,能不能花錢吃自費藥比較有效?我只是小康家庭,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
Thumbnail
2023/03/15
上一章討論到精神科藥物的成癮性、副作用、減藥、停藥等主題,當時我誤以為已經是「藥物」部份的最後一章,其實還有兩個常見問題沒討論到,所以今天這一章才是最後一章。 ★健保會影響開藥嗎?自費藥會不會比較好?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費藥物? 老子有錢,能不能花錢吃自費藥比較有效?我只是小康家庭,為什麼醫師要我吃自
Thumbnail
2023/02/15
本章是「藥物」部份最後一章,也是服用精神科藥物時最常見的幾個疑惑。 ★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又不好,該請醫師換藥嗎? 吃完藥還沒感覺到效果,副作用就很明顯,反而更不舒服,乾脆不吃還比較好! 首先得澄清,「藥物仿單」上列出的副作用有非常多,而且其中有些看起來很恐怖,但其實重點應該擺在「發生率」。
Thumbnail
2023/02/15
本章是「藥物」部份最後一章,也是服用精神科藥物時最常見的幾個疑惑。 ★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又不好,該請醫師換藥嗎? 吃完藥還沒感覺到效果,副作用就很明顯,反而更不舒服,乾脆不吃還比較好! 首先得澄清,「藥物仿單」上列出的副作用有非常多,而且其中有些看起來很恐怖,但其實重點應該擺在「發生率」。
Thumbnail
2023/01/18
上一章開始進入「藥物治療」的討論,獲得讀者們的廣泛矚目,在此先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本章將繼續深入探討與身心科藥物有關的幾個主題。 ★為什麼不同醫院、不同醫師可以開的藥不一樣? 為什麼之前看診的醫師開某個藥給我吃,現在的醫師卻告訴我沒辦法開相同的藥物? 以下將幾個常見原因分為三大類別說明:
Thumbnail
2023/01/18
上一章開始進入「藥物治療」的討論,獲得讀者們的廣泛矚目,在此先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本章將繼續深入探討與身心科藥物有關的幾個主題。 ★為什麼不同醫院、不同醫師可以開的藥不一樣? 為什麼之前看診的醫師開某個藥給我吃,現在的醫師卻告訴我沒辦法開相同的藥物? 以下將幾個常見原因分為三大類別說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全民健康保險讓臺灣民眾能以較低費用獲得高品質醫療,然而醫生卻面臨著薪資與付出不成正比。臺灣健保標準流程無法適應醫生治療需求,全民健康保險需要考慮如何平衡財務狀況以及醫師的合理待遇,失控的健保體系造成龐大的財政缺口,只能以醫德無上限填補。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