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標籤之下,看見人的多重面向──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雷!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情,請斟酌閱讀)
/
關於我試著想寫下看完《​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一些零碎感受。
冥婚、緝毒、刻板印象、歧視,新鮮的綜合題材,以傳統民俗信仰為背景,叩問性別議題,很恰巧地讓我想起前陣子讀的〈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和〈疼痛轉生〉,調性很像,幽默詼諧的喜劇成分,讓人忍不住在裡頭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它無疑是商業的,也無疑有著慣有的敘事走向:兩位主角的極端對立─衝突─和解─溫馨結局。那麼,既然劇情走向不出所料,它為什麼還能如此讓人喜歡?
或許,正是它在舊有的手法和框架裡,處處藏滿了驚喜。同時,更在某些部分真實地觸及了幾個核心──在感情裡,我們能如何認知彼此的差異,直面關係裡真正隱藏的問題?在親情上,我們又能如何理解彼此說不出口的深沉情感?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電影劇照,圖片取自「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臉書/金盞花大影業
「找出未完遺願」的指示,將明翰與毛毛牽引在同一條路上,依循著這個似乎僅存在於表象的簡單問題,迫使毛毛打開生前那些,自己未能面對的,與家豪的、與父親的,關係裡的愛與傷痕。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電影劇照
死Gay、臭直男,像是站在光譜兩端,極為傳統的兩種角色典型。隨著劇情推進,當衝突拉到最高,明翰的橫衝直撞,毛毛的脆弱防備,都在兩人的劇烈爭執中顯露無遺,情緒失控,互揭傷疤,於是在難堪的憤怒之下,兩人都不得不凝視自己埋藏而不願面對的一部分。
像是毛毛在破碎中,看見自己在愛裡的需求和匱乏;像是明翰在被背叛中,發現自己情感的盲目;或甚至是最後,因著生死隔閡、第三人的引導,讓毛爸這樣不擅言詞的中年男性,終於能夠親口訴出深埋心底的愛與愧疚。不論毛毛能不能聽見,訴說的本身,就是修復。而正是因為不擅表達,那些愛和虧欠,才更加深沉。
寫到這裡,不禁也想停下來問一問自己:你未完的遺願會是什麼?
但也畢竟因為是戲吧,得以透過超乎現實的手法,穿越死亡、冥婚、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兜兜轉轉的一切巧合,順利地填補那些遺憾。只是很可惜,現實人生裡不盡然都能有這些推力。未完的話、不敢面對的傷、永遠留下的遺憾,總是存在。
儘管是那樣,透過戲劇能夠填補那些未能圓滿的缺口,依舊是非常動人的一件事情。於是在這樣的一部片裡,我們能看見的終於不再只是政治正確的老調重彈,宣導「愛無差別」的單一價值,而可以更純粹地,呈現那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複雜而細碎的面向。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電影劇照
也因為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多元地,討論彼此各自在裡面看到了什麼。
比如,什麼是臭直男?什麼是死Gay?假如拿掉負面形容詞,直男和Gay,這樣的詞彙本身帶有什麼情感投射?如果Gay感受到的是歧視,那麼直男是不是也是一種歧視?歧視,是不是也僅是來自不瞭解?
看著吳明翰從不瞭解到瞭解,循著一貫的衝動、暴怒、直線性前進,毫無思考地戳痛毛毛的傷口,卻也比誰都替他抱不平,爆揍家豪之後,在河堤邊笨拙的鐵漢柔情,既演繹了直男「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然後在那邊惱羞成怒」,也呈現了他直線思考下的柔軟、純粹與真摯。
是啊,不論是臭直男還是死Gay,在他們鮮明的特質背後,總有各自可愛的地方。
這些都帶著我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在很多個無意間,自以為瞭解地為某些人貼上了標籤?就像戲裡輕鬆提到的,鬼並沒有都互相認識,他們只是恰好有著同樣的身分而已。把人分門別類很方便,卻始終無法準確公平,人的立體和多面,總是無法以單一標籤所概括。就像我們不也都包含著多重的身分嗎?女兒、學生、同學,某些特徵確實有可能符合其中一種身分的群像,但那始終無法代表整個自己。
於是終須反問自己:經常無意間為他人貼上標籤的我們,能不能保留一份,在還不夠瞭解之前,不要隨便定義任何一個人的態度?
永遠不要忘了,每個人都存在著立體而多面的個別性啊。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電影劇照
/
註1:以上用詞純粹依循電影脈絡敘述,絕無指涉任何人或冒犯之意。
註2:圖片取自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臉書劇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1內容數
努力不要忘記想要書寫的理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我家社區在做普渡,也許我在寫這篇文的時候,旁邊有一堆吃飽喝足的好兄弟在探頭探腦看我玩什麼把戲也說不定(不會說你們壞話啦!) 小時候沒有什麼娛樂,一聽大人要講鬼故事,立馬圍過來一堆又愛聽又害怕的小蘿蔔頭,人多壯膽,怕了大家抱在一起,好像也沒那麼害怕了! 記得那時好像「皇冠」還是什麼雜誌有一個專
雖然我不喜歡鬼丈夫幾乎把毀容這個痛苦拿來當男樂梅角在一起的阻礙,但我還是慶幸我有把鬼丈夫看完,因為我真的太愛配角楊萬里了。 楊萬里是個大夫,是他衝進火場把起軒救出來,然後盡心盡力的照顧,才讓起軒撿回一條命。 而紫煙,她是因為媽媽紡姑被起軒的表舅欺騙玩弄,當初紡姑求起軒奶奶替她作主,奶奶卻把她趕出
Thumbnail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完美無瑕的,我們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其實是人性的一部分。
Thumbnail
結合同志、冥婚和辦案議題,平常鮮少在看國片的我,也被2023年上映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新穎的題材吸引。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毫無瑕疵,畢竟劇情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若單純從輕鬆看喜劇的角度切入,個人覺得還是有可看性的。 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恐同男警吳明翰因一次執行任務,在地上撿到紅包,
Thumbnail
《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這本書提到了許多關於長照家庭的人間鬼故事,主要照顧者在承受照顧病人的壓力的同時,還要應對各種來自親戚的壓力與批評,提醒讀者如果不是在照顧現場,則應尊重主要照顧者並給予最大的支持。
Thumbnail
臺劇《愛愛內含光》以大膽露骨的「性」作為亮眼包裝,實則藉此剖開角色的靈魂內核,拉出所有關於難以啟齒的創傷、慾望和情感。本文探討了主要角色對「性」與「愛」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兩代間的婚姻觀念差異。透過對比,無褒貶、善惡劃分,呈現了兩代對性、愛情與婚姻觀唸的差異與衝突。
之前嘗試週更文章,但因忙錄或不知分享什麼就停擺,後來聽朋友分享不一定要有主題,想想為何當時為何要週更,也是,當時是為了練習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文字能力的練習,所以,將當天的想法或心得或感想寫下即可,不要給自己壓力。 感想一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最後一幕
Thumbnail
《大叔的愛-Returns-》挾著話題強勢回歸,原班人馬延續前作的瘋狂搞笑氛圍,每集都讓我噴笑。殷切等待on檔新集數播出的同時,我回頭複習第一季,憶起當時跟阿流推薦的短評:明明這麼胡鬧,演員卻真摰到讓我跟著又哭又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我家社區在做普渡,也許我在寫這篇文的時候,旁邊有一堆吃飽喝足的好兄弟在探頭探腦看我玩什麼把戲也說不定(不會說你們壞話啦!) 小時候沒有什麼娛樂,一聽大人要講鬼故事,立馬圍過來一堆又愛聽又害怕的小蘿蔔頭,人多壯膽,怕了大家抱在一起,好像也沒那麼害怕了! 記得那時好像「皇冠」還是什麼雜誌有一個專
雖然我不喜歡鬼丈夫幾乎把毀容這個痛苦拿來當男樂梅角在一起的阻礙,但我還是慶幸我有把鬼丈夫看完,因為我真的太愛配角楊萬里了。 楊萬里是個大夫,是他衝進火場把起軒救出來,然後盡心盡力的照顧,才讓起軒撿回一條命。 而紫煙,她是因為媽媽紡姑被起軒的表舅欺騙玩弄,當初紡姑求起軒奶奶替她作主,奶奶卻把她趕出
Thumbnail
《愛的噩夢》近期上映,受到觀眾熱議。部分影評指出可能存在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的問題。然而,劇情中的情節推演和人物關係可能受到了「敘述性詭計」的影響,本文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探討觀眾面對影片可能產生的誤解和驚恐。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完美無瑕的,我們與家人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其實是人性的一部分。
Thumbnail
結合同志、冥婚和辦案議題,平常鮮少在看國片的我,也被2023年上映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新穎的題材吸引。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毫無瑕疵,畢竟劇情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若單純從輕鬆看喜劇的角度切入,個人覺得還是有可看性的。 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恐同男警吳明翰因一次執行任務,在地上撿到紅包,
Thumbnail
《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這本書提到了許多關於長照家庭的人間鬼故事,主要照顧者在承受照顧病人的壓力的同時,還要應對各種來自親戚的壓力與批評,提醒讀者如果不是在照顧現場,則應尊重主要照顧者並給予最大的支持。
Thumbnail
臺劇《愛愛內含光》以大膽露骨的「性」作為亮眼包裝,實則藉此剖開角色的靈魂內核,拉出所有關於難以啟齒的創傷、慾望和情感。本文探討了主要角色對「性」與「愛」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兩代間的婚姻觀念差異。透過對比,無褒貶、善惡劃分,呈現了兩代對性、愛情與婚姻觀唸的差異與衝突。
之前嘗試週更文章,但因忙錄或不知分享什麼就停擺,後來聽朋友分享不一定要有主題,想想為何當時為何要週更,也是,當時是為了練習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文字能力的練習,所以,將當天的想法或心得或感想寫下即可,不要給自己壓力。 感想一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最後一幕
Thumbnail
《大叔的愛-Returns-》挾著話題強勢回歸,原班人馬延續前作的瘋狂搞笑氛圍,每集都讓我噴笑。殷切等待on檔新集數播出的同時,我回頭複習第一季,憶起當時跟阿流推薦的短評:明明這麼胡鬧,演員卻真摰到讓我跟著又哭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