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根本無處可逃!從「敘述性詭計」看《愛的噩夢》

原來,你根本無處可逃!從「敘述性詭計」看《愛的噩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怪胎》導演廖明毅的新作《愛的噩夢》近期上映,早在台北電影節就引發了話題。有些影評批判劇本安排過於「直男」觀點。本文試圖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可怕的可能不只有林柏宏這個渣男而已。


敘述性詭計,原本是推理小說中的用語,指的是敘事者(一般是作品中的旁白,直觀地看也可說是作者本人)利用誤導的方式,讓觀眾錯認情節的發展,最後當謎團揭曉時,除了有精彩的大逆轉之外,觀眾這時才驚覺自己被騙了!問題是,《愛的噩夢》中哪裡使用了敘述性詭計?很可能一開始你就掉進導演精心布局的陷阱裡了。


raw-image


相信很多人看不懂電影的第一幕,因為它很短,而且畫面刻意用灰階處理。隨著情節的發展我們才知道,應該是女主角白佳琪(項婕如)弄破第一萬顆泡泡紙的畫面。白佳琪相信重複做一萬次同樣的動作,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心願。我們在故事中後段可以得知,她在發現林柏宏出軌後,戳破一萬顆泡泡紙,讓林柏宏主動選擇自己理想的對象,所以林柏宏才有跟網紅女神黑澤由里(謝欣穎)的0.5段感情。


觀眾自然會聯想,電影第一幕那被戳破的泡泡紙,在此刻發揮了作用,讓林柏宏遇見能讓你實現夢想的兔子(黃宣),進而和女神有了令人稱羨(?)的一段情。這當然是很合理的聯想,但是,全片都沒有明說,這一幕是在這一刻發生的。進一步來說,白佳琪可以重複N次這個動作,有沒有可能是她戳破第一萬顆泡泡紙之後,她才遇見林柏宏的呢?


raw-image


我們可以仔細回想劇情,時序是任意跳接的,在那第一幕戳破泡泡紙後,接下來的一幕是白佳琪和林柏宏同床共枕,但早已貌合神離。白佳琪自己主動破壞了「白佳琪」法則,將林柏宏的手放到自己的腰部,而林柏宏卻將手抽離,並帶有厭惡感地轉過身去。


而林柏宏遇上白佳琪的經過也可說是十分神奇。他們透過交換二手書而認識,雖然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但林柏宏的那句:「我愛上她了」,是否有點來得太快了?看完整部電影再重新思考這幾幕,我們可不可以有一個推測:林柏宏是在白佳琪戳破一萬顆泡泡紙後許願的對象?


raw-image


還記得那嚴苛的「白佳琪法則」嗎?在現實中到底有幾個人受得了?我們無從得知。但白佳琪能不能這樣許願:「我想要遇見一個對象,而這個對象是可以忍受我的白佳琪法則的」?於是,整部片都是白佳琪的多重宇宙,林柏宏的命運,在看似「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寬恕下,而有了另外的兩段情,但是,一旦不如白佳琪所願,她隨時可以再戳破一萬顆泡泡紙,重新再來一次。


這也是為什麼,我推斷最後一幕那看不清臉孔的女生是白佳琪的緣故。雖然她表面上給了林柏宏「選擇」,最後還是逃不出她的手掌心,於是她再度牽起林柏宏的手,這次不只是在腰部,而是腹部,並不斷地輕輕拍打。你可以解讀她是在安慰林柏宏(在經歷剛才跟女神共度歡樂時光的恐懼之後),但更可能的是,白佳琪心裡的OS:「我再度重獲這聽話的孩子,如同腹中的胎兒一般」。


raw-image


以上雖然大部分只是推測,但如果以敘述性詭計的角度來看電影中重要的幾幕,可能要傳達的意義,這部片帶給觀眾的是三重的驚恐:令人驚恐的不只是白佳琪法則的嚴苛束縛,不只是黑澤由里迷信的符咒和符水,更讓人恐懼的,是整部片根本可能就是徹頭徹尾的「白佳琪宇宙」,而不管重來幾次,你根本無處可逃!!!


raw-image


avatar-img
Kevin Chen的沙龍
12會員
4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vi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鳥》作為美國電影學會影史百大驚悚第七,有沒有這麼誇張?這是我本來的想法。實際觀賞完後,覺得不只驚悚、恐懼,本片應該可以說是(另類)災難片的始祖吧!
5/5
看到網路上的評價,以及會哭到爆的劇情, 所以來探個究竟。本片針對華人的孝親文化,有很細膩的處理,並具體而微地表達出來。
4/5金孫爆富攻略
對我來說,有點難去評價《破浪男女》,相對於某位影評人說的「慈悲」,看完後我會有一股難以名狀的空虛感。如果這是楊雅喆想要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他是成功的。
從錫蘭的後期作品開始關注的影友,一定會對這部近期限定上映的電影《遠方》有不一樣的感覺。相對於《野梨樹》、《春風勁草》那樣漫長的哲思與辯證,《遠方》多的是空白的詩意美學,也讓我恍然大悟,原來錫蘭的早期作品是長這個樣子的啊!
這篇文章介紹了今敏動畫經典「藍色恐懼」的4k數位修復版,探討了故事情節、角色名稱、以及對現代社會的預言性。同時提到了導演今敏對當代電影界的影響。
4/5藍色恐懼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4/5盜墓奇美拉
《鳥》作為美國電影學會影史百大驚悚第七,有沒有這麼誇張?這是我本來的想法。實際觀賞完後,覺得不只驚悚、恐懼,本片應該可以說是(另類)災難片的始祖吧!
5/5
看到網路上的評價,以及會哭到爆的劇情, 所以來探個究竟。本片針對華人的孝親文化,有很細膩的處理,並具體而微地表達出來。
4/5金孫爆富攻略
對我來說,有點難去評價《破浪男女》,相對於某位影評人說的「慈悲」,看完後我會有一股難以名狀的空虛感。如果這是楊雅喆想要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他是成功的。
從錫蘭的後期作品開始關注的影友,一定會對這部近期限定上映的電影《遠方》有不一樣的感覺。相對於《野梨樹》、《春風勁草》那樣漫長的哲思與辯證,《遠方》多的是空白的詩意美學,也讓我恍然大悟,原來錫蘭的早期作品是長這個樣子的啊!
這篇文章介紹了今敏動畫經典「藍色恐懼」的4k數位修復版,探討了故事情節、角色名稱、以及對現代社會的預言性。同時提到了導演今敏對當代電影界的影響。
4/5藍色恐懼
電影《盜墓奇美拉》藉由盜墓的故事,探討了底層社會問題與藝術的諷刺。女神像的現身成為劇情的高潮,呼應了莫札特詠嘆調《噢!神哪!我願說明》,形成強烈諷刺。本片探討了阿圖尋覓心中「女神」的意圖,倒吊人象徵的自我犧牲,反映對價值的追求。透過自由的嚮往,表現了主角對生命的渴望。片中充滿各式意象,值得深入解讀。
4/5盜墓奇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