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18 讀托芙.迪特萊弗森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與《毒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為2022 Openbook 年度翻譯書的推薦,我才發現托芙.迪特萊弗森(Tove Ditlevsen, 1917-1976)這位丹麥國民作家。查了網路發現,托芙一生創作近三十部作品,包含長短篇小說、詩集與回憶錄。作品常見於丹麥音樂及電影中,也被選為小學生教材。她更獲得丹麥文壇最重要的「金桂冠文學獎」肯定,哥本哈根三部曲裡出現的學校、廣場還以她的名字命名,深獲丹麥國民喜愛。
哥本哈根三部曲裡出現的學校、廣場以托芙的名字命名。
三部曲分別為《童年》《青春》《毒藥》,以托芙第一視角寫成,被視為自傳小說。讀完三部曲,我深切感受到這位才華洋溢、聰明又敏感的女作家對於創作與自我追尋的瘋狂。
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與《毒藥》
《童年》與《青春》分別詮釋了托芙從小到青年時代與家庭的關係、自我的認同、對寫作的追求。托芙在50歲的時候寫下《童年》,形容童年就是「一副長而窄小的棺木」,字裡行間充滿小女孩時期不被理解的困頓與絕望。 兒時的托芙,經常遭受母親的冷暴力,儘管待在家裡同一個空間卻常被當隱形人。母親刻意的冷淡與疏離,造成托芙壓抑孤絕的性格。想跟母親互動卻又害怕被拒絕,心驚膽戰的生活成了童年主旋律。
「童年它也永遠都不合身。只有在某一天,它如蛻去的死皮完全脫落,你才能鬆一口氣,平靜地聊起它,一如聊著一個已經痊癒的疾病。」
以前不懂冷暴力多麼傷人,在各種關係裡經常也是一言不合就沉默,長大了才懂冷暴力的傷害其實不亞於任何一種生理外傷,遺留下來的傷疤也更深層、更難完全去除。閱讀《童年》的時候,完全能理解兒時的托芙在冷漠的家庭中得不到關愛是多麼挫敗與壓抑。書裡對於童年的描述格外晦暗:

🏷「時間流逝,童年變得如紙一般,單薄而扁平。它疲憊且破爛不堪,在低潮的時候看起來,童年無法持續到我長大。」

🏷「而我總是夢想著,有一天我會遇見一個特別的人,他會願意聆聽我,也了解我。我在書裡讀過,我知道這一類人是存在的,但是在童年的街道上,我一個也找不著。」

🏷「童年它也永遠都不合身。只有在某一天,它如蛻去的死皮完全脫落,你才能鬆一口氣,平靜地聊起它,一如聊著一個已經痊癒的疾病。」

◠◠◠◠◠◠◠

緊張的家庭氛圍,讓托芙深感自己的格格不入,於是寄情於閱讀及書寫:「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的局外人,我找不到一個人,可以和我聊聊有關那些將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問題,以及填滿我心裡那些有關未來的想法。」

早在6歲,托芙就試著將當下的心情寫成詩句,祕密地創作詩歌。直到哥哥翻出她的創作筆記本,鼓勵她投稿,才讓她無處言說的幽微心事有了被閱讀、被理解的可能。儘管兄妹關係不甚友好,但哥哥還是為托芙開啟了成為作家的契機,讀來覺得命運的安排真是奇妙!

◠◠◠◠◠◠◠

《青春》裡,托芙對於創作那股炙熱的心情展露無遺。當同年女孩急著在舞會上找到伴侶、母親催她嫁人,托芙卻只在意自己的創作有沒有被刊登出版的機會,滿心期待能遇到賞識她作品的知音。
《青春》書尾,托芙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詩集。
青年時期的托芙,將創作視為生命的全部,對人際關係卻始終小心翼翼,她的早慧與敏感讓我在閱讀時一直想到歌手安溥aka張懸。在一篇安溥與父親焦仁和的訪談中,焦仁和比喻張懸就像「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林黛玉。

📮「你再怎麼小心跟她說話,都還是會傷了她。」焦仁和嘆氣。

《青春》最後,托芙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詩集。一名自成風格的女作家逐漸成形。

◠◠◠◠◠◠◠

三部曲中最高潮迭起的就是《毒藥》了,閱讀的時候看著托芙逐漸邁向藥物成癮、走向瘋狂的過程真的好緊張!
《毒藥》來不及說的是,托芙最終因大量使用安眠藥自殺身亡。
《毒藥》裡,托芙不僅追求寫作巔峰,也在輾轉的愛情關係中尋找自我。她細膩的描繪了自己的四段婚姻,其中不乏有為了創作考量嫁給編輯。

最驚心動魄的當屬第三段,被醫生卡爾以藥物制約的婚姻。為了將托芙留在身邊,卡爾以注滿藥物的針筒餵養托芙的渴求,助長了癮,讓托芙長期處於昏睡混沌的狀態,無法寫作。對托芙而言,注射藥物達到的迷幻狀態等同於沈醉在創作中為她帶來的幸福感,於是她不斷臣服於毒品,也不停嘗試戒斷。而《毒藥》來不及說的是,托芙最終因大量使用安眠藥自殺身亡。

◠◠◠◠◠◠◠

《毒藥》裡的托芙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幸福 — 無論是透過創作或是婚姻 — 都令人驚訝這位作家竟以如此極端自我的行為回應自己的人生。尤其《毒藥》始終帶著一股坦然直率的氛圍:坦然面對自己破碎的婚姻、對婚姻的不忠、對毒品的慾望,甚至是對兒女的漫不經心⋯,像第三者一樣無情的揭露自己的多重面向,讓我在閱讀時無比讚嘆!三部曲最推薦《毒藥》
⊹ 哥本哈根三部曲直到2019年於國際間出版才引爆全球「托芙潮」(Tove fever)⊹

⊹ 哥本哈根三部曲 ⊹
  • 書名:《童年》、《青春》、《毒藥》
  • 作者:托芙.迪特萊弗森(Tove Ditlevsen, 1917-1976)
  • 譯者: 吳岫穎
  • 出版社:潮浪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3/30
  •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9948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50內容數
為你推薦一本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企鵝圖書館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出乎我意料的好看。原本偷瞄簡介又翻了幾頁之後,因為看不出是一個甚麼類型的故事而不是太期待,沒想到看到一半完全被情節吸引,急著想看完。
《鹽徑偕行》是作者夫妻真實的經歷。年屆50的蕊娜與莫思,大半輩子都靠著經營農場過活,安然度日。然而平靜的日子卻在一夕之間變質...
《無限人生》的用字風格完全迥異於我讀過的任何一本布萊恩的小說。一直到讀完書,都覺得像在看另一個作者的作品。不過故事本身,依然是一開頭就非常吸引人。
「或許,在你我的心中,都共同住著一頭野獸,我們有時在尋找它,但有時卻被它追捕,它的名字叫《厄蘇利納》。」──Troy(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會員)
這次試讀的章節是與書名同名的〈貓咪的最後時光〉,光看名稱,原以為會是催淚之作,衛生紙都準備好了呢,結果讀了幾行才發現是一個可愛又笑中帶淚的溫馨小品!
這本書出乎我意料的好看。原本偷瞄簡介又翻了幾頁之後,因為看不出是一個甚麼類型的故事而不是太期待,沒想到看到一半完全被情節吸引,急著想看完。
《鹽徑偕行》是作者夫妻真實的經歷。年屆50的蕊娜與莫思,大半輩子都靠著經營農場過活,安然度日。然而平靜的日子卻在一夕之間變質...
《無限人生》的用字風格完全迥異於我讀過的任何一本布萊恩的小說。一直到讀完書,都覺得像在看另一個作者的作品。不過故事本身,依然是一開頭就非常吸引人。
「或許,在你我的心中,都共同住著一頭野獸,我們有時在尋找它,但有時卻被它追捕,它的名字叫《厄蘇利納》。」──Troy(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會員)
這次試讀的章節是與書名同名的〈貓咪的最後時光〉,光看名稱,原以為會是催淚之作,衛生紙都準備好了呢,結果讀了幾行才發現是一個可愛又笑中帶淚的溫馨小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Thumbnail
介紹了《紅髮安妮》中的故事,探討了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困境,該書如何陪伴不同時代的女孩兒,並引發了對個人創意想像力、自我認同和外在自卑、愛美的思辨等議題。故事中所呈現的角色和情節提供了對讀者生活的反思和啟發。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小美人魚變成人類時被剝奪了聲音,王子卻不知道她愛他。文章中以泰勒絲新專輯 《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的曲目〈loml〉為背景,並探討情感表達的議題。文章展現了作者對於愛的真正含義,以及在愛情關係中的傷害和尋找真愛的過程。
失去的青春與尋找自我的時刻。尋覓心中的房間。在臺北的每個角落,找到安放情感的場所。無處安放的悲傷也許需要向外尋找才能明白。
Thumbnail
這是曉的故事,探討她的自傷行為,以及自己如何應對這些心理挑戰。曉用刀片創造了很多傷痕,這些傷痕成為她的證據,提醒自己要勇敢地活下去。她透過自傷來冷靜自己,感覺活著。這篇文章暴露了她內心的掙扎和痛苦,探討了自傷個案從不同角度可能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塔莎‧杜朵在我眼中是個很傳奇的女性,忘了是從哪知道她的,好像在書店有看過介紹吧?後來在YouTube上有看到關於她的影片,這張畫,就是從上面截圖下來的。 活到九十幾歲高齡,從五十幾歲開始獨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以靠畫繪本謀生賺錢(好羨慕),養牲畜,種花種菜,自己裁布縫衣,製作的還是十九世紀的樣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網路文章小說以濃縮滴雞精調味,2024最新發行講述家庭問題、創業心態議題(非愛情類)。本文沒有金句節錄、不再復述雞湯。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Thumbnail
介紹了《紅髮安妮》中的故事,探討了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困境,該書如何陪伴不同時代的女孩兒,並引發了對個人創意想像力、自我認同和外在自卑、愛美的思辨等議題。故事中所呈現的角色和情節提供了對讀者生活的反思和啟發。
Thumbnail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Thumbnail
小美人魚變成人類時被剝奪了聲音,王子卻不知道她愛他。文章中以泰勒絲新專輯 《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的曲目〈loml〉為背景,並探討情感表達的議題。文章展現了作者對於愛的真正含義,以及在愛情關係中的傷害和尋找真愛的過程。
失去的青春與尋找自我的時刻。尋覓心中的房間。在臺北的每個角落,找到安放情感的場所。無處安放的悲傷也許需要向外尋找才能明白。
Thumbnail
這是曉的故事,探討她的自傷行為,以及自己如何應對這些心理挑戰。曉用刀片創造了很多傷痕,這些傷痕成為她的證據,提醒自己要勇敢地活下去。她透過自傷來冷靜自己,感覺活著。這篇文章暴露了她內心的掙扎和痛苦,探討了自傷個案從不同角度可能意味著什麼。
Thumbnail
塔莎‧杜朵在我眼中是個很傳奇的女性,忘了是從哪知道她的,好像在書店有看過介紹吧?後來在YouTube上有看到關於她的影片,這張畫,就是從上面截圖下來的。 活到九十幾歲高齡,從五十幾歲開始獨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可以靠畫繪本謀生賺錢(好羨慕),養牲畜,種花種菜,自己裁布縫衣,製作的還是十九世紀的樣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網路文章小說以濃縮滴雞精調味,2024最新發行講述家庭問題、創業心態議題(非愛情類)。本文沒有金句節錄、不再復述雞湯。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