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瑋璐 圖/徐瑋璐〕
作者托芙・迪特萊弗森出生於一戰,也經歷了二戰的丹麥被德軍入侵,至於作者在心態上是否有被這樣動盪的年代影響,書中並無特別提及。不過從托芙剛搬出去住遇到的房東太太,會高讚嘆希特勒的話語,再到她的第二任丈夫成為了「自由戰士」我們不難在書中看見,淺淺的,歷史的痕跡。
這是本滿能讀懂的書,字很好吞,一開始購入這套書時,我一直不想走進去,因為感覺要花上好多時間,結果大概一個禮拜多就全部看完了。
這本書大概適合兩種人:共感能力強的人、生命多處和主角相近的人。這兩種人才能完整感受書中趣味。
情緒不定的母親和有點偏激的社會主義父親,還有一個叛逆的哥哥,讓托芙在這個家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以她在「童年」書寫家庭的角度,能感覺她和自己的家並不親近,甚至是以一種「冷」的態度看著自己的家。
這樣的托芙,自然不會像母親所期待的,儘早走入婚姻,她從小喜愛寫詩,儘管父親說女性無法成為詩人她仍要這麼做。我想托芙是個帶著天命的詩人、作家吧,一無反顧的反骨著。
三本自傳式小說,讀起來並不吃力,或許會像一部有點長的電影。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一些不幸的事,而我覺得,我們的青春在國家被佔領時就結束了。」
托芙的第一段婚姻給了她機會,並幫助他創造名譽,而第二個家庭給他一個他想要的家庭,一個孩子,然而這也帶給她產後憂鬱,以及夫妻間的不忠,而最主要讓這段婚姻毀滅的,美其名是她愛上了另一位醫生,然而實際面是,他愛上了那名醫生針筒裡的液體。
這部自傳式小說,說到底是不快樂的,可以說是一部從黑暗走向更黑暗的故事。從灰暗暗的童年到燥動的青春,並在最後結束在總是在反覆於光明和毀滅的成年。並用了自己心中對於毒品的渴望也許永遠不會消失,留下了伏筆。
雖說是自傳式小說,但作者曾經說過這本書都是杜撰的。然而裡頭的女主角「托芙」到底是不是作者「托芙」可能不太算是重點,對我來說,這本書厲害的地方不是托芙經歷過的事情,而是作者用最日常的方式寫出了好比墮胎、吸毒、婚姻的不忠等等,會摧毀一般人道德觀、令人無法想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