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迷茫、快樂、瘋狂,還有不懂事交織而成的故事集,那些年少的炙熱與哀愁⋯⋯
《青春》從托芙第一份工作開始寫起,是頗糟糕頗有趣的體驗,她做不到一天,但我卻將那一天看得津津有味,她寫出細緻的感受,還有一些菜鳥會做的蠢事,比如水洗鋼琴,然後用硬刷子,將漂亮的平台鋼琴表面刷出百條痕跡。
我站在那裡聽著她飄移不定的聲音,替我說明許多事情,而在這些說明之間,她的聲音好像一個空的線軸,失控地在無法打轉的電流裡絮叨著無謂的瑣事。
太太立刻跳起來,在地板來回走動,寬大的袖子不時把陽光剪成憤怒的光影。
接下來是第二份、第三份和第四份工作,我覺得大部分創作者應該都有同感,被工作或是其他瑣事填滿生活,也許不是真的沒時間,但真的沒靈感,然後就日複一日,失去意志力和動機創作。
我只想著要如何逃離這個毫無慰藉的人生。我不再寫詩了,因為生活中找不出靈感。
甚至產生厭世的想法:
我總是不能明瞭自己為何不能忍受人類,又或者人們該如何說話,才能讓我快樂地聆聽?
如果你討厭平凡或是害怕平凡的話,她的文字將走進你的生活,《青春》裡頭很多的感受,真的使我深深地共鳴。
我想起童年的陰魂:穩定的技工。我對技工沒意見,是「穩定」這兩個字,杜絕了所有明亮的未來夢想。就像下著雨的灰色天空,沒有一絲絲陽光可以透進來。
後來她遇到很多人:不介意賣弄身體賺到錢的青少女,把保險套當氣球吹的青少年,總是對女員工伸出鹹豬手的慣老闆,還有帶她出去社交的美麗女伴諸如此類,反正就是形形色色的人。
她產生了很多想法,也做了不少莽撞的事,例如:三分鐘的政治狂熱為自己帶來麻煩。
雖然此書完成的時間在二十世紀中,但如今學校的老師不惜延誤下課時間,也要教我們考試可能會考的東西,彷彿多那一兩分,人生就會飛黃騰達,但好像多講一點性方面的事,就會讓他們感到羞恥。
托芙在本書也提到:
然而,我事後並不覺得十分委屈,他是第一個對我身體感興趣的男人,只要男人對我沒興趣,我就沒辦法走進世界。
也許你看了覺得荒唐,怎麼會有這種想法?但世界就是如此荒唐。沒有人在那個時候告訴托芙正確的性教育,她只能在心裡胡思亂想,就跟你算不出排列組合一樣,漏了一條線索,怎麼算都會錯,錯個十萬八千里。
相比上一部《童年》,這一本的豐富程度更使我驚艷,但不變的仍是那顆熱愛創作的純真,每當她提到創作使她快樂時,我內心也會因為感受到她字裡行間的快樂而快樂。
作者:托芙.迪特萊弗森 Tove Ditlevsen
譯者:吳岫穎
出版社:潮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