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主辦的「半導體世紀對談」於3月16日舉行,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進行對談。受到跨國矚目,現場與線上匯集了各產業領袖與15國駐台大使館代表等千人參與。
唯一到場的國內重要政治人物,是民進黨的賴清德,而且還上台致詞。
天下(遠見)雜誌不說政治立場是否有偏頗,但長期就是所謂的「知識藍」、「菁英藍」、「科技藍」愛看的雜誌。而且是很優秀的商業刊物。
不過居然邀請了具「準總統候選人」身分的賴清德上台致詞。
而同一天發生的事,也就是國民黨提出的選策會名單,讓筆者想到了「南明」。的故事
一、晶片戰爭讓台灣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晶片戰爭」這本書具有歷史、商戰、國家競爭、邊緣政治等元素,讀來卻像一本小說一樣,不覺得生澀。
作者是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他發現半導體(晶片)早在幾十年前的美蘇冷戰就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是關鍵。
本書就是講從美蘇冷戰,一直到未來的美中對抗,半導體(晶片)仍然會是關鍵的決定性角色。而中華民國(台灣),剛好具備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跟產業(半導體聚落),雙重關鍵的角色。
其中當然有很大篇幅在講台積電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去閱讀「晶片戰爭」這本書。
當國際開始注意到半導體的重要性,聚焦的自然是「美中對抗」的格局,就連前陣子的美國矽谷銀行(SVB)的倒閉,都有陰謀論的討論,因為中國很多知名公司,都在美國矽谷銀行有存款。
反觀台灣內部最近的焦點,卻是缺蛋缺電缺水這種基本民生議題、金門逃兵馬祖缺肉軍中槍械的掉包事件的軍隊管理問題。
不可思議啊!這像是會在全世界扮演關鍵角色的國家會發生的事嗎?
而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不思團結成為執政黨,還正上演著內鬥的宮廷戲。筆者實在不由得想起「南明」。
二、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沒有學到教訓。
當北京被李自成攻破,明朝末代皇帝自縊,剩餘的明朝宗族逃到南方,居然自家在內戰。這讓很多歷史學家不認為「南明朝」算是存在過,或是往往一筆簡單帶過。因為內部是分裂的,而且存續的時間也很短。
當北方的大順王朝(李自成),跟滿清政權正在爭奪的是『中原正統地位』。
而當時的背景是百年大饑荒,民生凋敝。
在外有強敵環伺,內有饑荒問題,「南明」主要4個王族,還在彼此內鬥。
當全世界聚焦在「晶片戰爭」,背後的大格局是「中美對抗」,世界的陣營,將形成類似冷戰格局。而且由於中國比蘇聯(蘇俄)更富有,參與的經濟活動更深,所以影響會比『美蘇之爭』更大。
國內有執政黨造成的民生議題,軍隊管理不彰,議會賄選工程瑕疵等等民怨。在野黨國民黨卻在維持著百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內鬥和分裂。
筆者以前就多次強調過,甚至在文章也提到,朱立倫想選2024。筆者的很多朋友還多次表達不以為然。前幾天還是這樣的看法,直到這精美的選策會名單公布後,他們才徹底認同筆者所言,或者說『絕望』?
不針對國民黨選策會名單內的個別人物點名,光從徐巧芯直播落淚、鍾沛君辭黨職,侯友宜更是難得發了一篇有主題(反黑金)的文章就可以知道這名單多親痛仇快。
國民黨長期以來,都是想伸但不能屈。我舉南明,我最有感想的一小段故事:
當時在紹興有魯王朱以海建立的小朝廷,自稱「監國」。清軍攻紹興,魯王朱以海派信使赴福州,向隆武帝朱聿鍵求援兵。信上稱朱聿鍵為「皇伯父」,而未稱「陛下」,朱聿鍵怒,令殺魯王信使。
先不評論,我們對比劉邦跟韓信的一個故事。
西元前203年,韓信攻佔齊國,把項羽最後一支北方的後備軍殲滅。韓信上書給劉邦,請求當假齊王(代理齊王)。當時劉邦則處於被項羽圍困的命運,非常生氣。但經左右張良、陳平踩腳暗示,立刻明白這當中的利害關係,當時天下間唯一能打贏項羽的只有韓信,何況自己正在被圍。於是對信使說:「韓將軍應作真齊王,怎麼能作假齊王。」
也許朱以海身邊沒有張良跟陳平,但劉邦的「能忍一時」的氣度,恐怕才是關鍵。明明知道彼此都互相稱帝,怎麼會連求救還要擺姿態呢?
國民黨內的幾個有能力競逐總統的,不就都在「擺姿態」嗎?
侯友宜希望按照他的步調進行初選,最好是徵招他。也就是「黃袍加身」。
郭台銘對4年前的事「認知」到錯誤,強調是「年輕氣盛」。希望國民黨不要在意跟追究這件事,除了讓他加入國民黨,最好是直接讓他選總統。也算是期待「黃袍加身」。
朱立倫手握黨內大權,是規則制定者,也就是相當裁判角色。黨內人士期許他能當「總教練」,但他個人也許更期待「御駕親征」。
這三個其實都多多少少罔顧外界現實情況,也就是局中人思維。
三、局中人思維和你想的不一樣。
為什麼筆者之前就敢論定,朱立倫就是想選2024?
因為筆者知道局中人的想法,就是和局外人不同。
所謂的局中人思維就是會因為主觀因素設想一個對自己有利(或剛好相反,對自己不利)的情況,而忽略所有外在現實可能。
朱立倫也許民調「一成」不變(因為他的民調長期都在10%上下),但他想的是,只要他能代替國民黨出來選總統,藍軍就會自動歸隊,到時候含淚也會投票。但他忽略了這場選舉,還有個柯文哲,以及那些在過程中被他鬥爭之下犧牲品可能的反撲。
侯友宜目前惡補國際及財經知識,認為自己只要是藍營中民調最高,而且本身是本省人(嘉義人),是國民黨唯一在南部能得到最多選票者。到時候國民黨自然會是由他出來參選,他並不需要著急。但他忽略了國民黨內對於本省人的接受度,國民黨從來沒有台灣人參選總統,更別說擔任總統。李登輝嚴格說是客家人,而且是由蔣經國欽點。同時由於李登輝這個前車之鑑,讓國民黨內很多人對於非外省人的接受度更低。
郭台銘自認聲望不錯,還有BNT紅利。BNT紅利並非只指BNT疫苗,而是他突顯了民進黨的政策缺失,這也是他之前一篇『朽木為官,禽獸食祿』的發文能引起那麼大的回響。而且生意遍及中美日,這三個與台灣影響最大的國家,懂得如何遊走其中,是所有候選人中唯一可能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可以讓一些對政治厭惡的選民,不一樣的選擇,甚至可能跨越藍營的侷限。而且他的民調不低於侯友宜。但他輕忽4年前對國民黨的傷害會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從未在選舉被檢驗過這一事實。
三個人都陷在自己的局中人思維。「黃袍加身」一詞的緣由宋太祖趙匡胤,當時是因為早就定於一尊。馬英九當年的情況就類似如此。但請問這三位哪一位像當年的馬英九的狀況嗎?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200年前就說過:「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提「南明」太遠,那就提西元2019年吧。
國民黨人真的從2019年學到教訓了嗎?
看來更像是正在重蹈2019年的覆轍。
========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