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參加Vista 在TeSA 舉辦的
《擁抱AI時代,善用ChatGPT幫你寫作跟行銷》的講座
AI與ChatGPT 果然是最吸引人的議題
大家都被這個橫空出世的黑科技搞得又興奮又害怕
一到現場大爆滿
這一兩年我常到TeSA開會
印象中很久沒看到這樣爆滿的景象了
V大先是說明了AI這個概念其實早就存在很久了
早在1956年美國的達特矛斯會議中
與會的專家就提出AI人工智慧的概念
討論著「想要在機器上重現人類智慧」的信念
只是這兩年AI技術在理解自然語言上有大幅的進展
我們才明顯感覺AI工具變得越來越好用了
接著V大分享了幾個他自己試用過能幫助寫作的AI軟體
更重點強調使用AI的關鍵是必須跳脫過往關鍵字和Google搜尋的思維
轉變成具有邏輯框架的提問思維
如此一來AI就可以成為一個超強的助手
其中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刻
V大已經是長年在做教學的寫作高手
但當他請AI協助他優化某一篇文章時
ChatGPT 提供好幾個建議都讓他覺得很受用
由此可以AI工具擁有 [遇強變更強] 的特性
只要掌握與之互動的提問技巧
可以大幅提升我們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我認為由V大這樣各領域都有涉獵的高手來
帶領了解如何AI運用在 寫作和行銷的領域
真的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更深更廣的事情
整個講座內容豐富讓我收穫滿滿
這邊有幾個心得想法跟大家分享
自從電腦和網際網路問世後
人類世界就不斷因為科技進步而加速改變
這樣的改變一旦出現就是不可逆的趨勢
而是新趨勢出現的速度還會越來越快
因此我們只能永保一個開放的內心
與其將精力放在抗拒和憂慮新科技的負面情緒上
不如轉換成學習的熱情去擁抱像AI這樣的新事物
成熟大人應該擺脫被取代或者不會被取代這種二元思維
而是用灰階思考的心態去看待新環境的變化
嘗試著微調自己腦力與AI算力的混合比例
找出最有槓桿效益的產出方式
在李柏鋒大大的臉書上看到一段我很喜歡的話
Join Greg Brockman在示範GPT-4時說的一段話:
「我第一次想搞懂稅法的時候,花了一個半小時讀那些條款,卻完全搞不懂,直到我把文件丟進GPT-4然後直接問它問題,由它來推理,我再去讀,我終於搞懂了。這就是我認為這個系統強大的地方。它不完美,你也不完美,但是一起合作就能放大彼此的能力,達到新的高度。」
最後一句話真的很棒
我認為是我們面對未來AI工具最應該具備的心態
送給大家
剛剛說過了AI工具有著遇強就能讓你變更強的特性
關鍵在於你如何有架構有層次的餵給它
然後問它高品質的問題
所以在未來「提問力」會成為一門重要的顯學
這點我真的很有感
當初轉職到現在的公司當壽險顧問
最想要學的就是所謂顧問式銷售的能力
而提出好問題就是整個顧問式銷售的核心
對比顧問式銷售的概念是產品式銷售
講的是產品的規格和性價比
這兩者其中背後的邏輯
跟過往的關鍵字搜尋和新型態的對話式回饋
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我認為具備顧問式銷售能力的人
已經在這個浪潮中佔有先行者的優勢
不過大家也別緊張
如果本身你就是個喜歡學習的人
其實你也已經從平常閱讀的書籍和聽過的演講中
潛移默化到這樣的素養了
因為這些內容都已經被作者用有架構的方式呈現出來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內化這些用來溝通的架構和邏輯
然後用同樣的方式將我們想要完成的任務
有條理地呈現給AI助理
產生更有效率的工作型態
所以啊 說到底 未來的世代屬於有不斷在學習的人
第一個好處蠻容易懂的
想像一下當一個知識工作者
越來越習慣用有系統的方式跟AI溝通時
他的系統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強
時間一久其實整體人類的素質也會跟著提高
第二點是英文能力的提升
我非常推薦大家使用英文跟ChatGPT互動
因為英文是世界上最常被使用的語言
累積出來的資訊實在比中文的資料庫大太多了
資料量越多產生出來的AI回饋也就越強
所以我預測大家以後會越來越常使用英文
大家的英文能力就會越來越好
其實語言這種東西就是這樣
只要有用就會有用
當你把某一個外文跟實際需求綁定在一起
自然就容易產生正向循環
更容易把外文學好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的文章
《從聯考5分到多益955分,那些我自學爬出英文地獄的日子!》
裡面有提到類似的觀念與經驗
以上就是我對於昨天晚上的講座和近期觀察這個AI風潮的想法
文章不知不覺寫得很長
感謝你看到這裡
希望這些觀點對你有幫助
有邀請你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我們一起集思廣益
——
其實面對這樣具有洪荒之力的大趨勢
我鼓勵大家透過各種課程讓各領域的高手來加速我們自己學習的過程
我就蠻推薦大家參加的
有了明確的洞見和背景知識後
再加上Vista這樣身兼編輯、作家和商業顧問的高手帶著大家手動實作
一定能讓你更快掌握這波重要的趨勢
有需要的朋友手刀報名
不然我看以昨晚火爆的程度
應該很快就額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