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有真假、是非、端正、陰陽,你知道嗎?--太上感應(六)

2023/03/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人一出生本就是善人,心地純淨純善。但因漸漸被生活周遭人事物所誤導、教育、汙染,已經染成邪惡心行、習慣,與我們純善心行,180度相違背。
所以常常自以為行善,實際上卻是在行惡;以為是做惡事了,卻不知是在行善。了凡四訓曰:[天地鬼神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誰是聖人? 聖人是佛菩薩、孔孟先師、天帝等等。世俗就是我們,地球上的凡人。
故[太上感應篇]不可不學因為它的是非善惡、因果倫理道德的標準與聖人相同,與地球世間凡人相反。所以做善人、行善事,必須學習研究它的理論方法,然後才不被世人誤導、引誘,而懷疑自己,然後就退縮不行善,甚至同流合汙,就是自暴自棄,傷害自己了。
為善窮理,就是愛自己我們要先愛自己,然後才能真正有能力去愛他人,否則徒然做下惡事不自知,就浪費寶貴光陰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可以不從。
※【太上感應篇】原文
【是非不當】:(人作惡事,顛倒說他是;人做善事,顛倒說他非,是非就不允當。) 凡是仁德之人,豐富仁義之幹,堅固禮義之防,就可以審慮好惡之公,定是非之當。是非在一人身上,就關係一人是善是惡與否;在一鄉里,就緊繫一鄉里公眾的利害;在天下,就是緊繫天下的安危。如何可以不謹慎,而任意放縱言行,錯誤說成正確,善事說是邪惡事的!
【向背乖宜】: (惡人是應該遠避的,反倒心向著他;善人是應該親近的,卻是心反背他。向邪背正,謂之乖宜。)向背就不合宜,最是狂妄顛倒之惡。反之,善人是非明白,所以趨向喜好善事;所以違背邪惡討厭惡事。善人向背合宜,所以親善人,遠惡人。
因此一時的失察,向惡背善,向邪背正,終身敗裂,召感罪禍,甚至家破人亡,怎麼可以不謹慎?
【例證】宋朝蔡京做宰相時,將元祐、元符、司馬光等人,及侍臣蘇軾、文臣程頤、武臣王獻可,等約百二十人登記造冊,汙衊成為姦黨,請皇帝下詔,將這些臣子名字刻於石碑上,放在[端禮門]處,想敗壞其名聲。
當時各州縣,百姓平民皆為蘇軾等人鳴不平。沒多久,石碑被雷震擊碎,蔡京因身犯罪事就很快被處死。
由此例可知,元祐、蘇軾、程頤皆是賢臣,而一國之治更需要文武臣共同輔佐,一國之宰相,應當心胸寬廣,百納海川,為國廣納賢才是正理。否則一人之力如何治國,護佑人民?更何況只為穩固自己名利權位,便已經是非、善惡不當,為自己招感禍事,因果報應不爽,理當如此。
【例證】台灣於2023/2/21確定立法三讀通過,不論貧富,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這就是[是非不當、向背乖宜],國稅乃人民血汗,尤其是最底層人民,長時工作求溫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
政府應當將財稅,用於鰥寡孤獨的照顧,廣建社會住宅、讓低收入百姓青年、貧苦人們免費居住,減輕家庭生活負擔等等,民富才真正是國富。政策必須是有利於國家社會未來長遠發展才是善政。政府如此作法,真是浪費財稅,只有一時的討好人民,這就是惡政。
而豪富者已經是擁有億萬身家,他的財富是建立在中低層人民身上,才能成就,本應該心懷感恩,並將部分財富回報國家、社會人民才是,排除富人不給予金錢,是善政。
因富人不需要財富,需要的是政府引導、啟發善心,捐出財物、能力、事業照顧人民才是[向宜乖背]之德政,才是政府官員應做之善事。
所以政府[是非不當,向背乖宜]的政策,在天下就是危害國家人民;在鄉里就是危害一鄉的人民。[太上]沒有說錯,人人不可不謹慎做選擇,尤其是在選舉之時,選出是非不明,向邪背正之政府官員,便也是台灣人民是非不明,向惡背善的決定,如此不謹慎,一同受害的便是我們自己,所謂是佛說的[因果自作自受,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虐下取功,】:(暴虐小民,只想貪取謀求自己的功勞獎賞。)火燭遇夜則成就破暗之功,舟船得水則成就載物之功,事實是水到渠成,功勞將會自然顯著,不必讓自己特意去貪婪求取。
如果特意去做求取功勞獎賞、聲名之事,則凡是做政府官員,不顧水旱災荒,隨意妄加、浪費財稅,妄建非必要之國家建設,謀取成就治理之功;作為司法檢警人員,緝強盜,不顧真假虛實,陰謀冤枉人入罪,謀取稽查捕獲之功。都可以不必顧惜人民,任意放縱去做。
然而這就是以人民之膏血,換一人的功勞名聲,得到功名,不過是升官;可是災禍也將來到,且可能不只是殺身而死。
【例證】唐玄宗時,日常用度日漸奢侈,且不想用自己的私房庫藏金銀。財務大臣王粠知道玄宗之意,就刻削下民,加重稅賦,一年歲收額外多了百億萬,儲藏在玄宗私人內庫供他使用。玄宗以為王粠能增加國家財富,便提拔他做戶部侍郎(財務次長),可是朝廷大臣、民間百姓皆怨恨他。沒多久,就因為被其弟弟王鐸犯罪所連累,被玄宗賜死。
【諂上希旨】:(諂:奉承。希:揣合、讚助。旨:意思。)身在下屬之位,用巧計奉承在上位之人,且揣摩合於上意,期望得寵升職升官。為了自己的慾望,任何殘害陰謀惡事都能做,這是最欺騙領導者之惡行,最是不忠。
上意還未決定,猶可挽回,只是到有人諂媚逢迎稱讚相助,就會堅定而不可改。這不單指臣對於君,例如屬官迎合上司,豪富者、鄉紳者迎合政府官員,底層公務員迎合主管,家中佣人迎合家主、雇主等等皆是。
凡是居上位者,事事皆應當遵循道理,應謹慎不可貪圖自私自利,使人有機會投其所好;在下者又哪有可邀求非是正理正道之功名、僥倖的不義之財?只知阿意慫恿,奴顏婢膝,徒然喪失自己善心,後果就只是結下無窮的惡業罷了。
反之,善人曉得做領導者之德,關係社會國家之安危,榮寵眷顧只是一時短暫的名聲利益,故每事必定思慮進獻忠言,若是諂媚迎合上位人之惡事,情願罷職離開,絕不敢做。
【例證】唐太宗曾指一棵樹說:[此樹甚好],宇文士隨即迎合太宗之意稱讚不停。太宗馬上嚴肅臉色說:[魏徵勸我遠離奸佞小人,我不知奸佞小人是誰,今天我知道就是你了!]宇文士隨即叩頭慚愧謝罪。
【例證】後唐郭崇韜,迎合皇帝莊宗之意,勸立劉后,意在結交劉后,謀取權位。之後毒殺崇韜之人,就是劉后。希旨勸立,意在謀求鞏固自己權位名利,而反召得慘死之禍,諂媚迎合又有何用?
【例證】台灣許多鄉里長,每遇選舉時,就以金錢、愚昧言行,迎合各黨派內上意,迷惑鄉人選民,去選舉黨派所推薦之有黑道、犯罪等品德不端正的候選人,只為鞏固自己黨內權位,或是鞏固黨派政權。
而選民也不辨是非善惡,只論喜歡討好、外表美醜之候選人,不論選賢與能的道理,而去真正推舉賢德有能之人。選前愚昧,選後自然造就貪汙受賄腐敗的政府,台灣人民自召惡果,所以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又說[遠佞人],是真實話,誠不欺我。
★許多人日日為生活奔波忙碌,心中也日日焦慮不安。尤其工作中遇見不公義、不道德之事,若是與自己無關,便也不想管,這是人之常情。都怕惹禍上身,因此失業。
但是真是這樣嗎?以我的親身經驗,若是先以聖賢因果道德,與人溝通,雖然他人不一定當下會認同,但是給予他人時日思考,時間一久,會慢慢發現周圍人事有些許改變。但最重要是自身有[以身作則],做到自己要說服他人改變之事。正是 古德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當然有人也是執迷不悟,不願改變接受的也有。更會強迫自己與他一起做錯誤之事,這時便是考驗自身是否 [心正不動搖],依然堅持正道,愛護自己,就算失去一切也不改善心。
然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依然還保有工作,並未被開除或失業的 [事實]。所以行善不要[憂慮、預測未來],不要懷疑,專注在行善一事上,否則那會阻礙自己改變命運的腳步,使自己更加焦慮不安,更加急躁憂鬱。
然後就造成自己欺騙自己,三教聖典是騙人之謊言,進而走入錯誤之路,欲改無由了!
摘錄翻譯自《太上感應篇彙編》《太上感應篇直解》
祝大家日日行善不退縮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不管周遭環境如何誘人,一心向善,走向正道,才是真正的愛護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131內容數
太上感應篇,相傳晉抱朴子葛淵所作。開宗明義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蓋彰善癉惡,勸誡世人,知所警惕,而有所趨避取捨! 稽之內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行事、善惡、禍福、吉凶、悔吝之間,有其果者,必有其因。施之人者,報受諸己;如形影之相隨,聲響之相應。廣宇宙自然之理,釐然不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