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

含有「人性本善」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曰: 天時不如地利,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 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 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天時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
Thumbnail
《黑神話:悟空》第三回:夜生白露 黃眉老佛如何猖狂地重建小西天? 為什麼要說「既見未來,為何不拜?」 他與金蟬子有什麼淵源?人性善,還是性惡? 這一盤大棋,黃眉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嗎?
Thumbnail
我很喜歡妳的文章,發人深思!不單單只是玩遊戲而已,也是在探討整個遊戲更底層的脈絡。 一個天庭,上有玉皇大帝、下有弼馬溫 一家公司,上有董事長、下有小職員 俗話說三界分六道,人品分九等。西遊記透過神、人、妖三界和角色地位的設定來隱喻,或有批判封建等級制度的味道,同時又揭示了身分階級之間的矛盾和對抗。(甚至還可以再深得來探討猴子跟人、猴子跟神又有何不同呢,誰是誰的進化,誰又是誰的造化,這要如何說得清) 孫悟空曾被任命為「弼馬溫」,偶然之下得知這只是個微不足道的職位,這就像公司裡一位小職員,渴望被重視,但卻被安排做基層工作,覺得自己的能力被忽視,甚至受限於職位低下,無法展現自己。 孫悟空不滿於天庭的階層制度,企圖以「齊天大聖」的身分自立,試著挑戰玉皇大帝的權威,又類似於一位小職員對公司制度的不滿,試圖打破階層差距、爭取自我發展空間,然而,孫悟空也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讓人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這也反映了現實中,小職員若冒然挑戰權威(露出本性和慾望),可能遭遇懲罰或代價。 最終的自我定位: 孫悟空最後接受取經任務,與唐僧同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這就像小職員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是凡事跟董事長比,而是專注於做好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人生目標。 我覺得慾望本身沒有錯,而是天命人渴望的是什麼? 是長生不老?是財富榮華?還是一顆最真誠幫助別人的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取經之路,甚至有些人會迷失方向、繞了遠路,但這都沒關係,放下無謂的執著,將慾望轉化為前進動力,堅持努力,才能追求中實現真正的成就和意義。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人性本善的觀點,並介紹了漢隆剃刀的概念。漢隆剃刀強調,應該用愚蠢、無知、可原諒的錯誤或未知原因來解釋不友善行為,而不是直接認為對方是惡意。這種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更理性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
Thumbnail
就如同宇牛 所言,形同「修行」。那四層漸趨善意的解釋,其實就是佛法中的「修行次第」。修行的最高層次是什麼?………「不思善、不思惡」。究竟人心的善、惡之分是從哪裡來的呢?因緣生、因緣滅、一切早已註定,而不是天生就看你不順眼。所以啦!修行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心態及意識上的扭轉,否則拿著剃刀強逼自己接受,恐怕會越接越「瘦」。哈哈!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想起漫畫欺詐遊戲的對話,「不去懷疑別人的人,等於放棄瞭解別人。這不是信任,而是漠不關心。」。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期待下一篇,好人變壞人文章。
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時,建議先放鬆心情,以不變應萬變。人心難以捉摸,特別是涉及利益時,雖然相信人性本善,但也不能忘記造成惡行的後天因素。人心不只是外在表象,還有內在複雜的情感和厚厚的防衛心理。
Thumbnail
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 都是對的。 #導師的修煉 之 全世界都在帶你怎麼帶班? 某日,在一個巧合的時機, 聽到小L說:「我就是希望這個班很亂、很吵。」 菜b導:「為什麼呢?」 小L:「沒有為什麼,我就是想。」 #原來這就是他的目的,而不是他國小曾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
Thumbnail
每個人都希望被重視被崇拜,但是每個人都重視被崇拜後,就沒有所謂重視跟崇拜了。所以快樂與共存共處才是所有人的公約數,用公約平等對待每個人,可能可以漸漸消彌這種情況。
今天是這學期最後一天,今天是休業式。 因為擔任導師,所以我有許多被顛覆的感覺。 一、我確認人性本善,一個“不乖”的孩子,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非人性本惡。 二、大部分問題行為的背後,多有從小在家庭造成的有意無意創傷。 三、大部分問題行為的前方,都有學校端(老師或同學)有意無意的打壓。 四、
Thumbnail
本學年最佳師長感言。請考慮見諸報章✌
你是否相信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這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問題,不同的時代、文化和學科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本書可能會顛覆你對人性的看法,讓你發現人性不是黑白分明,而是複雜多變的。這本書就是《人慈》,由荷蘭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於2019年出版,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和討論。 在這本書中,作者從多個角度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