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羅大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網絡就是這麽神奇,這兩天才認識了提刀歸來的刀郎,YouTube卻閃出許多羅大佑的相關影片。網路機制好像有意將爆紅與經典作一番較量,這當然不是機器演算的結果,而是人的評價與思維。我思來想去,唯一合理的解釋大概是,這兩位都是最近「又復出」的歌手,上了熱搜,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了、那一個我一直不怎麽愛的羅大佑。

  相對於具有嗩呐穿透力音色的刀郎,羅大佑的嗓音則是低沉滄桑而破碎,是個名副其實的破鑼嗓子,這樣的歌聲經常被批評不具美感,既然不美,爲何能感動了無數的人?羅大佑的歌到底好不好聽?

  用來自中國的樂評人尤靜波在直播中的説法(不知爲何這個中國人對羅大佑竟是如此推崇,反而不看好流量巨星刀郎、周深等人?)︰羅大佑的聲音並不是說有多美有多好,而是他的聲音承載著我們的青春,承載了我們的記憶,承載了我們的情感,他的演唱已經超越了音樂美學的標準。我們喜愛他的歌是出於過往的追憶,這種喜歡已經超越了審美本身,而是出自心理層面。這對於不喜歡羅大佑這種歌聲的人來説,他們在他的聲音中,找不到情感的承載點,沒有情感的共振,他們的審美觀自然會從美聲的標準去審視了,而去否定羅大佑的那深具個人魅力的破嗓音了。

  我今天想説説,多年後又聽到羅大佑歌聲的心境。

  這次,真的是愛上這副破了嗓子。

  我的孩子是聽教會讚美歌長大的,毋庸置疑的,我則是聽羅大佑的歌長大的。

  一個德國少年喜歡聽的音樂,理應是來自歐美當紅歌手,但神奇的是,他隨我,喜歡的卻是周杰倫、毛不易⋯⋯等人的歌曲,喜歡影視歌曲與看連續劇有關。最近他喜歡上了《長月燼明》的片尾曲《黑月光》,自己下載全劇原聲配樂,讓中文歌陪他寫程式,並要求我找出樂譜,想用小提琴拉出劇中的旋律。

  這表示了什麽?兒子超喜歡華語流行樂。

  兒子認同華語流行樂,而我本人卻不怎麽喜歡流行歌曲,大家口中多少會哼上幾首歌,但我腦中出現的不是蕭邦就是帕格尼尼,在這個前提之下,多少私心想讓兒子跟自己一樣,除了讓他學小提琴之外,我讓他多聽古典樂。

  古典樂有個好處,不必唱,不必記歌詞,兒子中文不佳,記憶歌詞有實際的困難,聽古典樂正好!

  我雖然不喜歡聽流行音樂,偶爾還是會去聽以前在台灣聽過的流行歌曲。不知爲什麽,重新再聽這些歌曲時,往往沒像從前那樣地喜歡,應該是自己對音樂的審美觀念改變了。近年來節奏快、技巧炫的音樂,深得我心,像帕格尼尼、蕭邦、李斯特等人的音樂。而那種軟綿綿的、節奏舒緩的抒情情歌,反而聽不下去。



  這次回首聽羅大佑的歌,卻是例外,他的歌聲帶著歲月的蒼涼與靈魂的深邃,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這或許也與他搖滾樂風有極大關係。   自己在學生時代,並沒有很喜歡羅大佑,主觀覺得那一口破鑼嗓子,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再者,之所以會對周杰倫、王菲、張惠妹、羅大佑等人的歌曲,印象深刻,並非出自喜愛,而是要感謝台灣的公衆場所,在音樂教育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脚色。台灣的大街小巷,無論哪個店家,無時無刻都播放著流行歌曲,在台灣形容一位歌手紅了,叫做紅遍大街小巷,這種魔音傳腦的功力,即便不愛聽流行樂的我,卻也曾被羅大佑的音樂强力澆灌。

  這種傳播的深度其他國家望塵莫及啊!

  從小到大被流行音樂澆灌的結果,不知不覺中,也記住了羅大佑的一些歌曲。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曾經喜歡一個不是很紅的歌星,叫做周蕙,她唱的《相遇太早》、《不想讓你知道》與《約定》剛好對上自己的初戀,加上王菲的《紅豆》,這些歌可謂我個人的戀曲2000。

  在我把他忘掉的時候,早也把周蕙給遺忘了,甚至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連她的名字都想不起來,必須先Google,才能憶起當年。時隔多年,現在再聽她的歌,心中也沒起太多的漣漪,果然是「沒有什麽會永垂不朽」。時過境遷,自己早已不喜歡太過抒情的音樂,而是喜歡帶點搖滾與狂妄的曲調。

  然而,這兩天再次去聽羅大佑的歌,心中不僅湧上滾滾鄉愁,同時也湧出滾滾淚水,正是白居易的那句︰「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小時印象中的羅大佑,既叛逆又搖滾,又酷又神秘,總是穿著一身黑衣,戴上讓人看不透的墨鏡,長年處於青春期。捲土歸來的羅大佑則褪去黑衣,摘下墨鏡,穿著樸素的牛仔褲,拿著電子吉他在臺上又唱又跳。動作雖然已經不利索了,盡顯老態,如今白髮蒼蒼的他,已非當年狂妄的少年郎,歌聲中卻透露出滿滿的歲月滄桑感。臉上掛著一絲微笑,看起來很像是在街上偶遇的一個老阿伯,身影拖著訴説不完的故事,這樣的羅大佑反而讓人倍感親切,心中湧起莫名的悸動。

  看著羅大佑在鹿港媽祖廟前、那一場露天演唱會時,心中卻想起了,每回回到臺灣時,爸媽一定會開車載我去鹿港吃蚵仔煎,在鏡頭裏出現的那一家,看起來似曾相識,不知是不是自己曾去過的那一家?

  看他在臺上唱的是︰「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

  自己人生唱的卻是︰「森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有霓虹燈,森林的清晨,森林的黃昏,空山不見人的人們⋯⋯」

  驟感人生的荒謬與諷刺,我來自城市,回歸森林,來自101大樓,回歸參天古木。夢想追逐了大半輩子,還是默默在追,一點一滴在實現,同時也一點一滴在幻滅。現實人生中,人原本就沒有太多的選擇,會走出城市,走入森林,算是命吧!

  人人命運不同,但對於過往的追憶,卻人人相似!

  這點説明了羅大佑的音樂,存在著某種普遍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3/12/01
老歌勾起舊時光的記憶片段是最佳的寫照,尤其對於去國多年的人們。
羅大佑真的是一代才子
薇亦柔止-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01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是啊!我現在才知道中國人有多崇拜他。
Eric H-avatar-img
2023/12/01
“罗大佑的聲音承載著我們的青春,承載了我們的記憶,承載了我們的情感,他的演唱已經超越了音樂美學的標準。我們喜愛他的歌是出於過往的追憶,這種喜歡已經超越了審美本身” 我也曾是一位他的歌迷,谢谢您的分享勾起我很多青春回忆。
麻吉-avatar-img
2023/12/12
刀郎與羅大佑,剛好也是我前後欣賞的二位歌手,喜歡的共通點都在他們獨特的歌聲。
薇亦柔止-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3
麻吉 一個高亢,一點低沉。
avatar-img
薇亦柔止的沙龍
117會員
178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薇亦柔止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白雪公主的故事裏的七個小矮人,大概也是一般德國人所認知的礦工了。格林兄弟將民間對礦工矮小的刻板印象,寫入白雪公主的故事裏,成爲深受兒童喜愛的小矮人,身材矮小,外型可愛,富有憐憫心,七人一起工作生活,與兒童性喜聚集的特質十分近似,讓兒童觀影時,能自動代入小矮人的角色。
Thumbnail
2025/04/04
白雪公主的故事裏的七個小矮人,大概也是一般德國人所認知的礦工了。格林兄弟將民間對礦工矮小的刻板印象,寫入白雪公主的故事裏,成爲深受兒童喜愛的小矮人,身材矮小,外型可愛,富有憐憫心,七人一起工作生活,與兒童性喜聚集的特質十分近似,讓兒童觀影時,能自動代入小矮人的角色。
Thumbnail
2025/03/23
金智媛飾演的女主,出場的霸氣。而金秀賢則飾演一個入贅豪門的律師,性格溫柔體貼,對有著「百貨女王」稱號的老婆是百依百順,從不敢違逆她的意思。心中願望唯有——離婚。 協議書還未遞出,老婆卻被診斷出得到了腦癌,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也就是説他只要再忍三個月、就可以徹底擺脫這個「霸道女總裁」了。
Thumbnail
2025/03/23
金智媛飾演的女主,出場的霸氣。而金秀賢則飾演一個入贅豪門的律師,性格溫柔體貼,對有著「百貨女王」稱號的老婆是百依百順,從不敢違逆她的意思。心中願望唯有——離婚。 協議書還未遞出,老婆卻被診斷出得到了腦癌,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也就是説他只要再忍三個月、就可以徹底擺脫這個「霸道女總裁」了。
Thumbnail
2025/03/18
寫文案的人,善於在冰冷的犯罪事實下,點出其中人情冷暖,可喜的是【M2檔案】並不以煽情狗血的手法來挑動觀衆的情緒,或是以道德審判的方式强行加入某種價值觀,而是以有條有理的客觀分析,讓觀衆自行判斷體會。
Thumbnail
2025/03/18
寫文案的人,善於在冰冷的犯罪事實下,點出其中人情冷暖,可喜的是【M2檔案】並不以煽情狗血的手法來挑動觀衆的情緒,或是以道德審判的方式强行加入某種價值觀,而是以有條有理的客觀分析,讓觀衆自行判斷體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很久沒看選秀節目的我,這幾年常深感被時代拋下、好像錯過了半個華語樂壇XD 常在發現喜歡的新聲音時,查了才知道人家早因節目表現在網路造成轟動、發過單曲之類,而他也是其中一例。但從發片開始認識也不嫌晚?還是那句:相遇都有最好的時機。
Thumbnail
很久沒看選秀節目的我,這幾年常深感被時代拋下、好像錯過了半個華語樂壇XD 常在發現喜歡的新聲音時,查了才知道人家早因節目表現在網路造成轟動、發過單曲之類,而他也是其中一例。但從發片開始認識也不嫌晚?還是那句:相遇都有最好的時機。
Thumbnail
看他在臺上唱的是︰「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 自己人生唱的卻是︰「森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有霓虹燈,森林的清晨,森林的黃昏,空山不見人的人們⋯⋯」
Thumbnail
看他在臺上唱的是︰「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裏的人們⋯⋯」 自己人生唱的卻是︰「森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有霓虹燈,森林的清晨,森林的黃昏,空山不見人的人們⋯⋯」
Thumbnail
資深音樂人羅大佑日前擔任金音獎頒獎人,頒獎時突然說出「我是羅大佑,看著我」引發台下歡呼。原來是因為日本動畫《JoJo的奇幻冒險:黃金之風》主題曲〈背叛者的鎮魂曲〉的一句日文歌詞神似中文「我是羅大佑,看著我」而成為網路迷因,主辦單位發揮創意讓羅大佑親口說出,引發動漫迷熱烈討論。
Thumbnail
資深音樂人羅大佑日前擔任金音獎頒獎人,頒獎時突然說出「我是羅大佑,看著我」引發台下歡呼。原來是因為日本動畫《JoJo的奇幻冒險:黃金之風》主題曲〈背叛者的鎮魂曲〉的一句日文歌詞神似中文「我是羅大佑,看著我」而成為網路迷因,主辦單位發揮創意讓羅大佑親口說出,引發動漫迷熱烈討論。
Thumbnail
管它飛彈東南西北飛,馬照跑,舞照跳,魑魅魍魎吱吱叫。論文可以抄,學位可以騙,選舉不能輸,道德一斤知多少?
Thumbnail
管它飛彈東南西北飛,馬照跑,舞照跳,魑魅魍魎吱吱叫。論文可以抄,學位可以騙,選舉不能輸,道德一斤知多少?
Thumbnail
謝謝金曲,感謝金曲,讚嘆金曲。今年視覺投影出來的質感超棒的,搭配表演相得益彰。
Thumbnail
謝謝金曲,感謝金曲,讚嘆金曲。今年視覺投影出來的質感超棒的,搭配表演相得益彰。
Thumbnail
我暫時不會看第十期 (紅歌特輯),得心理建設一下嘿。這篇是第九期與第十一期放一起,篇幅比較長~
Thumbnail
我暫時不會看第十期 (紅歌特輯),得心理建設一下嘿。這篇是第九期與第十一期放一起,篇幅比較長~
Thumbnail
第一次見到廖俊濤是在《明日之子》裡,作為賽道第一個出場的選手,想必是節目組想要力捧的對象。他講話的風格和唱歌簡直是判若兩人,他一開口唱起歌,立刻讓人起雞皮疙瘩,當時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節目中好幾首作品都可以展示出他是真正的創作歌手,他的歌很耐聽,而且很細膩,每次聽都能感受到不同。
Thumbnail
第一次見到廖俊濤是在《明日之子》裡,作為賽道第一個出場的選手,想必是節目組想要力捧的對象。他講話的風格和唱歌簡直是判若兩人,他一開口唱起歌,立刻讓人起雞皮疙瘩,當時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節目中好幾首作品都可以展示出他是真正的創作歌手,他的歌很耐聽,而且很細膩,每次聽都能感受到不同。
Thumbnail
錯過的或許不只是愛情,你的夢想、你的堅持,到了自己老了再回首,那些年理想中的你,多年後,做到了嗎?
Thumbnail
錯過的或許不只是愛情,你的夢想、你的堅持,到了自己老了再回首,那些年理想中的你,多年後,做到了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