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和語言建構起了生活。語言的表像只是為了溝通滿足生存的需要,與生活脫節 。人們忘卻了交流的目的性也是為了表達情感的喜惡哀樂,玩起了文字遊戲,在體制下盲從。每一個時代不無主義,為了打破體制下的潮流,又建構了能與之抗衡或推翻的反社會潮流的體系,而忽略個人意識。
人類的本能歸於模仿,正是因為得正常生活的把控,壓制了不理智,對生活理想化追求的生命能量。一切未知的角色和難以實現的生命力或荒謬的情景,都壓制不住在劇場被釋放,當代劇場的四方盒子只有被製造出的光,一切的燈暗燈亮都是有意義的,是瞬間激活凝重的或產生情緒。所有在劇場上的吶喊,嘶吼,使得自我情緒化皆有了發洩出口。外界或劇場的影子都建立於真實事物的表象之下,其蘊含的意念就像人心理的內涵心理變化,是無法名言的,卻真實存在。
「1」亞陶說「劇場不局限於固定的語言或形式上,因為它會摧毀假的影子,從而為另一種影子的誕生鋪路,並將真正的生命演出聚集於此。」。亞陶讓我們擺脫只有目的性的語言,鼓勵劇場的影子的精神要存在於真實世界,可是劇場的語言和情節都是經過設計的,觀眾將困在個別主義下的每一個劇場裡,陷於情景之中,無法看到戲劇下想表達的意識湧動。
劇場的影子是具有煽動性的,那麼創作者應該為了觀眾具有辨別能力而保持中立,削弱劇場的魔力呢?還是能放大語言的意涵,上升到鼓動觀眾支持自己某一政治流派的想法?這樣經過設計的語言,是不是也與生命本質脫節,產生矛盾。是否只要抓住了生命能量,劇場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我們無法確保觀眾有正確的審視能力和劇場創作自由的公平性。人們會因為在生活過度追求本我,陷於虛幻的混亂。那劇場影子的魔力有必要套用在生活當中嗎?
我則認為,劇場的影子仍有存在的必要,並且應該衍生到生活當中 。「2」「真正的劇場,因為它在動,因為它使用活的工具,在生命不斷踉蹌之處,激發影子。」時代更遷,舊時代劇場的形式和關注的生命議題不再適用於現代。舊時討論的追求自由與現代該如何將靈魂的空虛填滿的議題一直在變更,劇場將它們匯聚起來。給受困於這些難題下的角色生命,觀眾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意識到生命即逝是終點的殘缺,或為劇情下受磨難後能径步跨過障礙的角色鼓掌。
從此觀者在抉擇的道路上有了不同面相。觀眾從受困於劇情,變成了如從洞穴外回到洞穴內,劇場內如同洞穴內看到的一切都充滿未知。會思考影子的建構是否為真實的人還是木偶,將眼見為憑的思維模式,變成了心理上的多面轉向。把被劇場的影子牽制走,轉換成為被影子引導的,探究到事物的側面。一個雕塑如果只能看見平滑的表面,同一方向的高低便再無意義,只有陰影造就了棱角,平面也就立體了起來,雕像的眼神也有了生氣 。頑石不再是棄料,腳後跟的石頭也不在硌腳。因為敲擊生命後,已經找到它們本質能夠發揮的意義。
「3」「所有真正的人頭像都有一個影子,是它的複像。當雕塑家認為自它的塑造中,釋放出一種樣子,其存在使他不得安寧,藝術就此發生。」。不安分的影子,不只存在於四方盒子裡,還長在烈日下,洞穴外的真實世界。就像白色恐怖或香港反送中運動,人們喪失看見各個主義運動下的原本命題,是為自由或民主,忘卻自己是強行被納入美國腳步嚴禁共產主義的跟隨。國家的號召與支持異派共產的背道而馳。在被社會大眾一同赴向的號召力吸引,再單純自由的語言也蒙上陰影,影子變得慫動,如童話故事般裡的妖魔鬼怪變化再吞噬人心,只有影子純粹的黑能夠表達對異派發聲殘害的腐朽的真實,外表依然潔身自好。
「4」「所有以適當的象形文字所流露的具魔力的文化,都有影子。真正的劇場也有影子。在所有的語言,所有的藝術形式中,劇場是唯一還有影子,並打破其限制的。而我們可以說,從一開始,這些影子就不能忍受限制。」生活是人的真實必驗證存活於陽光之下的影子,缺少影子反之則死亡。故我們不能只看到劇場內演員在眼前上演的形體“真實”,是受到殘害情節後捲曲的身體,還是演員暴戾的形象,就把真實畫地為牢。而是應該先嘗試吸收影子側面的表達意涵,轉化原有自我意識,接受內化生活與表達對於劇場影子的慾望的形態鏈接。
影子的出現是讓人忠於思想帶動行為一致。物體受到光源的照射,固於形態,而其影子卻不能被定型,象徵著掙脫限制的可能性。讓人看到多面像影子給予的可能性和解決方法,雖會造成混亂,如有許多的小溪,難以追述源頭的根本生存需求。可我們必學習將劇場影子對於情感訴求的魔性套用在洞穴外的物質世界。如形上學,只糾結於事物的本質。我們得認知自我的精神寄託,才能貼近自己的本質。擺脫烏托邦式的沉浸在虛實當中,意識本我和超我的隔閡能夠和平共處,就能真正做到“生活”,而不是“生存”二字的空洞,捕捉自然生命力量的渴望與激情。
引用文獻:
1. 安東尼.亞陶著(Antonin Artaud)、
刘俐譯。2010年。《劇場及其複像》《Le Théâtre et son Double》。中國:浙江大学出版社。Pg9。
2. 安東尼.亞陶著(Antonin Artaud)、
刘俐譯。2010年。《劇場及其複像》《Le Théâtre et son Double》。中國:浙江大学出版社。Pg8。
3. 安東尼.亞陶著(Antonin Artaud)、
刘俐譯。2010年。《劇場及其複像》《Le Théâtre et son Double》。中國:浙江大学出版社。PG7,8
4. 安東尼.亞陶著(Antonin Artaud)、
刘俐譯。2010年。《劇場及其複像》《Le Théâtre et son Double》。中國:浙江大学出版社。P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