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

含有「種族主義」共 5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最後整理時間:2025-07-02 上次整理時間:2025-06-16
  我們的居所、工作、食物、醫療照護與法律地位,它們都直接關聯到我們生命的存續與茁壯,而這些東西都全然關聯於社會。自生命的最初,這些作為條件的背景就直接關乎到嬰兒是否能存活下來,能否被預設將度過完整的一生--且相對的,如果她在生命過程中逝去,人們會感到悲傷、為其弔唁。
Thumbnail
林忌真身買家甲林駿傑如何主張右翼的種族民主主義排外反新移民,重創香港民主運動?新移民一定是反民主嗎?林忌的邏輯和中共一樣?若果歷史林忌沒有市場的話......
Thumbnail
在政治攻防變得越烈的時刻,「納粹」、「希特勒」等字眼也接連出現。本文嘗試說明納粹特徵,並回頭對照台灣現況,再從假日法案觀察台灣是否真的正走向獨裁。
Thumbnail
野猪佩奇-avatar-img
2025/05/11
你列举的这三条简直是绿营极端分子的自画像。1.仇恨言論合法化:納粹有著強烈此三条简直是民进党极端分子的自画像(虽然与大陆小粉红不过是一体两面)1.種族主義的特質,認為人種間是有區別的。(亲绿人士将台湾人与中国人区分开,一口一个支那减除,好事亚洲人,坏事中国人。) 2.打壓新聞自由:因為領袖是正確的,所以不同的觀點很難發表出來。(以违反新闻真实为借口关停中天。却对三立、民视造谣编造新闻熟视无睹,钟明轩一个主张台湾独立的人只是因为去过大陆说了几句好话就要被大量网暴,还被八炯、摄徒日记之流贴标签变成通共分子,而且与希特勒相同的是,台湾的政治越来越由正式的议会、立法院等政治协商机构转变为网络和街头政治,不是比谁能够赢得民主辩论,而是比哪个政党更能在网络等媒体煽动民意和在街头游行抗议的声势大) 3.民族主義政策:通常代表仇外,比如仇美恨日,亡我之心不死,留島不留人之類的。(罔顾事实,逢中(共)必反,比如亲绿分子认为中共不敢就南海岛礁问题对菲律宾动武,却全然忘记台湾中业岛已被菲律宾控制达40余年,其国军也是按照美国要求从岛上撤退的,去年台湾亲绿媒体更是登上菲律宾执法船,看大陆海警船在自己的中业岛海域执法,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更不要说按台湾现行的中华民国宪法,对其99.8%的领土仍然拥有声索权;再比如一些亲绿人士称中国电动车就是易燃和质量差,特斯拉就是比大陆货好,却没注意到特斯拉也可能是上海工厂产的。还有,去年夏秋季,正值大陆和台湾汛期和台风肆虐期间,亲绿分子不顾人伦道德,为大陆洪水鼓掌喝彩,更有甚者希望三峡溃坝,淹死大陆1.2亿人,此种言论在台湾亲绿媒体下比比皆是;反观大陆网民无论是b站还是油管,虽偶有咒骂之声,但在台风横行之时,为台湾加油祈福加油仍然是多数,诸如此例,不胜枚举) 4.更強大軍警機構:要壓制異議,避免人民覺醒,讓領導人命令能夠貫徹。(去年韩国突发戒严时,当世界各主流媒体大体以中立客观评价此事时,只有台湾亲绿媒体力挺戒严,以至于韩国人民出于激愤大骂其台湾媒体是蟾蜍。)
老彭-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2
傑克 怪不得得各種摩擦了🥲
充斥著西方白人與現代資本主義的種種偏見與優越感,片中的高級酒店「白蓮花大飯店」就像是一面照妖鏡,不論是演員、大老闆,甚至是飯店職員,彷彿都會在這裡被喚起最深層的黑暗慾望,並且在彼此的化學效應之下,交織出一幅地獄像。
Thumbnail
4/5白蓮花大飯店
Claydee-avatar-img
2025/05/02
喜歡的podcast主最近也提到了這檔劇,經過您這麼一深入介紹,就更想看啦♥️
職場讀書人-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02
Claydee 真的強烈建議不要一次看完!我之後想想,如果分三次看或許我會更喜歡它~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 本文無劇情劇透 「罪人」是一部極具野心的作品,它大膽地將多種看似毫無關聯的元素交織融合,最終編織出一部風格獨特、氣韻非凡的佳作。雖本質為音樂片,卻巧妙地披上恐怖驚悚片的外衣,深刻探討種族主義議題,並摻入黑幫、宗教等豐富面向。節奏流暢、敘事創新,大概率能成為2025年口碑與票房雙贏的黑
Thumbnail
5/5罪人
  Lazard企圖透過演員Ashley Judd、歌手Taylor Swift在#MeToo運動中面對性騷擾的形象,討論擺脫二元框架如何可能。由此開闢一個接納不同經驗、不同受害者的空間,讓一切都得以被聆聽與承認。
Thumbnail
  於是,這顯題化了Harcourt兩條路進背後的問題意識:一,為什麼有些議題能夠成功打破沉默,成為論述中心,換言之,它們是如何主流化的?主流化的過程中,有什麼是我們需要反省與注意的?二,我們需要去談那些鮮少被談論、難以主流化的議題,但要怎麼打破沉默,才不至於重蹈Nussbaum的覆轍?
Thumbnail
本文會從洗白文化談起,延伸到為什麼換色不等於平等,並從過去的好萊塢電影看白人對平等的看法,及用數據佐證美國的種族不平等現象。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