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或雜誌上的各種看好的理由,卻多半是因為股價上漲之後才被編寫出來的理由,如果股價慘跌,新聞裡只會看到悲觀的理由,買進股票的理由絕不應是報導所見原因,但應該是什麼理由?因為景氣落底即將復甦?誰能確定?這只是一種推測,更何況景氣復甦也不保證股價就會上漲,如果股價不便宜,景氣繁榮也未必會讓股價上漲,如果股價已經領先出現一定程度的漲幅,景氣復甦也無法讓股價再有更多表現空間。
如果不是景氣的理由,也許是因為投資報酬合理,例如股息殖利率夠高,只不過投資報酬率向來必須和風險一起考量,報酬率是否足以涵蓋損失的風險?當投資焦點放在股息報酬率的時候,一定得同時評估價格損失的風險,例如貨櫃航運股如長榮、陽明股息夠高,但股價表現看似沒什麼吸引力,恐怕是後續有更大的損失風險,如果無法評估風險,寧可放棄機會,新聞報導或雜誌會幫投資人整理篩選高殖利率股票,卻沒有評估對應的價格損失風險,但評估風險才是更重要的事,同時由於許多相對高殖利率個股股價已經出現不小的漲幅,股息殖利率未必再有足夠吸引力。
另一個常見的買進股票的理由是:股價趨勢,股價已經維持漲勢一段時間而形成趨勢,後續會維持漲勢?股價未來的表現,和過去的表現可能有關,也可能無關,如果正好遇上股價由跌轉漲或由漲轉跌的調整期,追隨趨勢反而是典型追高殺低的失誤,如果投資理由是股價趨勢,必須同時考量股價趨勢有什麼理由可以延續?用什麼訊號來判斷?絕對不是在技術線圖上畫線就期待股價會照著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