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了,清明節是民間幾個大節日之一,於冬至後105日為清明、大約在四月四、五日。清明節是既為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節」。
清明節,子孫帶上祭品,群集於祖先墓前,整理完墓龜墓碑,之後開始祭拜。我查詢了一下,有民俗老師紀錄準備的物品,其中提到十二菜碗,令我印象深刻。祖母規定是十碗,據說各有各的含意。然後媳婦,就是家母,每年就要準備這十碗,還不包括其他物品!如此準備了不知數十年,真是毅力驚人。
另一個讓我覺得有意思的程序,是燒紙錢,據說涵蓋了五行。首先是金紙,有金有紙(木),以火焚之,燒完後在紙灰上灑酒(水)禮成,最後一切歸於地土。現在的環保金,材質已經簡化了,不過在燒金時,都會讓我想起這古人的智慧。
再看清明這兩字,「清」《說文解字》:「清,朖也。澂(音澄)水之貌。」。「朖」就是明朗的朗(音同),而澂音義同澄,所以「清」就是清朗、水乾淨的意思。至於「明」《說文解字》:「明,照也。從月從囧。」「囧」是漢語古字,形容窗戶明亮及透明透光,《玉篇.囧部》:「囧,大明也。」。所以清明節氣的命名,就是用「清」和「明」的本義。
而我喜歡詩人如此形容清明:清淨潔白明亮無染。此刻島嶼百花盛開,寫下「清明」,記錄時節清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