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是由導演彼得·法拉利(Peter John Farrelly)所導,在電影界常稱他與胞弟巴比·法拉利(Robert Leo Farrelly, Jr.)為法拉利兄弟(Farrelly brothers)。也許對其名字很陌生,但對他導的電影一定聽過,擅長喜劇電影的他,曾導過膾炙人口的「哈啦瑪莉」、「情人眼裡出西施」,以及影集「歡樂單身派對」。
主要的演員包括飾演「大嘴東尼」的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 、以及飾演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唐薛利」的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前者也是大有來頭,極巔峰代表作有「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以及早期曾與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對手的「超完美謀殺案」(A Perfect Murder );後者則演出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並獲得最佳男配角的「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以及「
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值得一提的是,此片的編劇之一,正是裡頭真實角色「大嘴東尼」之子尼克瓦勒隆加(Nick Vallelonga),這部片也獲得第76屆金球獎最佳影片(音樂與喜劇類)、最佳劇本與最佳男配角等三項大獎。
英文片名源自黑人司機綠皮書,通常簡稱為「綠皮書」,是在種族隔離時期的旅行指南,記載對黑人友善的場所,幫助非裔美國人應對種族歧視和
吉姆·克勞法。所以大嘴東尼當唐薛利的司機時,就按照綠皮書上頭的指引,找餐廳、飯店。大嘴東尼從對黑人充滿歧視偏見,到最後因與唐長期相處而放下成見,反而倆人成為莫逆之交。
唐薛利之所以會前往
深南部保守地區巡迴演出,我覺得是一場追尋揪結自我的過程,也是試著改變現狀。就像劇中所提的:「光有才華還不夠,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美國深南部的白人對待有色人種似乎歧視尤其嚴重,唐以黑人鋼琴家身份演奏知名白人作品,就好像是「花戰」中池坊專好試著以花的力量感動人心,以花的力量諫言豐臣秀吉,藝術若能單純跨越各種歧視階級藩籬就好,但確實是不容易,所以在各種不合理的安排與對待下,後來的毎一場唐的演出,在音樂中都能感受到他細微的憤怒情緒。
在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車子拋錨時,一群耕作中的黑奴,紛紛好奇地放下手頭的工作,將視線望向車中的唐。此時的唐,讓我想到電影「女朋友男朋友」中阿良說出的那句「我看見一面鏡子,卻發現自己裡外不是人。」的情緒般,唐一方面感慨同胞的處境,卻也無法認同同胞的一些作為,甚至也無法獲得同胞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無法獲得白人的價值認同,在情感上,也是不被認可的少數,所以這一幕,覺得情緒真的很滿。在雨中的那幕,則是大爆發。
幸福綠皮書,按照指示走就真能幸福嗎?回頭想想追求婚姻平權此時此刻的臺灣,難道順著所謂的主流民意就是解決之道?歧視本身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在旁噤聲的你。相信看了此片後,會有更不一樣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