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幸福綠皮書》談愛你是最無須猶豫的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綠皮書(Green Book)」,是美國在種族隔離時期,記載對黑人友善場所的旅行指南,幫助非裔美國人應對種族歧視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的不同而隔離使用)。


  本片講述非裔鋼琴家Shirley(馬赫夏拉·阿里 飾)為了從紐約到南方保守(歧視)的各州巡迴演出,雇用了一位先前在酒店上班,專門「處理」事情的專家Tony(維果·莫天森 飾),擔任保鑣兼司機。相較於黑人的Shirley擁有雙博士、屬於中上階層、儀態溫文儒雅、重視禮節;Tony則是一位義大利裔、中下階層、粗鄙、不拘小節、歧視有色人種、不會表達情感的白人,這樣有趣的組合顛覆了我們對種族歧視的標籤。而電影便是描述這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種族、價值觀的兩人,在路途中逐漸相互理解、包容、成長的故事。


  Shirley的內心是孤獨與矛盾的,在台上表演的他能夠獲得跨種族(白人有錢人)的讚賞,但下了台,卻依然必須受到社會普遍對種族的歧視(例如:將白人使用的廁所與有色人種的分開,但明眼人都知道有色人種的廁所既不舒適又不方便)。Shirley這種既黑又白、既不黑又不白的狀態,讓他顯得孤獨,一方面無法融入白人的上層社會,二方面也無法融入黑人的社群,因此沒什麼人能夠真正理解、或試者理解Shirley。那種與社會主流相反的價值,又無法獲得他人理解的無奈,若不認知到自己的獨特之處、不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到南方演出、為了上廁所來回一小時),對於「偏見」,有權者與受壓迫者便永遠視之為理所當然。


  Tony身為社會上的既得利益者,一出生的膚色就決定了他被社會觀看的方式,但當他逐漸深入南方時,也體認到歧視是無所不在(例如:規範有色人種晚上不得出現在小鎮上、東西不賣給有色人種等)。其實Tony義大利裔的身分,在白人主流的世界中,也不算「純粹」的白人,在中下階層討生活的他,某部分或許更像是個黑人,Tony同樣也不黑不白。


  富有情感的Shirley,逐漸影響了Tony,最後Tony也學會了在信上自然表達情感(愛你是最無須猶豫的決定)。寫信不再只是寄出跟收到,或者說不只是寄出跟收到一張紙,而是那裏頭的溫度。而Tony也影響了Shirley,「工作就好好工作,笑就用力笑,吃東西就當成最後一餐來吃」(不過我想真正的最後一餐是食不知味的吧),Tony樂觀、勇於表達(唬爛)的個性,讓Shirley體認到中下階層的知足常樂,一種有趣而非意義的生活。


  世界是很複雜的,純粹的黑與白只是個理想,因為黑白之間,更多的是灰色地帶,規矩總有例外,例外凸顯了世界的複雜。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獨立的,都有與他人不同(黑)的部分,但我們總是很容易以偏概全的認為(知),就像我們都認為白人就是歐美、歐美則認為黃人就是中日韓,忘了世界還有幾百個國家、幾百種膚色、幾百種的語言。


  那麼,我們如何放下偏見?或者意識到自己的思考其實是個偏見?除了開闊自己的眼界之外(旅行、看書),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我們的思考造成他人的「痛苦」時,便是偏見思考的顯現。例如:不同意同性婚姻合法化,其結果便是讓同志沒有合法追求幸福的權利,讓同志活在歧視的痛苦中。


  「成功靠得不是暴力,是尊嚴。」當社會的主流還不接受某種價值、信念時,最好的方法便是將它「活」出來;先從自己改變起,而非一味要求他人遵循、相信。這需要勇氣,因為可能全世界只有你一人這麼認為,但難道平等、正義等價值是從伊甸園的亞當就有了嗎?即便孤掌難鳴,但只要堅信自己的信念,勇敢的行動,相信他人能夠逐漸理解、看見信念的好,便自然而然地會轉變原先的偏見。就像推廣某種文化,不是一直說某種文化價值有多好、多神奇,而是真正活出一個好的文化價值,讓他人願意產生興趣接觸、理解。又或者一位好的建築師不是說了一口好建築、設計多炫的建築,而是將自己的生活設計得讓人願意相信建築的好,讓人發覺相信建築比不相信建築的人擁有更美好的人生,相信建築成為最無須猶豫的決定。

2019/1/29

avatar-img
51會員
585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還記得工作第一天的場景嗎?從開始工作到現在有什麼改變呢(心理的、生理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形塑自我、成就自我的主要部分,下班、睡覺為的是隔天能有精神上班。工作的影響是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殺了七個人之前》(Shepherds and Butchers)改編自1987年南非的
  4個小時的電影,4個小人物在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一個推了霸凌的同學,導致同學摔死的男高中生(彭昱暢 飾)、一個因為與學校老師產生曖昧關係,影片被上傳而東窗事發的女高中生(王玉雯 飾)、一個即將被送進安養院的老人(李從喜 飾)及一個終日無所事事,因睡了朋友老婆而害朋友一氣之下跳樓的小流氓(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第一段有雷)某天地球飛來12艘太空船,語言學家露易絲(Amy Adams飾)被派去和外星人溝通,為了問出外星人到地球的目的,露易絲因此教了外星人讀和寫文字,雖被質疑太過耗時,但她相信「在任何的紛爭裡,語言永遠是第一個被亮出來的武器。」唯有相互理解,擺脫自我中心的語言思考,才是溝通的最短
  有到戲院看《一屍到底》的觀眾,相信一定都有在導演(第2次)向男主角說:「還有你這屁孩!排練的時候意見一堆!這是老子的電影!!」時一起放聲大笑。   我們為什麼會想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呢?除了暫時讓感官在黑壓壓的電影院內專注眼前的屏幕之外,還有和身旁一起觀看的觀眾們一同大笑、驚嚇、感動等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你還記得工作第一天的場景嗎?從開始工作到現在有什麼改變呢(心理的、生理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形塑自我、成就自我的主要部分,下班、睡覺為的是隔天能有精神上班。工作的影響是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殺了七個人之前》(Shepherds and Butchers)改編自1987年南非的
  4個小時的電影,4個小人物在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一個推了霸凌的同學,導致同學摔死的男高中生(彭昱暢 飾)、一個因為與學校老師產生曖昧關係,影片被上傳而東窗事發的女高中生(王玉雯 飾)、一個即將被送進安養院的老人(李從喜 飾)及一個終日無所事事,因睡了朋友老婆而害朋友一氣之下跳樓的小流氓(
  外遇的對象不外乎小三或小王,但若外遇的對象是同性戀,如果女人的情敵是男人,那麼配偶會是什麼感覺?憤怒?絕望?還是一種不曾被真正愛過的感覺?而作為兒子,又會是什麼感覺呢?   先談談兒子會是什麼感覺;對於兒子,父親的愛,並不因為是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有所不同。差別在於外遇讓父愛變質了;外
  (第一段有雷)某天地球飛來12艘太空船,語言學家露易絲(Amy Adams飾)被派去和外星人溝通,為了問出外星人到地球的目的,露易絲因此教了外星人讀和寫文字,雖被質疑太過耗時,但她相信「在任何的紛爭裡,語言永遠是第一個被亮出來的武器。」唯有相互理解,擺脫自我中心的語言思考,才是溝通的最短
  有到戲院看《一屍到底》的觀眾,相信一定都有在導演(第2次)向男主角說:「還有你這屁孩!排練的時候意見一堆!這是老子的電影!!」時一起放聲大笑。   我們為什麼會想走到電影院看電影呢?除了暫時讓感官在黑壓壓的電影院內專注眼前的屏幕之外,還有和身旁一起觀看的觀眾們一同大笑、驚嚇、感動等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來認為,問題不是「知識」或「雞湯」本身不好,而在於「你自己」! 就像學生們天天去上學,坐在一樣的教室,讀一樣的課本,聽相同的老師講課,學習成果卻天差地別。根本的原因,當然是出在學生自己呀!
Thumbnail
工作成就出色,內心卻常常覺得疲憊不堪?這就是艾麗的故事。這篇文章用艾麗的經驗來解讀幸福五大元素的誤區,告訴你為什麼積極不代表壓抑情緒、投入不代表拼命加班、好關係也需要健康的衝突。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擺脫這些幸福的誤區,找到內心的平衡和更深的滿足感。
Thumbnail
本書金句: 不是成功會讓你感覺良好,而是感覺良好會讓你成功。 【內容重點】 角色扮演和創造性思考:把工作當作角色扮演遊戲,並在工作中加入創造性挑戰來增加樂趣。 自我效能感和短期目標:提升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The 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有一幕令我難忘的場景—當白人司機東尼在公路上替車子換汽油時,路旁正在耕作的男女、老少黑人同胞看著衣冠楚楚的Dr. Shirley ⠀⠀ 那複雜的眼神,讓我想到米勒的畫—拾穗。 ⠀⠀ 米勒有「鋤頭畫家」的稱號,大部分的成長歷程都在稻田中與農夫為伍,畫作
喜歡看電影嗎?  聽過幸福綠皮書嗎? 牙買加裔黑人 Don Shirley在最不受歡迎的年代,在那個白人想割開黑色皮膚要確認黑人血管裡流的血液是否亦是紅色的年代,讀了一個音樂學士,也獲得了兩個榮譽博士。 在年僅18歲的時候,Don Shirley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起演出了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第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1936年,薩沃依別墅(Villa Savoye, 1931)完工6年後:   薩沃依夫人:「門廳裡下著雨,斜坡上下著雨,車庫的牆壁也全部都是水,還不僅如此,我的浴室也下著雨,天氣不好的時候甚至會淹水,因為水都從天花窗湧進來。」   柯比意:「你們應該在樓下門廳裡的桌子上放一
Thumbnail
  什麼是哲學問題呢?能夠被懷疑的都是哲學問題。幸福能夠被懷疑嗎?當然可以,因為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理解、感覺都不同。哲學不像數學,一翻兩瞪眼(雖然波普說,科學的發展是一連串證偽的過程),哲學是在既定的印象中,透過懷疑、釋疑、再懷疑的「對話」過程。就像我們在討論倫理學時沒有標準答案,自己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來認為,問題不是「知識」或「雞湯」本身不好,而在於「你自己」! 就像學生們天天去上學,坐在一樣的教室,讀一樣的課本,聽相同的老師講課,學習成果卻天差地別。根本的原因,當然是出在學生自己呀!
Thumbnail
工作成就出色,內心卻常常覺得疲憊不堪?這就是艾麗的故事。這篇文章用艾麗的經驗來解讀幸福五大元素的誤區,告訴你為什麼積極不代表壓抑情緒、投入不代表拼命加班、好關係也需要健康的衝突。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擺脫這些幸福的誤區,找到內心的平衡和更深的滿足感。
Thumbnail
本書金句: 不是成功會讓你感覺良好,而是感覺良好會讓你成功。 【內容重點】 角色扮演和創造性思考:把工作當作角色扮演遊戲,並在工作中加入創造性挑戰來增加樂趣。 自我效能感和短期目標:提升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The Green Book《幸福綠皮書》有一幕令我難忘的場景—當白人司機東尼在公路上替車子換汽油時,路旁正在耕作的男女、老少黑人同胞看著衣冠楚楚的Dr. Shirley ⠀⠀ 那複雜的眼神,讓我想到米勒的畫—拾穗。 ⠀⠀ 米勒有「鋤頭畫家」的稱號,大部分的成長歷程都在稻田中與農夫為伍,畫作
喜歡看電影嗎?  聽過幸福綠皮書嗎? 牙買加裔黑人 Don Shirley在最不受歡迎的年代,在那個白人想割開黑色皮膚要確認黑人血管裡流的血液是否亦是紅色的年代,讀了一個音樂學士,也獲得了兩個榮譽博士。 在年僅18歲的時候,Don Shirley就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起演出了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第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踏上綠島,不是為了潛水或觀光,而是為了走訪那曾囚禁無數靈魂和身軀,位於火燒島的監獄。 五月,參加了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的人權之路之綠島人權走讀,前往位於綠島的白色恐怖園區,走訪當年關押政治犯的監獄,並由兩位曾在這被關過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分享親身經歷。一般是以25歲以下青年為主的營隊,我參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1936年,薩沃依別墅(Villa Savoye, 1931)完工6年後:   薩沃依夫人:「門廳裡下著雨,斜坡上下著雨,車庫的牆壁也全部都是水,還不僅如此,我的浴室也下著雨,天氣不好的時候甚至會淹水,因為水都從天花窗湧進來。」   柯比意:「你們應該在樓下門廳裡的桌子上放一
Thumbnail
  什麼是哲學問題呢?能夠被懷疑的都是哲學問題。幸福能夠被懷疑嗎?當然可以,因為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理解、感覺都不同。哲學不像數學,一翻兩瞪眼(雖然波普說,科學的發展是一連串證偽的過程),哲學是在既定的印象中,透過懷疑、釋疑、再懷疑的「對話」過程。就像我們在討論倫理學時沒有標準答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