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年又1個月,我又重新回到這個部落格。
並不是思想停滯,而是生活與心靈上的忙碌。當你的心思集中在生活上密切互動的人事物上,便不再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想法,並轉換成文章放在部落格上。我們可以觀察知名社群網站(Facebook)上你朋友的動態:通常處於生活忙碌或熱戀狀態的朋友,很少會上FB(按讚或Po訊息),因為處理自己的心靈活動都來不及了,哪有心思去管FB!相反地,一些孤單寂寞的朋友,通常會在第一時間按讚,也常Po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很好,因為他們渴望得到旁人的關注。
不管如何,我的部落格再度開張(其實之前也沒關閉啦~只是沒有新文章),很高興還能重新敲擊鍵盤,分享我的所思、所見與所聞。
今天要談的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在1959年的一本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會選擇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它有一個非常戲劇化的故事大綱「一個由白痴變成天才再變回白痴的故事」。
本書的撰寫方式是採第一人稱,以心智低落接受治療所親自撰寫之「進步報告」,來敘述整個故事;這樣的寫作方式在這個故事架構下,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第一人稱的心智在白痴與天才之間轉換,所有的用字遣詞必須隨之調整,我認為作者在這部份的撰寫上處理得不錯,同時也成功表達出不同心智的想法。
最引人入勝的思考,其實是不同心智的人,他的反應與思想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主角查理在心智低落的狀態下,其實是感到開心並且認為他有許多朋友;等到他的心智快速成長之後,他才發現原來他所認為過去與朋友開心地玩,都只是朋友在嘲笑與作弄他。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到底是心智成熟還是心智低落對於生活的感受上會比較快樂?
再思考另一個問題,人的心智成長之後,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也學習了不同的情緒,例如憤怒、怨恨、傷心等,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變得困難,也解釋了「人永遠是問題處理上最複雜的狀況」。這樣的理解也讓我自己有了許多反省的空間,原來人的聰明才智各有所屬,伴隨心智敏感度也各異,有時候你無心的一句話或一個短暫的眼神,就容易傷人傷感情。如果自我優越感比較重的人,更可能從交談的話語中刺傷別人而不自覺。從這個角度來看,要找到一個願意了解你、與你契合的朋友是多麼不容易,如果這樣的朋友恰好是你的另一半,可真是天賜良緣,如果不是,也只能好好珍惜這位朋友了。
書中的查理一直希望能變聰明,他認為只要變聰明,父母、家人、朋友都會開始喜歡他,他的人生可以變得更快樂,雖然他後來的意識隨著心智成長而改變,他得到了受尊敬的生活卻也伴隨著痛苦的產生。放大到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來看,每個不同的抉擇或心智的成長都有得有失,我倒是喜歡這樣起伏而不平靜的人生,有時候歡喜,有時候心痛,日子久了回頭一看,這些都是心靈成長的故事,也都是刻骨銘心的體驗。
書中還有許多思考的路線,像是父母對於查理的病徵所顯示的保護與無法接受,等到查理妹妹出生之後,又轉為對查理行為感到羞愧與責難,再再都突顯了父母容易將小孩視為資產而不尊重其自我意識的狀況;另外查理的心智快速成長後,感情方面行為的無法同步跟上,也是另一個議題,我只是覺得一個人要全面的良好發展真的是很困難的事情,也造就了每個人有不同的優缺點,尊重與包容似乎是比較好的人際相處之道。
對了,書名中的「阿爾吉儂」其實是一隻實驗室老鼠的名字,在查理之前接受了同樣的手術治療,因為順利增加牠闖關迷宮的能力,所以查理也在以人類實驗的前提下接受了手術,兩者可說是同病相憐。而藉由阿爾吉儂的下場,我們預測到了查理的結局,作者用這樣類比的表達方式讓故事結束,只輕輕擾動讀者心中的遺憾與心酸,堪稱一絕。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多少都存在著不同心智差距,對行為和言語也會有不同理解,許多「自以為是」的態度通常惹人厭,而「工於心計」的想法其實也早晚會被識破,看來「坦承待人」果然是與朋友維持良好關係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