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獻給時代的鎮魂曲-珂拉琪《MEmento·MORI》專輯 感想解析(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https://streetvoice.com/collage7275/songs/album/97317793/

覺得已經快被珂拉琪這整張給折磨瘋了......這張不得金曲獎最佳專輯根本沒天理,我第一次看到選曲跟編排結構這麼完整的專輯......以前就很愛珂拉琪了,現在直接在心裡封神。

一直很想要講講自己對整張專輯編排的感想,因為對音樂編曲與製作不太有研究,所以會以歌詞意境為主來書寫這次的感想解析。或許也比較偏向導讀。


Memento mori,拉丁語,意指「記住你終將一死」。

擷取自專輯介紹頁面。這段介紹就直接奠定了整張專輯的調性:我們是怎麼活著向死的過程。

這或許也解釋了呼聲很高的〈蓮花空行身染愛〉,卻很難編排進整張專輯的原因。因為這首歌跟專輯內四首台語曲的歌詞內容不太相容,比較沒表現覺悟、生死等議題概念,就難融入整張專輯的脈絡之中。這點待會會再詳述。


〈這該死的拘執佮愛〉

從第一首〈這該死的拘執佮愛〉開始,帶出了參與革命的青年的形象。有人說這首是在書寫鄭南榕,為了理想而現出人生、心思如此單純柔軟的模樣。而這樣的青年,寫出來的文章卻像生死的催命符,直接讓生命被宣判了死刑,令人扼腕的不已。

你應該愛你值得愛的人,為何要去愛那嚮往自由的飛鳥呢?

整首歌向愛著革命者的那名伴侶「你」呼喚,說著「伊」這樣的對象不值得,愛著根本不會讓你獲得幸福的人。

你很溫柔,你不懂革命,如果你能看見彼岸那些受禁錮之苦的人,是否就能理解伊寫的那首歌(文章),真正追求的事物呢?但是你不懂啊,於是都認為這是無意義的事。


這是一首講革命者的歌,講述這種「活著」的方式的歌,再那段爭取自由的日子裡,眾多的青年以自己的性命捍衛珍視的價值,選擇這樣「活著」的時代。

然而這首歌,卻是從一個無法理解革命者的妻子、父母角度來出發,對此感到疑惑、哀嘆,覺得為什麼我愛的人會做這些事呢?繼續不解質疑,卻不見那些洪水猛獸,侵害著人們的生活,只願活在安穩的小日子中。

這首的角度選取真的很厲害,從側面烘托出革命者的姿態,那是不被理解而孤獨的,卻也頑強展現了「拘執的愛」,愛這個世界、愛自由民主,反而更讓人感嘆價值觀上的差異,讓小愛與大愛錯身而過。


於是從專輯的一開始,我們看見珂拉琪描摹出一個「活著」的輪廓。而且不是一般的活,是作為革命的人而活。

這讓我不免想到以前很喜歡張懸的那首〈玫瑰色的你〉,裡面也展現一個搖著大旗、過度天真的革命家,並讚嘆那革命家一往無前的精神,是相近的感嘆。

然而珂拉琪卻用截然不同的方向,來解讀這樣的革命者,這也造就了後來一系列的生離死別。



〈葬予規路火烌猶在〉

延續著第一首革命者與愛他的人的故事,這首歌從那名革命者的角度出發,因為死亡而向心愛的人告別。

革命者看見了那群猛獸提槍踏進了我們的城鎮,所有人民都陷入了絕望,而自己卻只能擋在前面,理所當然被槍貫穿倒在水裡。(而倒在水裡會讓我想起基隆港事件,用鐵絲穿起手掌的人們,被棄屍在水底。)

於是只餘魂魄的「我」只能對著你──愛我以及我所愛的人哀嘆,用託夢的方式告訴你我屍體的位置(揣我的身軀 行入你的夢中),我若要走你也是無可奈何啊,因為我們以生死兩隔。

我知道就算我有千百回人生,我也無法阻擋這些槍械與恐怖的統治,這些人造的惡意侵蝕著我們的日常,但我依然得去做出改變。就只能將你的愛放在我的心上,卻無法回應你的期盼。

我也只能默默看著你,參加我的葬禮,帶著我的骨灰過橋──是啊、過橋就好了,你腳步也要踏好,將我送亡後一切就結束了。那些鬼使神差站在路旁,我知道那些是來帶我的,卻不會是你的歸途,安心吧,你就要好好的生活。

我還記得曾聽過「伊」(或許是「我」的父母長輩)說「小孩子有耳無嘴,好好唸書就好」,但是對不起啊,我選擇了這條路,無法回應你們的期望了。


這就是一個因革命而死的人,內心最深刻的告白──我用盡全力的活,儘管知道不管重來幾遍都會是同樣的結局,但我不枉的人生。

若是我只是未醒的作夢著,是不是就能想像大家和樂生活、平安回家的模樣?然而我並不會這麼做,我只會讓愛我的人傷悲啊,但這就是我的宿命。

最一開始有看過朱宥勳的這篇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jc3QPG-rE

看他的詮釋很有趣,不過因為沒有前後脈絡的關係,所以解釋的方向會跟下一首很像,並不完全是從死者的角度來出發,就稍微可惜一點。但講到民俗的部分還是能看一下,裡面的討論也很精采。


因此在這首歌裡,我們看見了革命者那樣「活著」的末路,以及不悔的覺悟,因為無法看著群眾受苦受難,這更加深了第一首歌對於活的體悟,讓那勇敢面對人生的姿態更加完整,也多了更深層的感嘆。

而在這裡的「死」,卻也鋪陳出下一首中,「活」著的人是什麼模樣。


〈萬千花蕊慈母悲哀〉

這首歌我覺得就比較明確一點,是從愛著革命者的那個人的角度出發,跟第一首其實是相同的主角,卻是用更近的人稱視角來闡述內心的苦痛。(第一首則是使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革命者與愛人的關係。)

除了很深刻的寫出了等待的焦急、知道你不會回來的絕望,以及滿心思念、感嘆著時代作弄人的模樣,將那幽微的情感完整的表達出來,然而從中間也能看見這個「我」,在經歷這些之後,也有了一些變化。


「騎你的 白馬啊 行你欲行的路」

我很喜歡騎白馬的意向,除了闡述真摯的愛情外(薛平貴騎白馬過三關),更有種騎著純真的意念向前行的感覺,是個很符合革命者的象徵(看看拿破崙的畫像就知道了)。

以前也一直把上一句的「記持(記憶)」聽成「旗子」,但整段卻能看出第一首歌的主角,終於理解了革命者的希望,並且繼承了他的遺志,他們的意志漸漸並行,走在了一起。

儘管失去了最重要的人,但那人的意志卻遺留下來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改變。點一炷香祈求那裡我覺得不單單只是為愛人的亡魂上香,更多是祈求未來革命的人的路能更好走些。

只因如此,當我們還活著的人完成了改革,我才能帶你回去原本的地方,那充滿美好自由的故鄉。

雨微落、島嶼天光緩緩冒現,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我看著記憶中你的笑臉啊,來世再會時,我們一定能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


於是一個革命者的「死」,牽動了更多人的「活」,喚起了他們的意志,因而讓他們的「活著」能更有意義,不再只是「有耳無嘴,好好讀書」的無力,而是可以選擇更加美好的世界去努力。

那麼死去的人呢?他們又到了哪裡?下一首歌則有了答案。



〈傷心地獄芳花引魂〉

先說這首歌編曲真的很JOJO(?),超級適合當動畫主題曲,覺得就算是日本人不懂歌詞也能跟著搖起來。而且說實在很有閃靈樂團的味道,但卻走出完全不一樣的路,而且整首歌的編排是我最喜歡的......到最後那段地獄SOLO(?)實在是充滿了希望的感覺,彷彿一路搖滾上了天堂。(畢竟搖滾樂也是一個很叛逆、充滿革命味道的樂種嘛。)

而這首歌則扣回:在第二首歌的那名死去的革命者,終究來到了地府的道途。歌詞中鋪陳地獄的光景,而死去的人也得要接受十墊冥王的審判,才能走向來生。


這首歌的視角也很獨特,從第二首中極近距離的「我」的告白,回到第一首的第三人稱旁觀者角度,卻是由演唱者對這位亡魂「你」訴說安慰。這樣的安排也扣合了輪迴不止的概念。

覺得珂拉琪很擅長將各種民俗元素參雜在一起,尤其是佛教跟道教的信仰,有些細節的元素是不太一樣,卻在他們的歌曲裡面揉和在一塊,沒有任何違和感。


「頭犁犁的少年家 你欲越去佗位?」

飽受摧殘的革命者,尤其是228時期失蹤的那些菁英分子,各個都是悲慘的樣貌,遭受過百千萬劫,關在籠中被無數人踩在腳底,失去活著的尊嚴。

然而他們的精神是高貴的,無論是意外獲是天生註定,就是要來人世間對抗所有不公不義,於是到了地府反倒輕鬆,因為沒有做過任何違背良心的事,就像經歷一場短暫卻深遠的夢境。

有那麼多人複製了你的愛、你的勇氣,你的意志幻化為阿修羅,再度投入戰場遭受百千萬劫,透過絕望之火的洗鍊讓世間變得更美好,所有的祈求都會被天聽見的。

這次就讓神明守護著仍在世間革命的人們,也護持著你接下來的路吧。這次換你真正過了那條奈何的橋,喝下孟婆湯,卸下身上所有的痛楚,忘記的人生仍有月娘看顧。

你的手上不再有鐵鍊、無傷無痛,不見的身軀都找回來了。

而你還記得嗎?那前方的路,那投胎的來世,還有人靜靜在等你。


最後一段便這樣溫柔地扣回了第三首的尾聲,也為這段循環畫上了一個休止符,還有下一個人生等待著投胎的亡魂,而那將會是個更美好的世間。

讓那樣的世間到來,就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所要去努力的了。



小結

至此,前四首歌便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組曲,而且結構完整嚴密,講述一個革命的故事、輪迴的故事、或許死了的人,以及還活著的人們。

珂拉琪非常嚴謹地在安排整組歌的視角,以及故事所要表達的內涵,並且很廣泛地囊括了這些眾生相,並不只單純直指某個事件,而是可以套近所有相近的歷史、無論小或大,都能看見推動時代的人,那些革命的面孔是多麼鮮明而令人惆悵。


而且我認為這是寫給我們這個時代的歌。當我們這輩人,終於有更多資訊,能知道當時228事件的事情,知道那麼多歷史前輩的生死,知道那些惡行惡狀,改變了我們的視野。

我們一開始還未知曉太多時,或許就像第一首歌那樣,不能理解為何那些革命先烈要那樣做,安安穩穩生活不是比較好?到後來隨著深入各種角度(這也是珂拉琪要帶大家從不同視角來看故事的原因),我們漸漸明瞭了那些人為了自由的拚搏,才造就現在安居樂業的景況,更曉得轉型正義的重要。

因為我們希望能讓那些亡魂能安息,拔掉他們身上的鐵鍊,找回失卻的身驅(歷史記憶),讓他們能夠安心投胎轉世,來到更為美好的世界。


記住你終將一死,而你又該怎麼活?

這或許是前四首歌給人最大的提問。




至於後四首歌,覺得應該要分為上下集來說會比較好。

畢竟後面的歌曲,講述著如今終於面對歷史事件,而感到痛苦哀慟的我們,該如何重新看待我們的生命與死亡,以及該怎麼去看待這些歷史的角度。

從原住民的視角來看,格外能找到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axJames-avatar-img
2022/01/06
寫得太好了,謝謝分享~
avatar-img
晨年古倉:藝文評論創作、專案企劃分享
11會員
71內容數
以文學、電影、遊戲不專業評論為主, 標案企劃撰寫分享為輔, 加上一點詩做為調料。
2024/12/09
5月聽新曲的時候就充滿了震撼,一直很想寫些心得,最後因繁忙而作罷。攢存各種想法到了現在,刻意不去翻看相關的評論與解析,只想以最純粹的心情來談談這次幾首新曲,所以這個心得可能理解上有些偏差,但我個人很喜歡單純閱讀的心得,也很適合到時候跟完整的成品互相印證。
Thumbnail
2024/12/09
5月聽新曲的時候就充滿了震撼,一直很想寫些心得,最後因繁忙而作罷。攢存各種想法到了現在,刻意不去翻看相關的評論與解析,只想以最純粹的心情來談談這次幾首新曲,所以這個心得可能理解上有些偏差,但我個人很喜歡單純閱讀的心得,也很適合到時候跟完整的成品互相印證。
Thumbnail
2024/12/09
蓮花,我想也是屬於主角的象徵,就像最後一幕升向宇宙那句:「或許我喜歡的是,一直在追尋他的自己。」是對於這番極力追逐的無悔,對於這段旅程的義無反顧,一個最為純粹的渴求,在無止盡的奔跑中呈現。
Thumbnail
2024/12/09
蓮花,我想也是屬於主角的象徵,就像最後一幕升向宇宙那句:「或許我喜歡的是,一直在追尋他的自己。」是對於這番極力追逐的無悔,對於這段旅程的義無反顧,一個最為純粹的渴求,在無止盡的奔跑中呈現。
Thumbnail
2024/12/01
《沉沒意志》的背景設定在2049年的台灣,有著濃重賽博龐克氛圍。比起大多賽博龐克背景的作品,探討主題大多聚焦在生命倫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區別、大時代下小人物創造的傳奇,本作更多是著重在「自由意志與立場選擇」的探討,運用賽博龐克背景來展現更加極端殘酷的立場衝突,也讓每個角色的價值觀更加突出。
Thumbnail
2024/12/01
《沉沒意志》的背景設定在2049年的台灣,有著濃重賽博龐克氛圍。比起大多賽博龐克背景的作品,探討主題大多聚焦在生命倫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區別、大時代下小人物創造的傳奇,本作更多是著重在「自由意志與立場選擇」的探討,運用賽博龐克背景來展現更加極端殘酷的立場衝突,也讓每個角色的價值觀更加突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有太多面具被揭穿,適時開一道口,讓那些過去被囚禁的靈魂有了不再欺騙、壓抑自己的自由。感情往往會放大一切是非對錯,來自愛與恨總是一線之隔,所以我們勇於表達自己、傾聽對方的聲音,最後交給溝通裁決。雖然世界往往避開溝通、不願坦承,我們也該對自己誠實,為自己挺身。 演唱者 |張棟樑 作詞 |
Thumbnail
最近有太多面具被揭穿,適時開一道口,讓那些過去被囚禁的靈魂有了不再欺騙、壓抑自己的自由。感情往往會放大一切是非對錯,來自愛與恨總是一線之隔,所以我們勇於表達自己、傾聽對方的聲音,最後交給溝通裁決。雖然世界往往避開溝通、不願坦承,我們也該對自己誠實,為自己挺身。 演唱者 |張棟樑 作詞 |
Thumbnail
因為這幾天幾個事件,感慨年輕世代以自由為名而走向虛無的人,或者,是那些正這麼樣感受的年輕世代,請你聽聽剛好也在前幾天正式發行的草東沒有派對的新專輯:《瓦合》。 我必須說,這張專輯本質上就是一張自殺遺族的專輯。 「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草東2016年的首張專輯結束在這句歌詞。有太多人說過…
Thumbnail
因為這幾天幾個事件,感慨年輕世代以自由為名而走向虛無的人,或者,是那些正這麼樣感受的年輕世代,請你聽聽剛好也在前幾天正式發行的草東沒有派對的新專輯:《瓦合》。 我必須說,這張專輯本質上就是一張自殺遺族的專輯。 「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草東2016年的首張專輯結束在這句歌詞。有太多人說過…
Thumbnail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Thumbnail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Thumbnail
我之前聽了伍佰老師的《斷腸詩》 因為第一次沒有聽出個所以然 所以我沒有特別注意它 直到有一天 我看了朱宥勳老師和陳茻老師對於《斷腸詩》的專業分析影片 或許我是一個異類 或許我特別難搞 我總覺得心中有個癢處沒有被搔到 所以我重複聽了很多遍 閱讀並理解歌詞 然後 我得到了一個 非常自私的詮釋.....
Thumbnail
我之前聽了伍佰老師的《斷腸詩》 因為第一次沒有聽出個所以然 所以我沒有特別注意它 直到有一天 我看了朱宥勳老師和陳茻老師對於《斷腸詩》的專業分析影片 或許我是一個異類 或許我特別難搞 我總覺得心中有個癢處沒有被搔到 所以我重複聽了很多遍 閱讀並理解歌詞 然後 我得到了一個 非常自私的詮釋.....
Thumbnail
上篇有提到,前四首主要是「闡述過去歷史事件的人物情境」,而後四首我認為則是「現代的我們對於那些歷史傷痕的應對」;如果說前四首是「時代的鎮魂四部曲」,後四首則是「新生代的療傷與重新對話」,比起前面大時代的哀歌,更偏向個人的心境轉折,與祖靈的傷痕和解。
Thumbnail
上篇有提到,前四首主要是「闡述過去歷史事件的人物情境」,而後四首我認為則是「現代的我們對於那些歷史傷痕的應對」;如果說前四首是「時代的鎮魂四部曲」,後四首則是「新生代的療傷與重新對話」,比起前面大時代的哀歌,更偏向個人的心境轉折,與祖靈的傷痕和解。
Thumbnail
https://streetvoice.com/collage7275/songs/album/97317793/ Memento mori,拉丁語,意指「記住你終將一死」。 擷取自專輯介紹頁面。這段介紹就直接奠定了整張專輯的調性:我們是怎麼活著向死的過程。
Thumbnail
https://streetvoice.com/collage7275/songs/album/97317793/ Memento mori,拉丁語,意指「記住你終將一死」。 擷取自專輯介紹頁面。這段介紹就直接奠定了整張專輯的調性:我們是怎麼活著向死的過程。
Thumbnail
珂拉琪Collage於2021/03/08發表的台語歌曲〈蓮花空行身染愛〉直接在間奏裡嵌入了〈這該死的拘執佮愛〉的一段旋律與歌詞,於是新舊歌曲之間的關聯引起注意。我認為既然要考慮這個問題,乾脆也把珂拉琪成軍之作 :改編版的〈合掌〉也納入討論…
Thumbnail
珂拉琪Collage於2021/03/08發表的台語歌曲〈蓮花空行身染愛〉直接在間奏裡嵌入了〈這該死的拘執佮愛〉的一段旋律與歌詞,於是新舊歌曲之間的關聯引起注意。我認為既然要考慮這個問題,乾脆也把珂拉琪成軍之作 :改編版的〈合掌〉也納入討論…
Thumbnail
生而為人,最怕遺憾。人的一生會碰上不同的際遇,工作上的、情感關係上的,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好好把握機會,活出屬於我們不一樣的人生。只是,很多人往往因着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到想要力挽狂瀾時才如夢初醒,但原來一切已經回不來了。我們會問世上有沒有一本成長階段說明書,讓我們照板煮碗的跟着做,確
Thumbnail
生而為人,最怕遺憾。人的一生會碰上不同的際遇,工作上的、情感關係上的,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好好把握機會,活出屬於我們不一樣的人生。只是,很多人往往因着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到想要力挽狂瀾時才如夢初醒,但原來一切已經回不來了。我們會問世上有沒有一本成長階段說明書,讓我們照板煮碗的跟着做,確
Thumbnail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
Thumbnail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