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特殊廟宇是位於彰化縣秀水鄉陜西村的「烏面將軍廟」。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
牌樓正面為陜西大儒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及「陜西村」、「天長地久」背面寫著「文武盛地」、「率三千秦中子弟,協延平渡海而來。」、「五千載文化相傳根深葉茂,三百年倫常攸敘源遠流長」、「光前裕後」。
1977年九月,原籍陝西之督學徐秉琰至彰化縣秀水鄉視學,發現竟有地名曰陜西村者,當地並有一烏面將軍廟,徐督備感親切,經向父老詢問結果,此地居民皆原籍陝西,三百年前鄭成功部將馬信率陜西子弟三千人由鹿港上岸,後戰死於陜西村,因馬信膚色較黑,故稱烏面將軍,鄉民立廟紀念之。
徐督又往附近墓地探查,發現不少墓碑上皆刻有「陝西」字樣,他結合此點以及村民下顎骨較寬的特徵,加上發現當地祀神時的音樂頗類秦腔,推斷此處居民必為陜西人後代無誤。
徐督感動之餘,將此消息告知在台陜西同鄉,眾人自隨國府遷台,離鄉已近三十年,得知此訊皆大為振奮,是年即到烏面將軍廟拜謁同鄉先賢,陝西村頓時成為熱鬧景點,甚至有一位台中的王姓陝西籍醫生來到此處後,感動的說:
「我聞到了故鄉土地的芳芬。」,也有陝西老兵想要來定居在陝西村,1978年真是令旅台陜西人振奮的一年,前前後後來此處參觀的達五千人之多。
不久後,全省陜西人倡議修建陜西文物館,以劉玉章將軍為榮譽主委,文物館將作為旅台陝西鄉親的會館,並有空間供陜西人身故之後放置靈骨。經陝人熱烈響應,共募得358萬餘元。文物館於1979年10月破土,佔地三百坪,1981年6月舉行落成典禮。
此一尋根故事在當年頗為轟動,轟動到還編入國小四年級課本裡。不過,事情峰迴路轉,後來的變化讓人吃驚,容後再提,先來說說樂風到達現場的所見所聞。
循著彰化144縣道行至8公里處,看見一陜西社區大石頭或是陜西村大牌樓,就可以找到陜西國小,走到此國小後方,看見一大廟,便是烏面將軍廟。
烏面將軍廟曾經重修,原本的廟體還在,重修後蓋了更大的屋頂,覆蓋在原本的屋頂上,並有兩層樓,不過二樓現在什麼東西都沒有。(2025再度造訪,二樓已有觀音、關公及鄭成功等神像)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
向廟前一群休息的老人詢問,他們說這間廟在他們出生前就有了,還有個老先生說應有三四百年歷史,僅供參考。大家注意看上圖,地上有隻石龜,本以為有什麼特殊作用,老人們說那只是有人好玩覺得形狀像龜,刻上一些紋路罷了,還有人說石龜原本擋道,後來為了交通暢通才移到這烏面將軍廟來。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廟正在整修,烏面將軍神像移至樓上
進入廟中,發現烏面將軍神像由於玻璃不潔,看的不是很清楚,旁邊另有幾尊也是烏面將軍神像,做持鞭造型。廟中除了烏面將軍,沒有其他神像了。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
走到後方,是三層樓建築,印象中十幾年前來的時候好像沒搭棚,一樓現在有較大的烏面將軍塑像,還有一尊地藏王菩薩,另有百姓公神位,二樓就是陜西文物館,但我從沒看他開放過,老人家說裡面現在已經沒有東西,三樓則是圖書館。
根據廟裡的告示看來,現在陜西文物館是當做廟的後殿在使用,而且預備作為納骨的場所,前殿也還放有一些骨灰。

多年前原照片已失,現圖為20250810補攝
話說徐督與同鄉們籌資建了陜西文物館以及大牌樓,並立碑紀念,後來卻傳出其實陜西村民也是福建來的,根本和陜西一點關係都沒有,烏面將軍的真實身分有人推論是屬於百姓公之類的神明。
當地傳說,烏面將軍是村民開荒墾地時發現的一堆骨骸,其中雜有一塊小方磚,上面寫著「烏面將軍」四個字,其中一副較大,顏色較沉的骨骸,被認為應該就是烏面將軍,遂加以供奉,村民有病痛時常來此求助。
其實在新聞熱度最高的1978年,當時已有學者懷疑陝西村民根本和陝西省沒關係,其一是在墓碑上刻省分,有違傳統習慣,那些有「陝西」字樣的墓碑,歷史都不久遠,其二根據臉型來認證為陜西人,也不為體質人類學者接受。
至於被徐督認為是秦腔的當地音樂,我想應該是北管,確實是有些北方風味。另外有學者說「陝西」應該是「閃西」的雅化名稱,說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間,因彰化境內漳泉械鬥頻傳,部份民眾閃躲遷往西邊,名為「閃西」。
很有趣的說法,但我沒看到那篇文章,不作評論。
那些年的「陝西」尋根熱潮,有報導指出這是大中國思想所致,政府故意要把中國與台灣拉攏在一起,其實也不要想的這麼政治,徐督離鄉背景近三十年,思鄉心切實是可以理解,看到黑影就開槍,錯認異鄉客為同鄉人,大家應該抱著同情心來看待。
我個人也是偏向認為陝西村民和陝西省無關,不過相信兩者有關係的人還是大有人在,比如2002年,有大陸陝西省教育界人士組團到陝西村參觀,團中甚至有人來了三次,他們對於此處的村民是「老鄉」深信不疑。
至於烏面將軍的真實身分被推論為百姓公之屬,個人認為相當合理,廟旁有一片墓地,前殿還放有骨灰,這不是百姓公是什麼呢!但為何以「將軍」稱之,頗值考究,或許烏面將軍死於軍事行動,故有此稱,到底是死於較近的抗日,或是較遠的抗清,還是其他械鬥,個人覺得查清烏面將軍的真實身分才是最要緊的,徐督是不是真的錯認同鄉,亦或這是政府的統戰手法,咱們就別這麼政治了。
後記
根據華龍國小網頁所載,烏面將軍廟於嘉慶年間即建立,歷經六次修建,現在之廟貌為民國六十六年整修的結果。民國六十六年徐督學至秀水鄉視導發現此廟,廣為宣傳。
「是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日烏面將軍神誕前夕,全省陝西同鄉二千餘人分乘專車來訪尋根,後即發起籌建陝西會館及文物館,經數年捐募籌建遂在七十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