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選擇悖論】會影響幸福感嗎?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我們可以選擇的項目越多,反而越不滿足?不是不知足,是豐富的悖論讓我們的需求漫無目的的擴張。
太多選擇會影響幸福感跟滿足感
進到餐廳看到位置一堆是否會讓你不知要坐哪?坐下來是否又覺得別的位置更好?人都是這樣,一旦可選擇項目一多反而忘記需求。
阿荷家住公寓五樓,沒有停車位沒有電梯。起因好友出借單車邀約參與自行車車隊,參與後發現自己愛上騎自行車享受奔騰的感覺,便萌起購買擁有自己的自行車,因對車完全不了解就做了以下功課。
  • 上網搜尋評論跟推薦
  • 詢問有購買單車的朋友
  • 到各門市詢問單車用途看外型
  • 綜合上面資訊後整理出價位、機能、年限、汰舊率跟重量,就這樣在五花八門別類中陷入選擇性障礙。
在上面的故事中,會覺得購買是件快樂的事嗎?或許會但不會很久。
在《選擇的悖論︰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一書中,施瓦茨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觀點︰幸福意味著擁有自由和選擇,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並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就越少!
究其原因,施瓦茨認為,首先,當人們面對更多的選擇時,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的選擇總是受到錨定效應、框架效應、可獲得性啟發式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其次,即使人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不一定會感到滿足,因為適應效應、比較、機會成本等因素會降低我們的主觀感受。
就這樣阿荷近3個月看了各式各樣的單車後,還要考慮到面子問題,不能輸好友至少要比好友的車好。最後花了快16萬買單車,還沒騎出門就到處打電話跟朋友炫耀,這時朋友又跟他說,騎車危險要有配備防護。有了單車當然要有配備,衣服、帽子、手套…等又花了將近3萬在配備上,一騎出門看到別人新穎的裝備又開啟購買慾望。就這樣陷入無限的購買中...等到全部裝載完成又推出新的配備。騎車還要考驗耐心跟毅力,家裡住5樓扛上扛下的就這樣沒幾趟後放在角落中,有時要掃地還嫌它礙眼占空間,這故事告訴我們錨定效應(註)讓我們對於選擇後所獲得滿足感會降低。

人喜歡擁有後比較

習慣性比較的人較不容易達到滿足,會透過攀比來衡量自己幸福,也會因為比較而弱化了「幸福」的感受。
下面這篇有介紹到,或許你想看
這些年最常看到多方面的選擇帶來背後的隱喻(不滿足),在別人眼中是不知足但真的是達不到滿足感讓人不知足嗎?
阿林年近30歲學歷大學畢業,家裡經濟無虞。賺錢自給自足不需支出家裡開銷。父母也告訴他,工作不用賺太多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好。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行政人員,做了1年多後因為薪資調漲不多覺得很沒未來性。就轉換下一份工作,到目前已從事多個工作都是行政人員,他覺得行政人員工作內容差不多,職缺也多,到數字人力銀行找工作不難找,重要是公司環境氛圍跟福利。
他會轉換工作在外人來看是抗壓力太弱稍有不如意就離職,其實會形成這種人格原因是:
  • 選擇性多;外面工作多再找就有了,抱持這種觀念對現在擁有的也會覺得裡所當然,碰到不如意便辭職尋找下份工作。
  • 工作沒有競爭力;沒成長的工作永遠在做常態性工作,心態上容易達不到成就滿足感,轉換率也會高。
  • 薪資條件;同樣的職缺帶來僵化的薪酬,這時外面市場選擇性多也容易淘汰跟轉換。

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維基百科)

結語

可選擇的項目越多,不只是不滿足還會不珍惜,在感情的世界裡如然,選擇性多會輕言放棄,這時要回歸到過去的歷程跟經歷,不比較就沒傷害。

歡迎一起加入社團漫談人生粉絲團追蹤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知識的累積來自於【分享】 學習的動力來自於【同伴】 感謝您閱讀Lena創作文章,沒有唯一也沒對錯。輕鬆看待,謝謝!! 請幫我按個 愛心讚加分享,有您的鼓勵才有我寫作的動力,感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會員
115內容數
人生總會在錯誤中修正,做事不往後看不遺憾過日,遺留下的經驗是淬練過的美好。文章以分享淺談人生、遙望職場怪論、論說人際特質、笑談人格行為、談論工作百科、書寫日常顯影。路不是單一終循至回歸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珍惜最美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