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T:冷戰長工或民族主義?
【Comment】
During and shortly after the Pacific War, Kuomintang (KMT) collaborated with the US against the expansion of Japanese Empire. KMT was an ally to the US.
After 1949, KMT, especially the sect under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played an essential part to deter Communist China for the US support in return. KMT was a servant of the US.
We shall never ignore KMT's inbuilt ability to voluntarily shift its ally from USSR to Nazi Germany and from Nazi Germany to the US. KMT is now obviously shifting its loyalty to Beijing.
On the other hand, seeing that our identity has been changed for times, we wonder what Taiwanese should be,: the nationals of a defeated country (Japan), the inhabitants under proxy occupation, the pseudo nationals of ROC-in-exile, or else? Has Taiwanese been a descent and equal partner to any state? revise at 1110
在中國,KMT與美國密切合作,共同對付帝國日本。這是大戰盟友。在台灣KMT,特別是蔣系政權,是美國的冷戰伙伴,用以換取美國的支持。這是美國長工。
KMT觀察時琵琶別抱(俄→德→美→中)的功力,絕非等閒。美K交情非等閒。那,台灣人呢?不可自我膨脹、感覺良好。
「戴笠與抗戰」解密 披露與美情報合作◎自由(2011.10.02)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一向給國人低調、神秘印象的軍事情報局,本週四罕見的將公開舉辦新書發表會,披露在二次大戰、對日抗戰期間,我國與美方情報合作的「中美所」行動始末,多位美方成員將受邀來台與會。由於中國對「中美所」行動多所扭曲,軍方希望藉此搶回抗戰期間歷史詮釋權的意味極為濃厚。
軍情局週四新書發表
此外,軍情局也與國史館合作,本週將接續出版「戴笠與抗戰」解密檔案,國史館表示,透過歷史檔案材料的公開,在台灣學術自由的環境下,將有利於近現代民國史的研究。
軍統局是軍情局的前身,外界好奇及關注戴笠在擔任軍統局長期間的國共情報作戰,以及由軍統局指揮暗殺破壞等行動的相關檔案是否已經解密;但相關官員說,由於兩岸仍有部分人士及家屬還在世,目前仍不宜解密,因此不在此波解密檔案之列。
官員指出,我國與美國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六年間,共同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簡稱中美所),雙方各由軍統局長戴笠、美海軍上校梅樂斯共同主事,中美所總部設於四川重慶磁器口的軍統局郊外辦事處(美方稱其為Happy Valley)。
中美所任務是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進行各項情報活動,美方參與人員共計二二八六人,中共當局曾經多次邀請這些美方人員到中國訪問,企圖塑造中共才是打贏抗戰的關鍵角色形象,但都遭到拒絕。
多位美方成員將來台
官員還表示,多位當年參與中美所任務的相關成員及家屬,已接受中研院學者對「中美所」口述歷史的訪談,本週自費組團來台,將在軍情局本週舉辦的新書發表會中現身說法,為當年的兩國情報合作做歷史見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oct/2/today-p3.htm
《維基解密》 AIT:馬是民族主義者 有大中國情結◎自由(2011.10.02)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馬總統下鄉愛秀台語常遭質疑選舉考量,最近推出競選廣告「讀經篇」也惹爭議。維基解密二○○八年七月廿四日發自AIT台北辦事處的機密電文認為,馬英九是國民黨外省菁英,年輕時並未學習台語,自幼就受父親給予中華文化的教育,並教導國民黨的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有大中國情結!
年輕時並未學講台語
為宣揚政績,馬總統曾指示新聞局加強台語宣傳。馬總統雖然台語說得不夠「輪轉」,但他下鄉也頻秀台語,例如宣傳米酒由一百八十元降為廿五元等。
雖有民眾恭維「馬總統的台語講得很不錯」!但也有民眾不怎麼領情,質疑「馬英九是為了選舉才學台語」,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網路上甚至有網友公開呼籲,「馬總統請在除了競選以外的時間講台語」。
最近馬總統推出競選廣告「讀經篇」也引發爭議,有學者批評,馬英九這種做法,目的是要建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民國「三位一體的國家神學」,對內鞏固虛幻的中華民國,對外和中國唱和,用文化包裝大一統的思想。
留美才學民主、人權
根據二○○八年七月廿四日,即馬總統就職約兩個月之後,發自AIT台北辦事處有關馬英九人物介紹的電文摘錄:馬英九出身於國民黨外省菁英家庭,赴美國留學攻讀法律是用國民黨所提供的獎學金,他是在國民黨的環境當中長大的,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有大中國的情結,他對自由、民主、人權的養成是因為在美國學習才得來的。
電文內容描述: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是國民黨忠貞黨員,從小就希望兒子長大後擔任公職。馬英九自幼就受父親給予中華文化的教育並教導國民黨的價值觀,馬雖然住在台北的傳統區域,但和大部分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國民黨人一樣,在年輕時都沒有學習講台灣話!
編號08Taipei1093電文,還於全文開始的「摘要」部分特別著墨:馬英九來自國民黨外省菁英,他很努力地去接觸大部分的台灣人,「尤其是台灣南部的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oct/2/today-fo1.htm
編號08Taipei1093電文 http://billypan.com/wiki/08TAIPEI1093
標題
馬英九凡事猶豫又缺乏擔當,形象都是媒體塑造。
中文翻譯
摘要:總統馬英九於 5月20日就職,帶著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將改善兩岸關係,加強經濟表現,並幫助平息台灣黨派政治氣氛。馬的清廉形象,溫和的政治風格,及正直的聲譽為他贏得了在競選期間大眾的大力支持。馬從一個國民黨的外省精英的背景,做出了特別的努力去接觸台灣多數的民族,特別是在台灣南部。在他的前兩個月任期,馬的支持度因為經濟問題和他及新政府早期施政失誤而下滑。馬一直標榜兩岸關係的改善,儘管這將是否有利於台灣經濟仍普遍存疑。對馬總統的批評歸咎當前政府的困難來自於他長期存在的優柔寡斷和無效的領導,特別是當面臨危機的時候。馬的支持者希望當新政府通過早期成長的痛苦和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批評將逐漸減弱。摘要結束。
¶8.(密)馬的批評者說他媒體構造的形象多過於實質的內容的,並聲稱他是一個優柔寡斷且弱的領導者,他避免面對面臨危機所帶來的難題和恐慌。在他們看來,只要有可能,對有爭議的議題馬讓他的部屬承擔責任。此外,他們說,馬這個人也不太一致,尤其在面臨政治壓力時就會見風轉舵,比方說,在2006年倒扁運動中,批評者也質疑馬控制自己的政黨的能力,尤其是立法委員,他們也總是不與馬同調。馬與其他一些國民黨領導人打交道也有困難,包括榮譽主席連戰和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馬形容他的政治風格「沈默的魄力」(taciturn boldness)。雖然他辯稱,他是在過去擔任台北市長八年任內,磨練出好的領導能力。然而對他的過去紀錄批評質疑,卻指出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連SARS以及其他諸項市政危機與問題都處理地2266無能有效處理。
英文: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