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羅伯.塞維斯的《意外的和平》:冷戰終結的歷史風雲,誰來定義和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羅伯.塞維斯
原文作者:Robert Service
譯者: 梁文傑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2/09
所謂的冷戰是美國和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內既未打仗又非和平的狀態。1945年打敗德國和日本後,美蘇兩國成為全球性的超級強國,兩國的對峙隨時都可能爆發為熱戰,而兩國的核武會讓地球上任何國家都無法生存。雙方的政治人物和民眾都很快瞭解到情況之危險。雖然每個人都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蘇間的鬥爭卻似乎永無休止,製造出來的核武殺傷力也越來越強大……
美蘇冷戰

在另一個平行地球裡的1985年可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場的:蘇聯的早期預警系統發生故障,誤判美國的核彈已經升空襲向莫斯科,蘇共領導人立即命令以核彈反制,向美國和西歐諸國進行報復性打擊。一個小小的意外,世界陷入核戰災難,人類的生存與文明即將邁向終結……

美蘇熱戰一直是科幻電影和戰爭遊戲的主要題材,幸好它並未發生在我們身處的地球上,即便它確實曾經有可能發生。擁有規模龐大的核武器的美蘇兩國,在冷戰對峙的數十年間,曾有數此面臨核戰邊緣,一旦戰爭發生就是世界級的災難。到了1980年代,兩國領導人決心改變「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略,欲透過談判的方式協商和平共處的架構--蘇聯由新上任的年輕總書記戈巴契夫帶領,美國則由共和黨保守派的雷根總統領銜,看似不可能的和平似乎露出一線曙光。

即便雙方都想追求和平,但這仍是一場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較量。雙方都在爭奪和平的定義權和話語權。

一.讓我們放下武器吧?
《意外的和平》是一本從外交談判和國際政治、軍事的角度探討冷戰終結的書。本書圍繞著1980年代美蘇一系列的裁軍談判展開,東邊的主角是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巴契夫、外交部長謝瓦納茲,西邊的主角是美國總統雷根和國務卿舒茲,以全世界為範圍,四個人針對「和平」展開了一系列的對話。柴契爾夫人、密特朗總統、柯爾總理、卡斯楚主席、鄧小平同志等東西方政要亦輪番登場。彼時的美國正苦無防禦蘇聯核彈第一擊的力量,而蘇聯的戈巴契夫則準備展開「重建」,挽救蘇維埃帝國面臨的嚴峻經濟危機。在東歐和阿富汗,還有上百萬蘇聯軍隊駐紮,然而這已經成為帝國沈重的負擔……
北約與華約

歐洲大陸上,東邊是華沙公約的SS-20導彈,西邊是北約的潘興飛彈。長久以來,相互嚇阻確保了冷戰的和平,但這種源於恐懼的和平其實相當脆弱,是一場以全人類性命為賭注的賭局,恐怕不會有任何贏家。

二.和平,誰說了算?
出於理想、出於對全面核戰的恐懼以及現實利益考量,兩國決定坐下來喝大和解咖啡,但即便雙方都想達成和平,對於到底什麼才是和平卻是各執己見。美國的好朋友們北約諸國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蘇聯的東歐夥伴華沙諸國也不總是聽老大哥的話(而且他們還向西方借了不少錢),「戰爭」轉型為談判桌上的討價還價,而兩國高層除了要做好外交和宣傳工作之外,也必須要協調內部矛盾。1980年代的冷戰其實是一場外交戰和政治戰。

如何在追求世界和平時兼顧國家利益?如何判斷對手是真心還是虛偽?如何緩和內部和外部反對改革的聲浪?這本談論冷戰的書不只將主角放在蘇聯和戈巴契夫身上,也關注美國雷根政府這一時期的政策調整,並以相當多的篇幅描述美蘇兩國和其盟友的外交關係。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從多重角度檢視這一段歷史,在跟著戈巴契夫或雷根繞著全球跑時,思考著如果自己正站在歷史的關鍵點上,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和平,需要有什麼樣的相互理解和犧牲?
戈巴契夫總書記(左)與雷根總統(右)

當然,冷戰也不是只有悲劇和恐懼的那一面,在各國領導人檯面上你來我往的較量下,也有不少屬於冷戰或冷戰思惟的冷笑話。蘇聯領袖不時以玩笑來自我解嘲,美國人喜歡講大話,而一位西德少年更是不知哪來的勇氣竟駕駛著飛機從西歐飛抵莫斯科紅場,途中完全沒被蘇軍攔截……當鐵幕的陰影籠罩全球,人類仍試著苦中作樂,悲劇竟也穿插不少喜劇場面。

三.不意外的意外
蘇聯在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展開了一系列國家轉型的工作,內政上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外交和軍事上則走和平路線。他的改革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除了自己的國家之外),但蘇聯的科技依舊落後,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也越來越無法控制東歐的反共浪潮。一開始尚能和美國相互叫價的蘇聯,談判籌碼日益減少,在解體的前夕不只被過去的盟友拋棄,還窮到要向以往的對手美英德等國借貸大量資金。冷戰最終以蘇聯瓦解收場,當西方慶祝自己成了和平的贏家,對蘇聯來說卻是國家轉型的失敗,讓俄羅斯人民臉上無光。在蘇聯解體的三十週年之際,俄國民調顯示戈巴契夫成了俄國人最痛恨的前蘇聯人物,這是幸還是不幸呢?
在蘇聯解體的三十週年之際,俄國民調顯示戈巴契夫成了俄國人最痛恨的前蘇聯人物

以事後諸葛的角度,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的瓦解或許並不那麼令人「意外」,但它卻還是來得很突然。美蘇在1980年代締結了一系列的限武裁軍條約,大大降低了全面核戰的風險,這是前人無法想像的事,可惜這樣的和平還是只有一個贏家,蘇聯紅旗最終仍緩緩降下。世界共產主義的崩潰使得美國真正成了老大哥,但面對二十一世紀恐怖主義和中國崛起的挑戰,和平仍是一件需要不斷確認的事情,到底誰在定義和平更是需要你我共同關注的議題。
普丁總統欲重建蘇聯帝國?

四.我們的角色呢?
冷戰即將終結的前夕,台灣也在進行國家轉型,當年總統府的決策高層除了要面對國內的民主浪潮,也要密切注意國際情勢的變化:美蘇中三國關係的改變,牽動到台灣的利益,美國會不會為了進一步牽制蘇聯而給中國更多的好處?蘇聯可以是台灣交往的對象嗎?蘇聯的民主化會不會影響中國?本書在美蘇中三角關係的脈絡下略微提及了台灣,微妙卻關鍵,而她的命運和東歐諸國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新冷戰似乎已然降臨的此時,台灣的命運又會受到什麼力量決定呢?不管是不是意外,我祈禱她會是幸運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普通讀者的閱讀心得、閱讀隨筆,簡單來講就是閱讀後腦袋產生的那些東西。歡迎您有空來坐坐、來聊聊,讀讀我的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讓思想--各種不同的思想--有個棲身之處吧!它們不只是論戰的利器,不只是激勵的言語,更不是討好權勢者的工具,在實現所渴求的社會變革之前,應當能被認真而不戲謔的對待。它們可能是寂寞的,或許在面對現實時傷痕累累,但必定是自由的,而當思想溪水自然地流入行動的海河,多餘的人也參與其中了。
在《放逐與王國》這部看似以孤獨為主題的小說集裡,在陽光、大海、石頭與沙漠無所不在的冷酷荒蕪下,「人類愛」是一個無法被隱去的主題。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無疑是被放逐的,除了清醒地直視荒謬,他還有沒有其他意義感的來源?或許,卡繆在這部作品中指出了道路。
擋在人民和健康、病人和有效治療之間的,是整個「系統」——原先我們建構它來解決問題,結果它本身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埋在組織底層的「L6」們挺身而出,彌補了美國官僚系統的缺失。
清楚認知到不確定性、卻勇敢採取行動,並且承擔風險,或許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最真實的行動。
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instagram是如何崛起、演變的,是如何成為主流社群的,是如何呈現出它今日的樣貌,這背後有個精采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呈現出資本主義和數位科技的緊密聯結,以及這個時代對於真實性的重新定義。這就是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
讓思想--各種不同的思想--有個棲身之處吧!它們不只是論戰的利器,不只是激勵的言語,更不是討好權勢者的工具,在實現所渴求的社會變革之前,應當能被認真而不戲謔的對待。它們可能是寂寞的,或許在面對現實時傷痕累累,但必定是自由的,而當思想溪水自然地流入行動的海河,多餘的人也參與其中了。
在《放逐與王國》這部看似以孤獨為主題的小說集裡,在陽光、大海、石頭與沙漠無所不在的冷酷荒蕪下,「人類愛」是一個無法被隱去的主題。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無疑是被放逐的,除了清醒地直視荒謬,他還有沒有其他意義感的來源?或許,卡繆在這部作品中指出了道路。
擋在人民和健康、病人和有效治療之間的,是整個「系統」——原先我們建構它來解決問題,結果它本身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埋在組織底層的「L6」們挺身而出,彌補了美國官僚系統的缺失。
清楚認知到不確定性、卻勇敢採取行動,並且承擔風險,或許是我們能夠做到的最真實的行動。
兩個老人一起跳著最後的生命之舞,其中一人將先優雅離場,獨留另一人面對哀傷、孤寂和自己的死亡……他們將這支舞蹈獻給眾人,就如他們一生努力從事的教學和寫作所帶給人們的啟發一樣:該如何有尊嚴的面對老化和死亡?如何面對喪親的悲傷?人,在臨終旅途上,仍可以活得有意義嗎?
instagram是如何崛起、演變的,是如何成為主流社群的,是如何呈現出它今日的樣貌,這背後有個精采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呈現出資本主義和數位科技的緊密聯結,以及這個時代對於真實性的重新定義。這就是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冰兒報報|二次冷戰|冷戰2.0|Cold War II|New Cold War|配角02|澳洲|如果你還停留在魔戒哈比人|
Thumbnail
冰兒報報|二次冷戰|冷戰2.0|Cold War II|New Cold War|配角01|法國|如果你還停留在法國人很浪漫
Thumbnail
  本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出刊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內容非常重要,直接點出了拜登政府中共政策的問題與需要怎麼樣的調整,需要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才能真正有效的打贏和中共的這場較勁,就好像80年代雷根果斷地放棄尼克森、福特和卡特對蘇聯採行的無用低盪政策,轉向直接對抗蘇聯這個邪惡帝國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展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的糾葛,政治冷漠和冰硬的遙遠距離,以黑白鏡頭表達時代的荒謬與悲哀。文章藉由電影再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遙遠的距離,讓人有所思。透過專輯的搞關係與政治相似之處,探索愛情與政治的相似性。最終,主角維特與蘇拉交流後體認到彼此的擁有,表達電影中悲哀的結局。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Thumbnail
  戈巴契夫(1931-2022)於上個月過世,這本由戈巴契夫本人所撰寫的回憶錄,甫於今年五月出版。第一時間即購入,只是一直沒時間看,直到上個月戈巴契夫去世(8/30),才驚覺這位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歷史」。   本書的副標題為「蛻變中的世界,從舊冷戰到新世紀的危機。」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冰兒報報|二次冷戰|冷戰2.0|Cold War II|New Cold War|配角02|澳洲|如果你還停留在魔戒哈比人|
Thumbnail
冰兒報報|二次冷戰|冷戰2.0|Cold War II|New Cold War|配角01|法國|如果你還停留在法國人很浪漫
Thumbnail
  本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出刊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內容非常重要,直接點出了拜登政府中共政策的問題與需要怎麼樣的調整,需要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才能真正有效的打贏和中共的這場較勁,就好像80年代雷根果斷地放棄尼克森、福特和卡特對蘇聯採行的無用低盪政策,轉向直接對抗蘇聯這個邪惡帝國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展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的糾葛,政治冷漠和冰硬的遙遠距離,以黑白鏡頭表達時代的荒謬與悲哀。文章藉由電影再現冷戰時代下的愛情與政治遙遠的距離,讓人有所思。透過專輯的搞關係與政治相似之處,探索愛情與政治的相似性。最終,主角維特與蘇拉交流後體認到彼此的擁有,表達電影中悲哀的結局。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Thumbnail
  戈巴契夫(1931-2022)於上個月過世,這本由戈巴契夫本人所撰寫的回憶錄,甫於今年五月出版。第一時間即購入,只是一直沒時間看,直到上個月戈巴契夫去世(8/30),才驚覺這位歷史課本上的人物,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歷史」。   本書的副標題為「蛻變中的世界,從舊冷戰到新世紀的危機。」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